全市科普经费平稳增长,科普兼职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科普活动日趋多样化……
昨日,笔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我市2021年科普统计数据出炉,10万多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连云港已成为社会共识。
众人拾柴火焰高,要让科普事业良性发展,要让创新之火越烧越旺,还需要发动更多力量参与到科普中来。
及时补齐短板 构筑全域科普阵地
暑假期间,在东海科技馆,志愿者李瑞林经常会带着一帮小朋友参观。“假期来这里参观的小朋友特别多。我的任务就是帮助小朋友走进科学的殿堂,让他们从小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李瑞林说。
科技馆是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数据显示:全市建有科技馆2个、科学技术博物馆2个、青少年科技馆站1个、非场馆类科普基地103个、城市社区科普(技)活动场所384个、农村科普(技)活动场所773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6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3个。
“困扰科技馆发展最重要的难题就是资金。”东海科技馆相关负责人李海娟介绍,为了给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科普服务,丰富科普教育内涵,他们不仅联合东海县内多部门开展临展活动,还同兄弟城市共享展品资源,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科技魅力。
近年来,我市推动科普工作体系逐步健全,科普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但仍存在部分科普场馆使用效率还不够高、科技场馆区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专家建议,应该尽快完善市科技馆建设机制,确保市级层面的科技馆尽快投用,丰富青少年假期科普生活。同时,加大对基层科技馆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分布均衡,构筑全域科普阵地。
加强师资配备 提高科普教育质量
昨日,大庆路小学的编程团队在盐城亭湖区参加江苏省创意编程大赛。该校专职科学老师黄业举介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个学生每周都有两节科学课。不仅如此,我们还经常组织科学探索活动,比如让孩子们了解叶子是如何变黄的?四季是如何运转的?让他们从生活中学到科学知识。此外,我们学校还有丰富的课外科学教育课程,比如这次参加的创意编程比赛就是其中之一。”
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中小学共有全职科学教师1094人、兼职科学教师620人,开设科普课程40多万节课,接受教育学生10万多人。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科普统计工作每年开展一次,是目前国内统计范围最广、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最为权威的政府科普工作基础数据。此次统计调查全市共有162家单位参与,其中市直单位25家、县(区)单位137家参加,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学校正在成为我市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的重要渠道。
当然,数据也反映出,科技老师的数量还不足以满足需求。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校的科技老师专业背景与科学学科关系不大,理工科背景教师占比不高,科学教师兼任教师占比较高。
专家建议,各地要将包括小学科学教师在内的专职教师配备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督导评价。对于兼职教师,要在任职时充分考虑其专业背景及科学素养水平,加强规范管理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整合社会资源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近年来,我市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开展科普活动,丰富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的场所。据此次科普统计显示,2021年我市举办线下科普活动1381次,参加24.8万人次,举办线上科普活动50次,参加2万多人次,举办科普专题展览306次,参加21万多人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450次,参加5万多人次。
“当前,我市青少年科普教育模式还比较单一,需要开展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青少年科普教育。”专家认为,我市应该借助网络科普,利用B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传播平台推出新奇的科普网课,用新潮的网络用语,搭配生动的声、图、像,运用多元化的剪辑风格、视觉标志和经典口号,摆脱传统科普的严肃形式,为科学内核增加有趣的“外壳”,让科普变得更有趣、更生动、更具吸引力。
此外,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尤其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下,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星际探索、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浪潮正不断刷新着人们原有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维度,科普必须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为此,我市的科普教育也应该针对青少年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对科普内容不断进行推陈出新,把新的科技成果、科学知识及时传播给青少年,始终保持与时代接轨、与发展同步、与未来同行,为青少年持续提供更优质、更前沿的科普资源,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创造活力,为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 周莹 连科 郑蕊)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