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省时、省力地在家门口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已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期盼。对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吃饭难”问题更加凸显。为了解决老年人“一餐热饭”的难题,老年餐厅应运而生,部分街道和社区办起了“老年食堂”,为周边老年居民提供堂食、送餐等多样化的助餐服务。但目前,“老年食堂”数量还不多,存在覆盖率低、覆盖对象有限等问题。在各级政府部门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当下,老年餐厅应该走一条怎样的发展路子,让这样惠及民生的项目热起来,并且持续热下去?
优质助餐 实惠又美味
上午10时30分,位于海州区新海街道星化社区的海州区中央厨房开始热闹起来,窗口十多种荤素搭配的菜品冒着热气,工作人员穿着工作服、戴着口罩,点菜窗口看上去干净清爽。小区住户83岁的张大爷,自己带着饭盒来打菜,藕饼、蒸鸡蛋、烧南瓜,外加米饭一共10元,老人说他一个人住,社区的食堂解决了他的吃饭难题,也解决了儿女们的后顾之忧。
“我买了3个菜,清炒秋葵、蒸鸡蛋、粉条炖肉,两荤一素,还有两份米饭,一共27元,我和老伴两人吃,这分量足够了。”68岁的李芹说,在家做饭累人,她经常会来这里买回家吃,不仅干净卫生,价格也公道。
早在2014年,星化社区创办公益食堂,在街道和社区的支持下,由善行天下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为辖区老人提供配餐、送餐服务。2020年10月升级后的海州区中央厨房开业,由江苏松霖餐饮负责运营,除了老年餐,也给周边学校、公司等提供配餐服务。相比过去,现在的就餐点设施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给老人们带来更好的就餐体验。
负责运营的江苏松霖餐饮负责人穆如波介绍,除了老人过来吃或是自己打回去,他们也会给一些高龄、身体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另外,在周边的海连社区、镇海社区等处也开展了配送服务,会将打包好的盒饭配送至社区乐龄生活馆。
吃饭时间,位于玉带社区的玉带新村小食堂也陆续迎来吃饭的人们。“宫保鸡丁、油焖茄子、豆芽粉丝3个菜,米饭和汤不够可再添,一份是10元。”工作人员说,每天来吃饭的人数在20人左右,其中约三分之一是老人。
玉带社区也是全市最早一批开始试点社区小食堂的,早在2013年就利用社区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地方,提供简单的助餐服务,尝试过代餐、自己经营等模式。目前,社区小食堂由物业负责经营,专门请了一名厨师,为了维持收支平衡,也对外开放,增加了小炒服务。
社区助餐 想说爱你不容易
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是社区居家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据了解,目前社区助餐服务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一是依托街道的中央厨房;二是依托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三是依靠社区、物业的力量自己经营;四是依托辖区内的餐饮企业。
但是,这些助餐服务运作情况都不是很理想。在玉带社区小食堂,负责运营的物业工作人员宁女士表示,3年前是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工作。“前期设备投入差不多5万元,雇了一名厨师、一名工作人员,年年都是亏本运行,现在按照检查要求,厨房不给使用煤气炉灶,换1个电炉灶差不多1万元,真是很难。”宁女士说,虽说老人对助餐有需求,政府也鼓励他们做,但是政府支持太少,亏本太厉害,现在小食堂增加了小炒服务,开始对外经营,力求减少亏损。
新海街道托养中心、路南街道托养中心以及机关社区也有助餐服务,由进驻的第三方松子养老负责运行,但是几个点的运行情况也不理想。“机关社区食堂算是最好的,午餐时间能有20多人用餐,但是我们这里也就几个人,除了在这托养的五六位老人,周边来吃饭的很少。”新海街道托养中心负责人刘寅说,虽然助餐理论上能够解决部分老人的吃饭问题,但是助餐的服务量还是很有限的。以新海街道这个点为例,虽然这边属于老旧小区,老年人多,但是离西小区菜市场特别近,老人遛弯顺道就能买菜,实际上70岁以下的健康自理老人,不大可能选择社区助餐服务。
消费观念也在影响老人对助餐的选择。新海街道新潮社区党委书记张颖表示:“现在七八十岁的老人,大多都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10元的助老餐已经低于成本价了,但是很多老人还是嫌贵,不想花这个钱。”
“家门口能吃上热乎的饭菜,我们肯定是欢迎的,但是小食堂开开停停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玉带社区老人黄淑光说,他们老夫妻是最早一批社区食堂的常客,但是社区食堂经营不稳定,加上这几年疫情断断续续,小食堂开开停停,阻挡了居民们对小食堂的热情。
解决吃饭难题 还需动脑筋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海州区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4.3万,其中80周岁以上老人超过2万。海州区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居家养老是市民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空巢、失能、高龄老人增多,对碎片化服务,如助餐、助浴、代购等的需求也在增多,解决吃饭难题迫在眉睫。
目前,海州区各街道都在打造街道级的中央厨房,就是要打通老人助餐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提高他们晚年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一些相关政策还在制定中,计划以街道中央厨房为配送中心,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基层助餐点,老人就近到助餐点就餐,同时探索入户配送模式,让配餐服务更加模式化、规范化。
“老人‘吃饭难’的问题会越来越凸显。”云海社区党委书记李海霞表示,随着家庭结构变小,空巢老人会越来越多,而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生活自理能力也逐渐退化,日常就餐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在增加配餐的同时,也要注意老年人消费习惯的引导,“很多老人愿意花钱买保健品,但是10元的助餐却不愿意。其实,助餐的本质是让老人在家门口能吃到健康、热乎的饭菜,但是这个不是免费的,很多老年人对助餐存在偏见,跟眼下推广的养老购买服务一样,似乎只有免费的才受欢迎。”
穆如波表示,养老助餐虽是市场行为,但是带有很强的公益性,因为不盈利的缘故,老年餐一直做不起来,许多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依然面临吃饭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政府部门在补贴方式上作出改变,要么加大对老人的补贴力度,提高餐标;要么直接补贴老年餐企业,让其能够盈利,保证服务的可持续性。
业内人士建议,解决“吃饭难”问题,还需呼吁社会各界参与到助餐服务中来,对现有的助餐点加大运营补贴的力度,比如水电气、房租等,降低它的运营成本,保证助餐点运营企业良性发展下去。助餐服务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做好服务引导,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通过社会共同努力,让助餐服务既叫好又叫座。(□ 袁春梅 王雅萱 陈静雯 张大庆)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