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为贯彻落实中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美,传播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港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日前,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在全市开展第二届“最美港城人” 系列评选之“十大最美职工”活动。该活动采取群众投票、网络投票、专家投票相结合,根据设定权重,综合各类投票结果,评选产生10个最美职工,现予以公示。
市委宣传部 市总工会 2015年4月22日
东海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陈继祥
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陈继祥在线路岗位上度过了29个春秋。29年来,先后从事高压线路维护、检修、带电作业、工程设计、管理工作。用青春和汗水实现一个现代工人的平凡梦:立足岗位,一辈子做好小事、做好平凡事。
2002年,公司带电作业班成立,陈继祥担任带电作业班班长。他事事冲在前头,每项新带电作业他都第一个示范,220kv等电位作业他首当其冲,10kv绝缘服作业他第一个操作,变电所内35kv母线带电搭接他第一个尝试。面对专业知识的空白、设备的匮乏、项目亟待开发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他自制绝缘卡具,解决线间距离不足等技术难题,一次次填补专业技术空白,先后设计推出12项带电作业新项目,2002年公司成立带电作业班。别人能干的自己也要能干,别人没干过的要去尝试。夏天,地表近50摄氏度的高温已经让人难耐,工作服被汗水中的盐染成了白色。
陈继祥的学历不高,但他是连云港供电公司第一位带电作业高级技师;他的工作单调,他是典型的草根专家、草根发明家。2011年,陈继祥技师创新工作室成立,2013年工作室被晋级为省电力公司创新工作室,这为他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空间。先后完成了线路间隔棒安装走线器、绝缘杆泄流电流检测、智能脚扣预警等专利的研发,先后取得15项国家专利。其中一项填补了国内电力施工技能培训空白,线路间隔棒安装走线器专利被国网公司收购并推广应用。“倒落式抱杆施工教学模型”装置试制完成,开辟了生产人员培训的新渠道,通过这套模拟实训装置,代替了操作复杂、费用高昂的现场培训模式,节约了大量资金,同时完全实现了一线人员的自主培训。
他先后获得15项国家专利,2007年他获江苏省电力公司“知识型员工”称号;2011年出席“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2011年获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企业首席技师”称号;2013年获江苏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称号、连云港市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获江苏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奖,同时被省总工会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1月,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
灌南驻杭州流动党委书记———邵中国
灌南驻杭州流动党委书记邵中国。10多年来,在自己的打工生涯中,带领杭城的100多位流动党员,以流动党支部为阵地,在组织劳务输出、维护民工权益、教育务工人员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融入杭州市三个文明建设、助推家乡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十大“三农”人物、杭州市十大“平民英雄”。2014年7月,以他为原型拍摄的电影《七叔》在全国公映。
1998年,44岁的邵中国只身来到杭州,在打工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务工人员都会遇到克扣工资等这样那样的事,却因为身单力薄,申诉无门。有着几十年党龄的他萌发了成立一个流动党支部的念头。后来,他的想法得到了下城区朝晖街道党工委和灌南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2000年6月,灌南县驻杭流动党员党支部宣告成立,邵中国被选为支部书记。从此,灌南县在杭州创业务工的流动党员们终于有了自己“温馨的家”。
灌南县驻杭流动党组织成立15年来,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组织劳务输出、维护民工权益、教育务工人员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融入杭州市三个文明建设、助推家乡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仅2009年以来,邵中国和同仁们通过法律程序为农民工维权,帮助他们追回拖欠工资及工伤补助等共计300多万元。在邵中国的带领下,以灌南县农民工为主体的“新市民爱心服务队”,为社区孤寡老人和困难人员免费维修电器、提供法律咨询和家政服务等。2005年6月,流动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2010年4月流动党总支又升格为流动党委,下辖6个党支部,138名党员。
多年来,邵中国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杭州市十大“平民英雄”等荣誉称号,流动党组织先后被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灌云县益海助学中心教师——王英
今年52岁的王英,1983年参加教育工作,曾在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很差的“水上学校”———灌云县扶轮村小工作了16年。期间,这所学校所有学生都亲切地叫她“王妈妈”。近年来,王英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师德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2010年,县教育部门推荐10名有爱心、有教育管理经验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给益海(连云港)公司领导考核,经考察,新加坡嘉里(益海)集团总裁郭孔峰董事长钦点王英做86名孤儿的妈妈。益海助学中心距离王英住处20来里,位于灌云县伊北九年制学校院内东北角,收养的是全县孤儿,常年实行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几乎没有节假日。“领导的信任就是我最大的欣慰,能做全县孤儿的妈妈也是我最大的荣幸。”当时,王英欣然地服从组织安排。
俗话说:“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王英在益海助学中心负责86个孤儿生活起居及学习辅导,其中最大的17岁读高中,最小的才7岁。王英平时充当“三个”角色,即充当“妈妈”,以爱心拉近师生之间距离;充当“心理咨询师”,疏导孩子的心理障碍;充当“保姆”,让孩子享受家庭的温暖。王英不仅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到。她平时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吃住,一起游戏,一起温习功课,一起走进课堂上课。晚上8点40分关灯,王英还要逐一检查宿舍,夜里12点左右还要起床检查,夏天看看孩子是否被蚊子叮咬;冬天检查孩子有没有把被子蹬了。
在王英的呵护下,86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王英也有暗自流泪的时候,去年底,王英的二姐病重,住进了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要做手术了。可王英哪能放下益海助学中心的孩子们啊!那几天刚巧有5个孩子生病,王英接完电话后,含泪骑上电动车,带孩子去县医院看医生。可谁知道,几天后王英姐姐已永远闭上眼睛。
益海助学中心不仅成了孤儿们的家,而且成了灌云民生工程的一个亮点,成了宣传灌云的窗口之一,2014年11月22日,中央12频道专题报道了《善行2014———王妈妈的大家》。
目前86个孩子一个妈,已成为佳话!
赣榆区交通工程公司挖掘机操作手———刘二伟
刘二伟,赣榆区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挖掘机操作手、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他代表连云港队参加首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厦工杯”筑养路机械操作手技能竞赛决赛获第一名;2011年又获江苏省交通行业“100人才工程”人选,2012年,刘二伟被选为连云港市人大代表,出席6月在市召开的人大代表会议,同年又先后获得县十大典型人物、“创新创业标兵”和县交通系统“先进工作者”;2013年获江苏省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和市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全国第六届筑养路机械操作技能大赛“厦工杯”筑路机械操作工技能竞赛代表江苏省参赛再获一等奖第一名。
2009年,作为204国道赣榆段路基挖掘机主力,刘二伟始终吃苦在前,兢兢业业,每天常常工作12小时以上,除了驾驶挖掘机还驾驶装载机,装卸施工材料,无论哪里有需要,他就能出现在哪里。8月份,正值雨季,凌晨时分,大家都还在熟睡中,可想到外面水位骤增,水流湍急,如果这样下去,工地的工具,钻机等将会被大水冲走,公司的财产损失将无法估计。刘二伟及时喊醒了工地上值班的几位人员,和他们一起把工地上靠近河边的工具往岸上转移,看到公司财产安然无恙,刘二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同年,刘二伟参加了全市筑路机械技能大赛,经过重重选拔,最终代表江苏队参加了2009年11月举行的首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厦工杯”筑养路机械操作手技能竞赛决赛,刘二伟最后一个出场,操纵着挖掘机,像《变形金刚》中的擎天柱一样轻轻伸出“指头”,通过按压铁块一端重新让小小的铁块立起,然后顺利将铁块依次垒起来。他的神奇表现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最终不负众望,勇夺挖掘机操作单项个人第一名。
刘二伟不但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为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他还认真钻研各种挖掘机械的操作和设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方法,熟悉零部件的名称、性能,练就了一手过硬的挖掘机操作技术。此外,刘二伟还根据多年来从事挖掘机操作积累的经验,总结出一大套简单明了、易于掌握的操作法,该操作法既简便实用又适合公路施工实际需要,大幅度提高了挖掘机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机械故障和磨损,单车核算土方量、施工效率、油耗等指标遥遥领先于同行。
连云环卫所女子清掏班组长———于 芳
没有声名显赫的地位,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然而,能把厕所清掏这份极不起眼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了17年,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她叫于芳,现在是连云港市连云环卫所女子厕所清掏班组长,17年来,她凭着辛勤的劳动、默默的付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留下了不平凡的足迹,用一根扁担谱写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之歌。
连云地区尤其是老连云镇山多路陡,于芳所在的连云环卫所辖区主要为山地坡地,而她负责保洁的公厕又大多分布在山间,一天两次往返4次,最后再集中转运到粪便中转站,一天得完成千把斤的挑转重量。由于工作出色、表现优异,于芳几乎年年被单位评为城管系统“城市美容师”称号,她带领的连云环卫所女子厕所清掏班组也在2014年获得“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2015年1月,江苏公共新闻频道开展的“温暖多一度”大型公益活动还曾专门采访过她,连云港日报社等多家媒体连续跟踪采访报道她的事迹。
由于常年超负荷劳动,于芳经常出现晕眩等身体不适现象。2012年6月的一天上午,她与同事到荷花街山上的一座公厕工作时,眼前一黑,头一晕一下摔倒在化粪池的水泥板上,当时整个脸都黄了。同事立即将她送到附近卫生院,经诊断为劳累过度、营养不良,必须保持休息、调节饮食才能恢复。而她坚持下班后去打点滴,硬是连一天也没休,一直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于芳是一个乐观向上、乐于助人的人。2011年的一天,她中午下班时,发现了一位老人跌倒在厕所外面,但是路过的人没有一个敢上前搭救的,都害怕遇到“老赖”或是有理说不清的人。但是她当时想都没想就跑到老人身边查看老人的身体情况,并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当她看到老人口吐白沫,意识到可能是脑梗塞突发时,她和同事们立即一同背起老人向方便停车的主干道跑去。后来,老人因为抢救治疗及时,病情得到了控制,老人的家人多方联系才找到了于芳,表示要当面感谢,她婉言拒绝了。2011年一次无偿献血中,当于芳得知自己是AB型稀有血型后,便下定决心要坚持献血,帮助他人。4年来共献血8次,总计2400毫升,这相当于一名成年人全身血量的58%。
市星辰照明有限公司安装一公司副经理———徐海
徐海,1998年部队退伍到单位参加工作以来,就扎根在路灯维护工作的第一线。17年来,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用火一样的热情和辛勤劳动体现着人生价值。他不仅成为路灯维护能手,还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11年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获市“劳动模范”、职业技术能手;2011、2012年连续两届荣获市首席员工称号;2013年获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2014年获江苏省文明职工,2014年获省照明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六名的好成绩。
全市每一盏路灯、每一条线路走向、每个配电箱的容量都装在他的脑子里。可以说不用去现场看,每个配电箱他都能讲得清清楚楚。他始终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从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工作,一心钻研业务知识和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减少和杜绝工作中的失误。
徐海在工作中充分利用自身一线养护维修工作经验,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制作了新型控制箱,解决了老式控制箱防尘、防腐和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在路灯控制线路中加装无磁隙电抗器,解决了局部地区电网电压较高,严重影响电器寿命的问题,节省了电费。海连路路灯供电线路,经现场测试,发现局部线路夜间最高电压达到246V。偏高的路灯电压将直接影响灯泡和其它电器的使用寿命,还白白浪费了许多电能。为了解决电压偏高带来的问题,徐海决定在线路中使用单相电抗器。经过长达一年多的使用,结果表明它能有效地抑制路灯电压偏高的影响,有效地延长路灯的使用寿命,节电效果比较明显。金杯示范工程整改时期,为了保证整条线路符合标准要求,对BRT一号线(凌州广场至花果山大道)沿线的所有表箱和箱变逐一整改。徐海带领班组与时间赛跑、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地轮班整修。根据金杯示范工程专家组的要求,必须将螺旋保险撤换改成安全性能高的设备。徐海翻查相关专业书籍、反复尝试后将螺旋保险全部更换为控关装置,大大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可操纵性、方便了以后电路的检修。
这就是徐海,一个脚踏实地走人生,一丝不苟干事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甘愿一辈子奋战一线的路灯人!
连云港港口集团东联公司维修电工———周士皆
周士皆,连云港港口集团一名普通的海港职工,20多年来,凭着执著的敬业精神,对岗位的无限热爱,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逐步成长为一名省市闻名的技术能手。他先后荣获省有突出贡献高级技师、省技术能手、省群众性技术创新能手、连云港市劳动模范、连云港市首席员工、连云港港口集团设备管理先进个人等称号。2014年又荣获集团“十大最美云港人”之“最美修理工”称号。
勤学苦练,专研技术。1987年7月,他毕业于连云港市水运技校,被分配到港口生产一线,从事流动机械的机械修理工作。工作中他坚持学习业务知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 1991年考入了市电大,学习“电气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从事门机电气维修工作,这一干就近20年。
随着港口的发展,设备的不断更新,需要维修人员必须掌握门机的程序编程和图纸分析能力。他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了《维修电工》、《OMRON-CPM1A、2A操作手册》、《OMRON-C200HE编程手册》、《港口电气控制》、《FDS系列编程手册》、《CAD电气制图》等大量的电气专业书籍,积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精益求精,技术过硬。他有一股不服输的钻劲,把学习和掌握过硬的机械电气维修技能当作自己的工作追求。公司有大小6种车型30多台,针对设备型号多、维修难度大的实际特点,他全面掌握每一台设备的性能,有时为了找出PLC运行中的问题,不分昼夜跟班观察,摸清故障规律,找寻线路结点。2011年夏季的一天,34#门机PLC出现无规则故障,PLC不能正常工作,厂方派来专家查看后无奈地摇摇头,他却连续跟班一个礼拜,上车反复观察研究,直至查出症结所在,技术部门给予他特别嘉奖;2011年10月17日夜,2#门机出现控制电源断路器一送电就动作的怪现象,值班电工处理一夜也没有解决问题,他上去只用了半小时就把故障排除;31#门机在一挡变幅时时常出现自动加速,在其它电工无法排除的情况下,也是他手到擒来。
名师带徒,技艺传承。2011年,他专门编写一套《门座式起重机师带徒教案》,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传授技艺,如今他的徒弟们也成为门机队的技术骨干,为港口的发展默默地做着自己的贡献。
连云港碱厂重碱车间工段长———田恒余
田恒余是连云港碱厂职工,建厂2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重碱车间生产一线,先后担任值班长、碳滤工段长、高级技师、主任技师,参加工作至今,该同志凭借高超的业务技术、敬业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为企业创造了很多奇迹。在他的精心操作下,重碱碳滤工段有三项厂控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同行第一名,碳化转化率、纯碱盐分极差、尾气排放含氨,其中尾气含氨指标达到了世界纯碱行业最好水平。。
碳化净氨塔是一项环保项目。2000年以前运行操作情况不是太好,尾气出气带卤的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企业形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企业成立以他为核心的攻关小组,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该技术达到世界同行最好水平,至今保持稳定,此一项每年就为企业节约300万元。通过他的整理,一套行之有效的非常适合工人操作的方法———碳化尾气排放操作法出炉,碳化尾气操作法2010年再次当选省十大先进操作法。
他在实践中先后发明了“木塞堵漏法”和“黄泥堵漏法”,以及以他名字命名的田恒余快速处理故障方法。近10年来他参加了车间大大小小技术攻关改造,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田恒余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为企业创效近千万。
在解决生产中疑难问题之外,他还不忘带徒授艺。二十多年他带徒至少在150人次以上。为了大家都能掌握一技之长,他把20多年来积累的操作技术经验和心得,用问答和案例点评的方式归纳汇集成册,编写出版了《碳滤问题解答及事故案例分析》一书,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职工和社会。
由于成绩特别突出,田恒余同志被评为南化公司级、厂级模范共产党员和模范职工,2004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荣获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2008年被授予连云港市金牌员工称号、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技术能手、2010年被授予江苏省企业首席员工称号、2010年荣获连云港市首届首席员工称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13年荣获连云港市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获得连云港市特殊津贴高技能专家称号,同时获得市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又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东方医院涉外门诊负责人———李哨荣
东方医院,有一个最忙碌和最引人注目的人,港城市民票选出她为“港城叶欣仁”、单位和同事评价她为“最美东方人”、在外籍船员心目中,她是和蔼可亲的“李妈妈”……她就是东方医院涉外门诊负责人李哨荣。
2013年3月27日,一架飞机在连云港海域试飞时失事。李哨荣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个消息,她跳上救护车,风驰电掣般地驶向出事现场,将伤员拉了回来。
有一天,医院一天里一下子来了近十名外籍患者。因为只有李哨荣一个人从事这项工作,她把每个病人带到相关科室检查,楼上楼下办理相关手续,忙得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忙完了手头上的工作,她又拖着疲惫的身体跑到超市买了一大包面包和牛奶,送到了那些外籍小伙子手中。
2012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一位48岁的菲律宾船员Josef Fresado不慎从船上舷梯摔下,伤势十分严重,东方医院的专家们为他进行了4个小时的手术。因为担心Josef吃不惯中餐,缺乏营养,李哨荣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为他煮玉米。
医院里夜间无法提供餐饮,李哨荣二话没说,冒着凛冽寒风跑到外面,自己掏钱为病人买来面包、牛奶……
一对韩国的老夫妇在住院期间,看着李哨荣整天忙得风风火火,药房拿药、食堂订餐……一有空闲就来照料他们这对老夫妇,心中实在过意不去,便拿出名贵香水和巧克力来答谢她,却被她谢绝。
2014年夏天,有位俄罗斯患者听说东方医院医疗水平很高,于是专程从俄罗斯国内“打飞的”来到中国,来到连云港、找到李妈妈。院领导听说此事后,专门成立了专家组,为这位远方的患者进行了精心的诊疗。不久,又有一位俄罗斯孕妇在东方医院诞下“洋娃娃”,再次擦亮涉外医疗服务品牌。李哨荣个人也因杰出的工作表现,在2013、2014年,连续两年荣获市东方医院“夏季百日优质服务”活动先进个人。
连云港航标处燕尾港航标管理班班长———熊发仁
熊发仁,连云港航标处燕尾港航标管理班班长,一名普通的航标职工,自1978年离开湖北荆州老家,满怀激情地参军开始,他就来到小镇燕尾港,开始守护这片海,从少年到中年,他把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都奉献给了燕尾港这片土地这片海。
作为一名航标职工,熊发仁主要的工作就是管理和保护航标,以及这片海域的安全,而属于熊发仁的这片海域很大,从徐圩新区,到灌河口,再到响水县中山河口以北的整片海域,海岸线230公里,共有62座航标。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注定了航标管理工作的艰苦。为了给航行船舶提供安全便捷的助航服务,需要24小时全天候保证航标正常工作状态。一旦航标出现故障或需要应急设置航标,不管是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熊发仁班长都会立即出动,奔赴现场作业。
最紧急的工作是航标搜寻。有天晚上9点多,熊发仁接到“灌河口18号灯浮漂失至陌生海域,请立即组织搜寻”的命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连夜组织人员、车辆、准备钢缆等需用器材,出海搜寻,直到次日清晨5时,他们顶风冒雨,在零下5、6度的寒冷天气下,终于在一处浅滩找到灌漂移灯浮,完成了应急抢修任务,为国家挽回损失十几万元。
作为一个外乡人,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线航标职工,熊发仁对这片土地这片海有难以割舍的情怀和浓浓的乡愁。这么多年,这个镇子上几乎所有的人都认识熊发仁,亲切地叫他“老熊”,不忙的时候,老熊会经常找当地渔民聊天,宣传航标和海上安全知识,了解他们的需求,主动做好服务。
满身军人气质的熊发仁,航标、责任、安全始终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作为燕尾港航标班历史变迁和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从老旧瓦房到整洁现代办公设施,从固有航标助航手段到现代化、高精尖的AIS、DGPS系统,从老黄牛到创新求变,从一个人坚守到全班人接力,熊班长带领全班职工不断适应港口建设和航标事业发展需求,规范内部管理,推进班组建设,开展技术创新、技能比武,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燕尾港航标班获得了连云港市工人先锋号、东海航保中心先进班组、先进职工小家等荣誉,熊发仁也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