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综合新闻

国产超大型盾构机登上世界舞台 拳拳赤子心,逐梦国之重器

【连网】

722661_405445

□苏报融媒记者 张帅

人物名片

周骏,男,196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1985年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复旦大学EMBA。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企业研发团队的学科带头人、人才团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隧道掘进机自主研发的开拓者。国家科学技术奖专业组评审委员、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工程机械专业组评审委员、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机械协会标准化专家组成员,江苏省创新争先奖状、苏州市科技创新创业市长奖获得者。荣获四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五项发明专利。

“不再看外国人的眼色,为自己争口气,更是为国家争气!”这是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周骏的誓言。

盾构机,地下隧道的“急先锋”。几十年来,周骏亲眼看到,外国盾构机厂商把核心技术攥在手里,对产品随意提价,收着高额服务费却推诿责任。

于是,他以苏州常熟为大本营,带领中交天和研发团队用八年多时间,自主研发出世界上技术最前沿的超大型盾构机。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近日,周骏被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最美人物”荣誉称号,表彰他爱国敬业的创新精神。

代理销售外国品牌,他挣钱越多心里越难受

周骏是个性格温和的人,但谈及技术的自主产权问题,他声调显得有些激动:“我们中国人,实在不甘心啊!”

周骏是上海人,做事细致,在钻研技术方面乐此不疲,属于典型的“理工男”。

1985年他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航务设计单位从事港口及港口机械设计。

在地下施工工程中使用盾构机,不用开挖地面,不用爆破土石,而且掘进速度快,有利于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当时,随着盾构机在我国隧道施工中的普及,世界各国的盾构机制造商纷纷进入中国。

2001年,周骏筹建上海真砂隆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代理销售外国盾构机的同时,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相关知识。“在庞大的中国基建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国外品牌的盾构机,唯独没有中国自己的品牌,钱挣得越多我心里越难受!”周骏回忆说。

限于当时中国的科研实力和装备水平,外国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造出盾构机这种大型装备。周骏代理销售的外国盾构机越来越多,个人收入也水涨船高,但他亲眼看到外国厂商把核心技术攥在手里,对产品随意提价,中国买家却无议价之力;他亲眼看到外国厂商迟迟不派出售后维修人员,出了故障的盾构机只能在工地上“趴窝”,致使重要工程延期;他亲眼看到外国工程师收着高额服务费,却把故障责任一味地推给地质情况等客观条件。

2007年,周骏被任命为上海真砂隆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在公司大会上,他慷慨陈词:“我们做代理,永远也买不到核心技术,一定要走自主研发之路,把盾构机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于是,周骏着手将真砂隆福从贸易公司转变为实体企业,并带领团队冲刺盾构机研发,攻克一个一个技术难关。到2009年,真砂隆福成为国内少数几家掌握核心技术的盾构机制造商之一。

舍家创业创新,只为不再看外国人的眼色

报国机遇说来就来!2010年初,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发挥央企优势,集中力量打造国产盾构机专业制造商,正式攻关大型盾构机。当上级领导来征求意见时,周骏深感振奋,干脆地回答:“干!”

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国交建的全资子公司,2010年4月在常熟注册成立,周骏受命担任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作为实际的筹建负责人,他带领20多人的精干团队从上海市区来到常熟,迅速搭建起了工厂的框架。

不久,在工厂还没完全建好的时候,周骏接到了一个令他心潮澎湃的“超级”任务:由中国交建承接的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工程需要两台刀盘直径超过14米的盾构机,国外唯一能够提供这种设备的厂商以施工风险高为由,开出了7亿元一台的天价,且制造周期远超工程预期。设备买不起,工程等不起,中国交建决定自己造!

2010年10月,周骏拿出了一份超大型盾构机的设计方案,带领团队接下了研制任务。

这一接,就接下了业主对国产装备的疑虑,接下了外国厂商对中国企业的嘲讽,也接下了中国央企对世界级工程的承诺。

“周骏能不能成功,其实我们谁都心里没底!”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伯阳如此描述当初的心境。因为在当时,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制造10米级的盾构机。

周骏的团队不辱使命!他们自主研发的“天和号”和“天和一号”盾构机,成功贯通纬三路隧道南北两线。2016年1月1日,纬三路隧道以南京扬子江隧道之名正式通车。

更令人欣喜的是,不经意间,“天和号”和“天和一号”在国际上首创了多项新技术,其中刀盘伸缩技术、氦氧饱和带压换刀技术等解决了盾构机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天和号”创造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单日掘进26米、砂卵石地层连续掘进2580米不换刀等新纪录,书写了国产盾构机的传奇。这两台超大型盾构机的成功应用,震惊了整个行业,结束了大型和超大型盾构机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天和号”由此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科技部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首台套鉴定等殊荣。

荣誉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周骏工作起来常常是几个月才回一趟家,有时遇到问题就直接蹲在盾构机里埋头思索,一只眼和一条腿还受过严重的损伤。他笑着告诉记者:“来常熟之前,我下定决心,只要能自主生产盾构机,家庭困难自己克服;只要能在大型装备上不再看外国人的眼色,个人再苦再累也心甘!”

主动请缨,国产超大型盾构机登上世界舞台

要说起公司里谁的精力最旺盛,中交天和所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周骏,因为他经常挑灯夜战,逐条逐句地看标书,从价格到条款都严格把控,加班到凌晨1点多是常事。

事业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要这么拼?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周骏坦陈:“我们是国企,更是央企,难道只能研发一些中低端装备?”

今年9月10日,在孟加拉国吉大港卡纳普里河畔的一处大型工地上,中孟两国的施工人员用大型吊机把一个直径为12.12米、重达190吨的“摩天轮”吊装到井下,精准地安装到一台超大型盾构机上。

这个“摩天轮”其实是一架圆形钢铁刀盘,头部有4层楼高。而安装好的盾构机身长达到了94米,体重超过2200吨。主持研发这台盾构机的,就是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周骏。

2015年,中国交建中标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周骏向总部请缨,为这一项目量身定制盾构机。面对全新的海底地质情况,他带领研发团队经过实地勘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专门设计,首创了刀盘防结泥饼设计、泥水系统分层逆洗技术、智能防沉降控制技术等多项创新技术。2018年3月13日,这一“巨龙”在中交天和隆重下线,这是中国出口的第一台超大型盾构机,也是南亚地区使用的最大盾构机。同时也标志着国产超大型盾构机正式登上了国际舞台。

如今,以中交天和为代表的中国超大型盾构机已经成了新的“国家名片”,国内对国产盾构机的疑虑已经基本消失,国外也不会再对中国的盾构机技术冷嘲热讽。周骏说:“人生能有几回搏?为国争光就是我最幸福的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