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字里那一笔水的灵动温润
“蘇”字里有鱼有米的富庶
简单的两个汉字里
藏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2021年10月以来
新华社连续推出四篇重磅报道
描摹“江”的气质
解读“蘇”的底韵
全方位展现以“强富美高”为鲜明标识的
美丽江苏画卷
奋进现代化建设“赶考之路”
11月23日
《新华每日电讯》整版刊发
新华社稿件《踔厉奋发新的赶考之路
——江苏从全面小康迈向现代化新征程》
全景描绘江苏立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
阔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夜景
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
从“比全国平均速度快”
到紧扣“高水平”、突出“全面性”调高小康标杆
江苏将“大写意”
精雕成细腻生动的“工笔画”
8月19日,扬州市邗江区竹西街道竹西社区,医务人员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积极应对世界大变局和全球大疫情等冲击
江苏实现了
综合实力跨越
发展能级提升
经济结构嬗变
为全国发展大局提供了坚强支撑
5月22日,在天合光能(宿迁)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车间忙碌。
经济强的基础更厚实
百姓富的内涵更丰富
环境美的气韵更彰显
文明程度高的境界更攀升
在盐城市盐都区佳富村,村民清洁河道。
新的赶考路上
江苏紧扣“人”的现代化这一主线
力争在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方面
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在江苏大地充分展现
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广阔空间
一条江与一座城的故事
10月21日
《新华每日电讯》刊发
新华社稿件《与江共生的南京之变》
从岸线修复、文脉传承、生态治理等多个角度
展现南京作为江苏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
从靠江吃江、过度索取
到守江爱江、拥江护江
“还江与民”“与江共生”的蝶变与新生
南京幕燕滨江风光带景色
这方山水不仅见证时空更迭、理念转换
更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南京样本”
南京阅江楼
一条河的“苏”醒与重生
11月13日
《瞭望》刊发
新华社稿件《千年运河“苏”醒重生》
从传承活化、唤醒认同、
系统治理、文明互鉴四个视角入手
刻画了千年运河
从文化记忆到时代IP的
“前世今生”
扬州市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景色
201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部署
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基础上
规划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唯一重点建设区落在江苏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作为原点省份
江苏担当作为、走在前列
努力绘就一条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生态、
自然与景观相得益彰的“美丽中轴”
开启大运河现代化新篇章
无锡市梁溪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
以人民为中心
越来越多的生态福利、发展福利
成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成果
市民在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内的城市书房内阅读
随运河兴衰而命运起伏的城市
以运河精神重塑发展动力
重获文化自信
大运河无锡段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夜景
“长江之歌”的江苏乐章
11月22日
《瞭望》刊发
新华社稿件《新时代长江文明的江苏答卷》
从大江巨变、通江达海、
江潮涌动、与江共生四个方面
立体展示江苏贯彻新发展理念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奋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书写新时代长江文明江苏篇章
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区景色
南通今年全面启动沿江沿海生态带修复建设
将贯通400多公里江海岸线
推动面貌焕新、功能重塑
江海之城正迎来新一轮沧桑巨变
南通市狼山国家森林公园沿江景色
不仅是南通
从洲岛到岸线、再到全域
江苏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
母亲河日益恢复好气色
长江南通段
开启“十四五”
江苏锚定“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目标
提升要素配置的全球影响力
打造从“体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的开放强省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
江苏努力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
与城乡发展相融合
突出地方特色
把生产岸线变成生态岸线、文化岸线
再现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景象
南通市狼山国家森林公园沿江景色
文:刘亢凌军辉蒋芳陈刚秦华江杨丁淼
图:季春鹏李博杨磊
策划:段羡菊刘兆权张展鹏徐寿权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