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6cm×11.1cm这巴掌大小的画面中,冰封的冬季,冰面上有的人弓着背轻盈飞舞,有的人略显拘谨地调整着身体重心,八路军战士和百姓们一起溜着冰,冰刀划过的道道痕迹仿佛轻快的旋律,是生命的礼赞。版画家刘岘于1941年创作的这幅《延安溜冰》,刻下冬季生机勃勃的运动场面,刻下延安军民生活的瞬间,大胆别致的构图,富于变化而颇具装饰感的线条,细腻而又声声啄木,唱出艰苦岁月里欢快的生活之歌。
在近日举办的“迎冬奥美在逐梦”中国美术馆馆藏体育题材美术作品展中,这件版画作品尺幅最小,却在刀笔中寄托着溢出画面的饱满情感。
体育从人类劳动中诞生,是人们增强体魄、锻炼意志、塑造品格、愉悦精神、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发源于古希腊文明的奥林匹克,已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
中国人的奥林匹克梦想由来已久。1932年,刘长春代表中国风尘苦旅独闯奥运;1984年,许海峰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突破”。此后,中国健儿不断地在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以傲人的成绩使中国成为无可争议的体育大国。2008年,盛夏的北京,百年奥运,一朝梦圆。那一刻,奥林匹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
2022年2月4日,奥林匹克圣火再次在北京点燃,北京成为全球首座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经提到,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的和艺术的。体育和艺术的融合正是“力”与“美”相互交融的完美例证。
2017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邀请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顾拜旦塑像,这件《微笑的顾拜旦》落成于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也在此次展览中得以呈现。雕塑中的顾拜旦,胡须微微上翘,眼神中充满温暖。巴赫曾说:“我最喜欢这尊雕像的笑容,顾拜旦的笑容既充满活力又透出一种坚毅,这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礼赞。”
160余件中国美术馆馆藏体育题材经典佳作,创作时间跨度长达80年,通过“力”与“美”的创造,弘扬着奥林匹克精神。“这些作品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充满了体育的力量,也充满了美的创造。”吴为山表示,美术作品生动、立体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当代中国形象,也向世界讲述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故事,谱写着“力”与“美”的华章。
雕塑《走向世界》中坚韧的竞走运动员意气风发;中国画《决战之前》再现了中国女排以拼搏奋斗抒写“振兴中华”的理想;雕塑《挑战》捕捉了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运动员奋力掷出铁饼的瞬间,高扬的手臂,挥洒激情的瞬间,奏响了顽强不息的生命强音……这些奥林匹克竞赛中的拼搏身影,诠释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文化之美。
从黄胄的《打马球》、刘开渠的《踢毽子》、朱成的《千钧一箭》,到冯杰的《征服珠峰》、李宏钧的《全民健身 律动中国》,体育运动之美从未离开艺术家们的视线。通过作品,观众不仅能够看到“力”与“美”的相融,也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心中对人类体育运动之美的崇敬之情。
许海峰、李宁、邓亚萍、刘翔、郎平、罗雪娟……专注于“人物肖像”的摄影师逄小威拍摄的30余幅奥运冠军组像足足占据了展厅里的一面墙。黑与白之间定格的那一张张冠军的面庞,震撼人心,仿佛构成了一面民族精神之墙。“从这些肖像中可以看到体育人眼神中的一种坚定,一种清澈,还有对于生活的热爱。”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2公斤级冠军张湘祥在摄影作品前驻足良久。
“冠军,能在这张画前合张影吗?”有人拉住了张湘祥,在一旁悬挂的正是艺术家尚可为他创作的画像。几天前,在“为奥运冠军画像”活动中,艺术家李洋、尚可、黄华三分别为王丽萍、张湘祥和高崚三位奥运冠军创作了肖像,以中国画的灵动笔触展现出奥运健儿的飒爽英姿和精神风貌。
除了国画、油画、版画和雕塑,带着乡土味儿的民间剪纸和农民画,展现着百姓日常喜气洋洋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景,为观众津津乐道。
出身于剪纸世家的郭爱仙是包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奥运团花”系列剪纸单纯质朴,古拙而浪漫,因有着对称美和秩序感,“简中求繁,繁中求韵”,让人仿佛正透过万花筒,看着缤纷的图景。冰球、花样滑冰,还有钢架雪车呢,她用一双灵巧的手为时代鼓与呼,剪出了一个多彩的奥运梦。
踢毽子、赛龙舟、舞龙灯、赛马……这些极富中国特色的民间游艺、竞技活动在作品中好不热闹,“全民体育”凸显了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和创新,也向多元文明的世界展示出自信、自强的中国形象。
据新华网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