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葵花社区退休教师张骏鹏甘做城市形象“啄木鸟”

□  王艳  一平  张洲  黄艺

【连网】“错别字好像落在米饭上的苍蝇,让人看了心里不舒服,我跟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不管,心里不痛快。”今年79岁的张骏鹏是新浦区路南街道葵花社区的退休教师,晚年生活与错别字“杠”上了,现为国家一级汉语言文学审校员,省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监督员,市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监督员、调研员。他积极“捕捉”公共场所窗口地段的不规范语言文字现象,甘做城市形象的“啄木鸟”。

随身带着小本“挑错字”

张骏鹏与文字打了几十年交道,对文字格外敏感,一眼就能发现藏匿在各处的错别字。每天吃完晚饭后,他会翻开当天的报纸杂志阅读,直至晚上10点才上床休息,多年如一日。看到错别字后,他会拿起红笔标出来,及时把意见反馈给对方,被称为“错别字的克星”、“消灭错别字大王”。

“我学的是中文专业,加之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对错别字特别敏感,对语言文字中的‘微瑕’绝不放过。”身体硬朗、头发花白的张骏鹏乐呵呵地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经常把报纸上的优秀文章读给学生听,并将发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之处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1995年退休后,张骏鹏发挥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优势,为经常阅读的报纸杂志挑错,为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默默奉献。

张骏鹏在生活中是个有心人,在平时上街购物、骑自行车、散步、远足时,总会留心街边店铺招牌、各类户外广告以及公共场所提示语上的字句,用随身带着的小本子记下来。“纠正错别字是我最大的爱好,也让我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他边说边掏出小本子介绍最近的“收获”:新浦步行街中街“文化长廊”名人专栏中把“南通张謇”的“謇”写成了“骞”;苍梧绿园北门锻铜浮雕上“糜竺”的“糜”写成了“麋鹿”的“麋”。

为纠错没少遭人白眼

“错个字算什么,就你认真,多管闲事。”纠错有时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虽然绝大多数人支持张骏鹏的做法,但也有个别人不理解,为此他没少遭人白眼。

张骏鹏说,写错别字或出现语法错误,看似小事,实际上关系到个人、单位和整个城市的形象。比如,郁洲公园石块上刻着“法令弛,则国乱”的“弛”写成了“驰”;青年公园南门内“游客须知”中“以防不慎跌伤”的“慎”写成了“什”等等。他诚恳地说:“这些赫然出现的错别字,在市民和游客眼中显得多么刺眼。我们每个人要从自身做起,不念错字,不写错字,规范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作为国家、省和市三级的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监督员,他每天认真行使自己的职责,查找错别字,消灭错别字,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一旦发现错别字,他立刻向有关单位反映。如果这些单位没及时改正,他还会一遍遍地去“交涉”,直到改正为止。

义务为社区办黑板报27载

在葵花社区,张骏鹏义务办报27年的事,一直被居民津津乐道。通过社区黑板报,他为孩子家长选载文章或自撰文图,宣传如何教育好孩子;在社区成立“阳光学堂”,为青少年讲授历史文化、科普知识,辅导写作文等。

“老有所为,发挥余热”是张骏鹏的口头禅。他义务承担了社区校外辅导员、“五老”网吧监督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讲座竞赛,获得家长和学校的好评。他还多次拿出稿费、奖金及部分工资资助贫困生、福利院儿童、农村贫困户和住院的农村贫困者;积极参加老年志愿者、治安巡逻员、创建巡查员等活动,利用周末对辖区周边及幼儿园加强巡逻和安全防范,帮助维持秩序、整修坑洼路面、清除小广告等。

多年来,张骏鹏被《人民日报》、《半月谈》、《扬子晚报》等媒体评为优秀评报(刊)员,担任《人民文学》编外审校员,多次被《咬文嚼字》杂志评为“荣誉校对”,先后荣获“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市十佳健康文明老人、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