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云台山守林员杨庆祝:一个人40年的巡山路

———记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候选人、云台山守林员杨庆祝

□ 周莹 吴成忠

杨庆祝大半生都在走山路。在过去的40年,他在一座山上上下下走了15万公里山路。

从壮年变成一个白发的老者,杨庆祝用他人生最灿烂的40年走了15万公里的山路,完成了一个人对一座山林近半个世纪的承诺。日前,杨庆祝成为2014年“中国好人榜”10月份敬业奉献“好人”候选人。

■作为守林员,他每天要走10公里山路

在中云台北侧的龙头顶茂密的山林中,有一条条如脚掌宽的小路。当地人都称它为“采药人之路”。这样的小路往往是最勤劳的采药者,历经数载,用柔软的脚掌一脚脚踩出来的。

杨庆祝是个守林员。杨庆祝巡山时脚下是黄胶鞋,手中拄着一根比他人高的木棍,脚紧紧地贴在采药人踩出来的小路上。因为走路太多,杨庆祝的黄胶鞋常常需要换鞋底。杨庆祝的老伴算不清为杨庆祝换了多少个鞋底,只记得家里的黄胶鞋如家中的盐一样,需要经常采购。

一天10公里山路,这是杨庆祝每天的工作量。熟能生巧,别人会迷路的1万多亩山林,对杨庆祝来说却走得轻松。即使一时间遇到陌生的岔路,他也不紧张,只要看看路边自己熟悉的老树,就知道路怎么走了。

山上行路,杨庆祝也曾经遇到过危险。

那是一次巡山的上午,杨庆祝同往常一样数着路边的老树。突然手中的拐杖动了一下。

杨庆祝定睛一看:好家伙,足有两个成人手指粗细的山蛇正在吐着红芯。

杨庆祝的脚一下子停住了。

这个突然被惊的小家伙,用圆鼓鼓的眼睛四处打量一下,很快地从杨庆祝眼前跑走了。

这样的场景在杨庆祝40年的巡山路上常常出现。至于松鼠这样的小动物,就好像杨庆祝的“老朋友”一样常常见面。

虽然是大山的守林员,但是杨庆祝并没有固定的工资,只有很少的慰问金。每当有人问杨庆祝图个啥?杨庆祝只是以憨厚的笑容来回复别人。虽然护林工作辛苦,但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他是山里人。

在山路上行走的时候,杨庆祝最紧张的不是脚下的山蛇,而是听到人声。每次听到人声,他又高兴又担心。高兴是有人同他说话,担心的是怕遇到了砍树的人。

每当这个时候,杨庆祝总是快走几步,到人声经过的地方,数一数树、点一点草。

■熟悉每一棵树,他是18075亩山林的“好管家”

杨庆祝没读过什么书,但他守护的云门寺村上的那片山林的每一棵大树,他都熟悉。

云门寺村后的那片山林有18075亩,是云台山最重要的林区,拥有整个云台山最少见的成片楸树林。而杨庆祝就像大山“活地图”和山林“好管家”一样,熟悉山里的每一条道路、每一棵树木,甚至有特点的地方或是生长的植物。

这片山林的每一棵树都长在杨庆祝的心坎上。35岁那年,杨庆祝在巡山的过程中发现常走的那片山林少了六棵松树。

沿着拖树的山路,杨庆祝走了六七里路,一直追到邻村大队部里。看着一路追下山的杨庆祝,该大队部干部对杨庆祝说:“老杨,你太较真了,少了几棵树有什么关系?”

这么一大片的森林,少了一棵、两棵树木又有什么关系呢?很多砍树人都曾经这样同杨庆祝说。

“一棵树都不能少。”杨庆祝说。因为他深知少了一棵树的代价。去年,一棵有几十年树龄的老树被“挖盆景”的人挖走了,留下了一个有四个人拉圈大小的“疤”。几天后,一场强降雨,这个“疤”周围的山林发生了小塌方。塌方下,一大片刚刚发芽的小树全毁了。

不仅对别人严苛,杨庆祝对自己家人砍树的行为也很严苛。2009年,杨庆祝遇到了他看林生涯最艰难的一次护林行动。

杨庆祝的哥哥没有通过审批手续就私自砍伐毛竹。听到这件事,杨庆祝赶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从山上下来,专门找到自己的哥哥要求他补办手续,缴纳罚款。这可把哥哥的火一下子点燃了。哥哥对杨庆祝说,这片林子又不是你家的,你管得着吗!

杨庆祝不紧不慢地做哥哥思想工作。他说:“这个林子不是谁家的财产,是咱山里人的依靠。”

经过一个小时的劝解,杨庆祝的哥哥服软了。杨庆祝带着哥哥到林业站交了罚款。

另一次也是在山上,有人在山上开荒种地。为了保障开荒的速度,这位村民采用火烧的方式开荒。

看着村民手中即将被点燃的枯草,杨庆祝一下子急了。他拿起手中的木棍就把即将被点燃的枯草扫到一边。“老哥,这把火可不能烧。”杨庆祝拉着村民的胳膊说。

看着眼前急得满脸通红的杨庆祝,村民只好放下手中的枯草,下山去了。

山里人死了都习惯葬在山上。云门寺人也不例外。在杨庆祝每天走的10公里山路上,密布着各式各样的坟头。每当上坟高峰期,杨庆祝都跟着上坟的人来到各家的坟头前。每当人们上完坟,老杨都要仔细地检查现场是否有可燃物,一旦有发现,老杨都及时清理。

■带着家人住山上,他是这里最忠诚的卫士

杨庆祝是地地道道的山里人,家里世世代代居住在中云街道的云门寺村。

1974年,杨庆祝被村里派到山上看山,当年他只有35岁。

一天要走10公里山路,要照顾1万多亩的山林,听到这样的任务很多人都打退堂鼓。

杨庆祝第一次上山的时候,朝四周一看,没有房子,只有整片的树林,一块块光秃秃的山石和一条条小路,心不由得往下沉:这就是自己未来的工作场所吗?

看着杨庆祝有些不情愿的神情,老村长走到杨庆祝的面前说:你这样的年轻人上山看山委屈你了。然而因为大炼钢铁等历史原因,云台山的很多树木都被砍伐了。云门寺村山后的这片树林也不例外。如果现在还不看好山,未来这片山就成光秃秃的石头山了。咱们怎么对得起子孙呢。

杨庆祝被打动了。他二话不说,拿着行李就进山住在山上的石头屋子里了。

再后来,杨庆祝成家了。他就将年迈的老父亲、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都带上了山上的石头房子。从此,他就成为这里最忠诚的卫士。

什么都没有,只好就地想办法。没有电,杨庆祝就翻出家里的煤油灯,点上。这一点就是30多年。没有水,自己打井吃水。没有蔬菜,自己在家门口种点蔬菜。平日的日用品就用背篓一篓篓背上山。

虽然这样的日子很苦,但是杨庆祝一直坚持下来。他说,自己靠的就是对大山的那份依恋。然而杨庆祝也承认,自己也曾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动了下山的念头。

“因为孩子。”杨庆祝说

杨庆祝家住在山上,杨庆祝的儿子每天上学需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每当天色渐暗,杨庆祝都会站在家门口的高坡上,看着年幼的儿子迈着小步子一步步地向上爬。

每当这个时候,杨庆祝都特别难受。他埋怨自己没有出息,不能给孩子一个山下的家。为了儿子,杨庆祝第一次同村里说:“我想下山。”

为了照顾杨庆祝家的特殊情况,村里一度派其他人上山看林子。然而,这个人在山上还没有待满一个星期,就受不了跑下山来。

没办法,杨庆祝又带着一家人上山了,继续他的驻点“巡山”。

40年时间,杨庆祝将山林当成自己家的 “园子”,精心守护和打理。

杨庆祝说,山上的松树大一岁,就会分出一道杈子。刚开始守山的时候,他还能数得清树上的枝杈,而如今大的松树足有10米多高。他说,这样的树很多。我仰脖儿看一会儿,就觉得晕,已经数不清树杈了,说起这些他眼中充满喜悦。

每当说起山上的树,平日里话很少的杨庆祝就滔滔不绝。“去年的树长得怎么样?”杨庆祝用双手圈出碗口大,犹豫了一下,又往外抻了抻说,“有这么粗了”,像是在比划自己小孙子的块头。

经过多年的保护,云门寺村后的云台山上的树木逐年增多,小动物也开始多了起来,生态环境逐渐得到了恢复发展。

儿子慢慢长大了。儿子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回到山下同自己住在一起。那是儿子对父母的孝顺。杨庆祝每次都说再等等。如今杨庆祝已经75岁了,儿子还没有等到父亲下山。

每当提及儿子,杨庆祝说,有遗憾,但是我这辈子过得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