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蔡学举

 

 

生命筑“梦”为富农

——记灌云县杨集镇农技推广站站长蔡学举

【连网】 “我是党和人民培养的一名农技推广工作者,让农民兄弟增收致富是我的职责,活着就要圆我富农梦!”这是江苏省灌云县杨集镇农技推广站站长蔡学举在日记中写下的铮铮誓言。

从业13年,尽心尽责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即便是身患重病的三年多来,在与癌症抗争的同时,仍不忘心爱的农技推广工作,忘我的奔波在乡村的田间地头。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真心厚爱,被农民兄弟亲切的称呼为“我们的蔡大哥”。

正是梦想的力量,让他的生命绽放出璀璨风采——

寻“梦”学农

蔡学举是农民的儿子,亲历目睹农民因土地欠收带来的生活艰辛与贫困。他从小就立志当一个农业专家,帮助身边乡亲增收致富,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没想到学习勤奋的他高中一毕业,就因文笔出众被县广播站录用为驻乡通讯员。轻松的写稿投稿工作,没有带给他快乐,他觉得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没有做,他要追寻自己儿时的梦想。

1998年,而立之年的蔡学举毅然辞掉工作,考入江苏省徐州农业学校。从此,他的人生与“农”字紧紧的焊在一起。2000年,蔡学举被分配到杨集农技站工作,去寻找到了梦想的责任。

2003年,他被组织上任命为农技中心主任兼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他深感肩的担子更重了。在为农民兄弟服务的过程中,他觉得知识不足。2007年他又完成了中国农业大学远程教育农业推广专业本科学习。勤奋好学得到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给他插上了放飞梦想的翅膀。多年来,他独立完成、主持或主要参加了单位多项农业高产创建工作,不仅为全镇农民兄弟增产增收作出重要贡献,而且他个人也先后被市县授予“农村实用人才”、“农村拔尖人才”和评为“先进创业者”。他推广的水稻无土育秧技术,还被省农委评为二等奖。

2006年以来,他根据农业实践,白天工作,晚上在灯光下从事农业技术工作总结,经常到傲深夜,有一年夏天,他为了推广蚂蜂防治棉花3、4代棉铃虫生物技术,观察蚂蜂与棉蛉虫活动规律,他晚上到棉花田里蹲守,由于白天劳累就在棉田里睡着,妻子第二天在田头找到他,看到他天满露水,心痛的说“那有你这样做技术员的呀,连命都不要了。”他微笑的对妻子说:“我不是干这行的吗,对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必须有科学性和实用价值,还要被群众接受,那我们技术员必须做大量的工作。”。他就这样,几年来以科学的态度,撰写了数十篇学术理论和科普文章,先后发表在《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科技通讯》等涉农刋物上,每一篇科普文章都洒满他的辛勤的汗水,为更多农民增收致富贡献出聪明才智。

眷梦爱农

在2009年,蔡学举发现颈淋巴肿大,很快被医院确诊为鼻咽癌。同年6月,蔡学举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放化疗治疗。

“喂,蔡大哥,我家水稻死心很严重,用什么药效果好?”当月30日,一位村民打来咨询电话。蔡学举像往常一样耐心细致地作了回答。那位打电话的村民不知道,此时的蔡学举因患鼻咽癌,正躺在上海医院的重症病房。村民从遥远的老家打来电话后,蔡学举再也躺不住了。他对妻子说:“我要回去,现在正是水稻病虫害高发期,如果防治不当,将会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失。”妻子眼含着泪水深情对他的说:“你这样的身体能回去吗?治完这个疗程再回去,好吗?”他坚定的说:“必须回去,治完这个疗程再回去就晚了,农民的损失会更大,我不能不管”在医院未完全同意的情况下,他执意出院。回到家后,他早已忘记了医生的殷殷嘱咐和妻子的深情劝说,他立即奔赴田头,查看水稻病虫害情况,象没病一样,并对农民进行田头指导。

在他边治病边工作这段时间,为了帮助农民兄弟提高种养技术,编印发放简报2万多份,利用晚间备课、办讲座,狠抓农技实用培训,共培训农村骨干8万多人次。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培训出1万多名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种田能手,带出2万多名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

“农业要想增产增收,离开我们农业技术人员不行”谈起他酷爱的农技推广事业,蔡学举坚定地说:“农业增产是我的责任,农民增收是我的任务!”

拥梦助农

上任之初,蔡学举发现当地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种植技术比较落后,产量低,成本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带领技术人员,走村串户到田头,向农民推广农业新技术。10多年来,他骑坏了三辆摩托车,走遍的杨集的每一寸土地。在他的精心推广下,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塑盘育秧抛秧技术、小麦重肥后移和精播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30多项农业生产新技术在全镇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水稻单产由过去的45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650公斤,让农民每亩增收400元。小麦单产由过去的35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500公斤……这些粮食产量的增加,不是吹出来,是蔡学举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有时为了推广高产栽培技术,一天步行50多公里,有时为了解决田间难题,他站在田头,一站就是十多个小时,腿走累了、嗓子讲哑,他不叫一声苦。他常说乡村农业技术员,就应当象马一样拉车,牛一样干活。

面对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个基层技术人员能否让粮食增产增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农民十分关注的问题,他在这个方便倾注了大量心血。特别在蒜蛆防治方法上,总结推广了“保、防、错”的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使很多农民受益,连成村冯开元对此最有感触:2008年春天,他家的一块8分苔蒜被蒜蛆危害,刚开始他不当回事,后来发展到3亩3分地都都有蒜蛆出现,冯开元又是打药又是施肥,还是没控制住,这下他慌了神,找到了蔡学举。他当时正在感冒发烧打点滴,他迅速拨掉针头,二话没说,跟着这位农民就走,冯开元看到他这个样,不好意思的说“蔡站长,等你烧退了,我再来吧”,他坚定的说:“不,不能等”他硬是坚持到地头指导,使濒临绝收的苔蒜渐渐好起来,挽回经济损失5000多元。有人为此算了一笔账,采用蔡学举推广的苔蒜病虫害防治方法,全镇每亩苔蒜可节省病虫害防治费用40多元。当地农民深情的说:“没有蔡站长的精心指导,就没有我们的丰收年景呢!”

圆梦富农

蔡学举深深地感到,应当指导农民种什么,告诉农民种什么效益最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他认识到,实行行间套种,进行复合式种植,不仅仅土地利用率高,而且经济效益好。为了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他经常是风里来,雨里去,工作在农民的田头,2010年7月的一天,,天正下着大雨,他不顾雨大路滑,不顾家人阻难,骑着摩托车,来到他推广的套种模式田间,为农民排除田间雨水。由于他骑的比较急,他连人带车滑进了一条小沟里,当时他就象泥人一样,爬起来,继续帮助农民排除田间积水,这们农民从家中赶来,激动拉住他说:“蔡大哥你就歇歇吧”。他说,:“没事的,我能行”,就是这个“我能行!”。他为农民提供了“小麦+西瓜—萝卜”、“甘薯+玉米—小麦”、“水稻+龙虾”等十多种适用、高产、高效的种养模式技术,亩经济效益都在8000元左右,是单一种粮收入的4倍多。

蔡学举还把推广高效农业适度规模种植,当做重要工作来抓。近几年来,他和当地干群一起成功地建成了三个高效农业专业村。连成薹蒜生产专业村,面积达到2000多亩。原来该村只种植薹蒜几十亩,他到这个村后,带领村干部到山东泰安、临沂、江苏徐州、淮安等地考察、调研。后来,又和村干部跑市场,引来山东、辽宁、上海、南京等地客商,2009,有一次,他和村干部为了帮助农民找蒜苔的销路,由于长时间奔波在外所带费用没有了,到了山东泰安,除了往返车费身上只剩了2元钱,他就和村干部在车站的候车厅里过夜,这位村干部不好意思的说:“蔡大哥,对不起了,让你受苦了。”他笑笑说:“没关系,只要能帮助群众找到蒜苔销路,这点苦算什么呀”。这一年年销售2000多吨,群众人均收入增收900多元。

在与癌症不断抗争中,蔡学举又因突发脑梗导致左手麻木,右耳失聪,但病魔并未伤害他那颗“梦”幻之心,让他继续去圆“梦”富“农”!

曾经有人对蔡学举说:“你现在事业和荣誉都有,还拼命做啥?傻不傻呀!”妻子也劝他放弃工作:“身体垮了,提出退下来,组织上一定会考虑的”。

“人活的是精神和信念,我的梦就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的中国梦。只要我有梦想,病魔永远吓不倒我”。就凭这股打不垮的精神和信念,蔡学举始终坚持奋战在自己热爱的农技推广岗位上,用梦想奏响自己的生命壮歌。  (编辑:王夫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