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张福昌

 

 

司法路上的非遗传承人

——记灌云县伊山镇城北社区居民张福昌

【连网】 年逾七旬的张福昌,是灌云县伊山镇的普通农民,从事演艺生涯已有30多年了,2006年被确定为省非遗工鼓锣传承人。数十年来,他一直骑着自行车奔波在普法路上,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宣传法律知识,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法制宣传战线上的“轻骑兵”。

说到这位“轻骑兵”,年纪并不轻,须发斑白,皮肤黝黑,个高体瘦,但依旧气宇轩昂,凭着一锣一鼓,边走边唱,走过“一五”到“二五”,送走“五五”迎“六五”,法制战线辗转三十载,虽只有简易的行头,却丝毫未能阻却他那宣讲法律的坚定脚步。“我常年参加法制宣传活动,不要分文报酬,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谈及法制宣传,老张显得格外精神。他说,2007年河北金库大盗任晓峰潜逃在连云港境内,闹得人心惶惶。为了发动群众捉拿罪犯,他自编内容,走遍大街小巷宣讲十多天。在任晓峰落网的第二天,他早早起床,骑着自行车到离家近百里远的新浦到处说唱:“公安部下发通缉令真管用,连云港人民都服从;警方锁定疑犯躲在海连路附近,公安干警捉拿盗贼没用两分钟……”老张的说唱赢得了掌声,可是回家时已是黄昏,小雨不停地下着,住旅社不成,身上钱不多,怎么办呢?他只好冒雨骑车回家,到家时已是深夜。老伴见他浑身是水,心疼地说:“你何必自找苦吃,要有个三长两短谁来负责?”“这点苦算什么?为普法宣传做点事,我高兴。”谁知一觉醒来,他发高烧了,住院四五天。

困难阻挡不了他普法的脚步,为了学习法律知识,他积极参加县里法律知识培训班;为了提高说唱艺术,他自费辗转南北与高手切磋;为了赢得更多的听众,他到处寻找身边典型人和事,自编自唱。每年司法系统组织的“三下乡”、“民主法治村”建设、“法律六进”、“中小学法制课堂”等活动,少不了老张的身影。年均大大小小200余场的说唱表演,占去了老张几乎全部的时间。没有头衔、没有名利、没有工资,甚至连起码的补贴都没有。他的业余普法路上,既有辛酸又有欢笑,既有耕耘又有收获。千余封感谢信,封封都凝聚着乡亲们对张老不甚感激之情。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给予的“普法先进个人”、“普法宣传先锋”、“模范先进个人”等荣誉都是对他默默奉献的肯定。说远一点,在一九八六年,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就这样报道:“民间艺人张福昌串乡说唱,群众坐得住听得进,灌云县25万农民受到法制教育”,拉近一点,在2011年,他还被誉为“六五普法领头兵”。

“老当益壮,普法先锋”,该县司法局局长房立峰指着墙上的锦旗说,这是东王集乡盐东村两委为感谢老张专程送来的。去年夏天,盐河扩宽工程急需征用土地,拆迁部分民居。当时该村村民不愿搬迁,使工程陷入僵局。老张得知情况后,及时编写了唱词,利用晚上村民纳凉时间到该村宣讲:“社会大发展,群众要跟上;新农村建设需用地,何况征地拆迁有补偿;看看王圩村拆迁一大片,如今家家都住安置房;只要大家齐努力,就能走在小康大道上。”一个小时后,他浑身汗水直流,脸上、脚上被蚊子咬肿了。村民在老张精神感动下,积极支持拆迁征地工作。

除了紧扣时事,将一些群众关心的问题编入唱词外,老张还是一位生活的有心人。他将对家乡的挚爱,对和谐社会的美好憧憬唱遍乡间地头。一首《发展灌云》谱写出浓浓的乡土之情;一篇《酒后驾车危险多》表现出对交通安全的警示之情;一词《孝敬父母》体现出尊老爱老的感恩之情;一句《请到灌云来》抒发出苏北人民的豪迈与好客之情。

“几十年来,老张每次出门,都要带上工锣鼓,走到哪唱到哪。县里组织的法制宣传活动,更是他从不放过的好机会,有时即使生病了,他还坚持参加普法活动。”老婆封必华笑着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