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泽
李生
【连网】李太泽,男,东海县温泉镇罗庄村村民,1987年退休后,他看到村里道路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困难,就主动拿起自家的垃圾斗和铁锨义务为村子修路。1996年,在叔叔的感召下,李太泽的侄子李生也加入进来。31年间,两人接力义务修路、补路达5万余公里,叔侄俩被村民亲切地誉为“当代的修路愚公”。
“我们村上的路,要比四邻几个村好走上不少,不管是什么时候走,坑坑洼洼的地方绝对不多。”温泉镇罗庄村村民李立尚谈起村里的路满是自豪,“我们村上的老百姓都佩服的很,他们爷俩都是活雷锋,都是大好人!”
每当谈起村上的路、谈起修路的爷俩,罗庄村村民们都有说不完的话,他们口中所说的活雷锋就是李太泽和李生伯侄俩。自1987年李太泽开始义务维修村上的道路,这份“义务劳动”的活计31年中从未间断,如今薪火相传,李太泽的侄子李生接力起这份工作也有了22年。
退休职工当起了修路工
李太泽原是横沟信用社的一名职工,其踏踏实实干事的精神深受领导和同事认可。1987年,退休后,李太泽从横沟乡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罗庄村。罗庄村位于温泉镇偏东南方向,是一个人口大村,当时村子里面及外出的道路还没有硬化路。一到下雨天,道路就变得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就成了一件难事。看到这种情况后,李太泽就拿起了自家的垃圾斗和铁锨主动修起了路。
“李大爷那真是思想觉悟特别高,当时他退休了,完全可以颐养天年,什么也不用做,可看到大家伙出行不方便,他就动起了修路的念头,这一干就是十多年。”原横沟村老支书李志高很早就认识李太泽,对他的为人非常佩服。“那个时候,什么工具也没有,甚至都没有车子,李大爷全靠自己步行,扛着一把铁锨,拎着一个垃圾斗,走到哪里,就修到哪里。”对于李太泽修路的义举,村民们十分佩服,村上的路好走了不少,村民们感受最明显,大家伙只要遇见他十分乐意与他打个招呼。这些,李生看在眼里,明白在心里。
身教侄子李生修桥补路
“我大爷修路完全是自愿自发的行为,他对家里人也没有任何要求。虽然不是每天都要修,但是这么多年坚持下来也需要耐力和恒心。”李生介绍,自己出生于1956年,在自己的印象里,大伯是一个非常善良、非常热心肠的人,他从来不会对别人提什么要求,更未对自己提过出接棒修路的要求。
但身教胜过言传。李生对大伯的修路义举非常佩服——一个吃公家饭的老职工都能义务为村民们修路,自己一个年轻晚辈不应该多学习、多看齐吗?想到这一点,李生没有犹豫也从家里拿着工具同样修起了村里的路。于是,有那么几年,村民们可以看到伯侄俩共同为村民们修桥补路。
“一点也没有觉得不好意思,我自己从来也没把这(修路)当回事。结果一干起来,心情很好,身体也非常有劲。我也明白为什么大伯能一直坚持下去的,修路的人他很快乐,很知足,路修好了,大家伙走路方便了,自己的身体还得到锻炼了。”李生笑着说。
尽管伯侄俩义务修路也自得其乐,但实际上,修路还是一件非常累的工作。“太泽大爷年纪大了,遇到大坑,还得先找土、石头,然后再来一点点铺、垫,他干得很慢,但是的确很仔细。”村民李超曾无数次见到过李太泽修路。而就在前不久,李生在修村东南部庄稼地的桥面时,足足拉了两车石渣土,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铺好路时衣服已完全被汗水湿透。
自费买车扩大修路范围
随着李太泽年龄年龄越来越大,修路的接力棒完全递到了李生手里。为了修路方便,8年前,李生自费1000余元买了一辆二手汽油三轮车,一来可以农忙时使用,二来可以用来拉土、拉石头,修桥铺路也变得更加方便。
“李生到现在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赶集的时候,他会开着车专门到温泉镇上的大理石厂带上一车废料渣滓,运回来好修路。”村民——介绍,这么多年下来,已经不知道李生运过多少车了,只知道,村里路上凡是有坑坑洼洼的地方,经常会看到大理石废料补在了上面。
起初,李太泽义务修路时,主要集中在村里的路和村里通向温泉镇的一条主干道。到了李生接过棒后,他还逐渐扩大了修路的范围,除了大伯之前常修的路外,村子田野里农用的道路他也经常过去维修养护。“每年夏季雨水大的时候,也是我最忙的时候。下完雨,拖拉机一驶过,往往会压出较大的车辙来。这时候,我就开始忙活了。”李生介绍,之前村里没有水泥硬化路面时,村上所有的路自己都曾修过,这几年,村里硬化路面逐渐多了起来,自己修路的工作量小了不少,但隔三差五开着车,带着工具围着村上路走上一圈,已经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了。
“老百姓都有个爱好,有喜欢打牌的,有喜欢下棋的,也有喜欢喝酒吸烟的,可李生这些都不爱,他就是爱上了修路。”在李志高的眼中,李生这个“爱好”让人敬佩的不得了,现在村民们只要看到李生修路,都会说声,“谢谢你,好人”。
爱的热火需要不断加柴添薪,接过大伯的接力棒后,又过去了21年。“我什么也不图,也不求,就图自己一个快乐,一个心安理得。我还会向我大伯看齐,一直赶到自己不能干为止。”夏收在即,刚刚修路回来的李生还来不及擦干脸上的汗水,他笑着说,自己干劲足,再干个十来年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