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7月18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码头,可以看到村民忙碌的景象,晒网帘、补网帘、保养船只等生产活动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20年前的黄窝村,村民主要靠捕鱼为生,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逐渐萎缩,村民生活陷入困境,黄窝村成了连云区三个贫困村之一。2000年后,在张立祥的带领下,黄窝村的产业逐渐从深海捕捞转为近海紫菜养殖、加工。现如今,全村拥有紫菜养殖面积36000亩,紫菜一次加工机组36条,紫菜加工企业32家,全村实现总产值2.2亿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4万元。
退伍不褪色,带领村民奔小康
1986年张立祥应征入伍。在三年半的军旅生涯中,他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受到干部、战士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五次“嘉奖”、一次“优秀士兵”表彰。在当选村支书后,他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带回家乡,时刻把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放在心上。他看到村民起大早,整理出海捕鱼的工具,满怀着希望出海捕鱼,但捕到的海鲜只够出海成本,村民生活逐渐走向困境。张立祥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走出困境。
不久后,张立祥自费远赴外省寻找发展新出路。回来后,他主动与本地科研院校对接,寻找适合黄窝村近海养殖新品种。“书记不带头,农村不能富;书记做示范,农村发展快”,张立祥不顾家人的反对,以自家房屋为担保向银行贷款30万,作为养殖启动资金,带着村内贫困村民一起搞养殖做示范。张立祥带领村民修公路、造码头、搞养殖、办工厂,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村已有90%以上的村民从事近海养殖,告别靠天吃饭的窘境。
打造美丽家乡,软硬环境两手抓
随着紫菜产业的崛起,黄窝村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为进一步提高村民幸福感,张立祥带领村“两委”决定在全村范围内开展环境提升改造工程。近年来,黄窝村共投资近1350余万元,开展污水处理、河道治理、旱厕改造,实施村庄绿化、民居出新等九大类近一百项工程。黄窝村三面环海,依山而建,大型工作器械不能进村工作,大量垃圾、砂石、废土都需要人力搬运。张立祥带头穿上迷彩服、拿上锄头、背上背篓,一遍一遍将山上垃圾清运到山下。就是这一点一滴的搬运,日积月累,使如今的黄窝村成为“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
美的不仅仅是村庄环境。近年来,黄窝村大力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在保留乡村风貌、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倡导良好社会风尚。2021年,黄窝村还投入600余万元新建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全力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
张立祥说,“要管好党员、建强支部,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增强村庄发展的后劲。”结合黄窝村渔民党员多的实际,张立祥还打造了“海上红帆实境课堂”示范点,在建设海上红帆党组织、拓宽党建服务领域的基础上,将渔业生产现场变成党员教育课堂,将党员带头致富和示范表率作用延伸到海上一线,让党员随时随地接受教育,让渔民时时刻刻感受温暖。
服务为民,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张立祥十分重视民生工作。他当选村支书后,立即成立“山海黄窝”志愿服务队。从此,每逢春节、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黄窝村都会组织志愿者为老年村民发放福利,切实保障村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他还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村民所需,做到村民家家到,将党委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家里。同时,张立祥带领黄窝村“两委”举办夏日纳凉晚会、妇女节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培育浓厚乡愁情怀。在疫情期间,他还带领志愿者入农户,宣传防疫知识,提高村民思想认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此外,张立祥还带领黄窝村“两委”重点引导、扶持村民发展民宿、渔家乐等休闲服务项目,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使乡村休闲观光游在黄窝村落地生根,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引领村民勤劳致富。如今,作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黄窝村2020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因为工作出色,张立祥先后获评“中国好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百名示范村书记”、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突出贡献奖”、江苏省“学用标兵”、“江苏好人”等称号。(袁旭 吴品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