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大棚外热浪滚滚,大棚内凉爽宜人。一座座大棚内各个生长阶段的植物茂盛、生机盎然。偌大的厂房内,看不到几名工作人员,智能水肥一体机和大棚顶上的数据线,实时监控着整个温控大棚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土壤的含水量、营养值等。近日,笔者来到连云港海州区浦南镇江浦村福气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感受高科技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
科技农业,智慧大棚助农增收
看中当地良好的投资环境,2019年,连云港福气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浦南镇江浦村。江浦村党委书记李罗华介绍,该公司总投资约2000多万元,占地200余亩,是一家利用生物克隆技术、组培、栽植蝴蝶兰,种植各种瓜果、蔬菜,集种植、养殖、采摘、垂钓、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集约化、原生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是浦南镇第一个田园综合体。
“土壤温度26摄氏度,土壤湿度80%,空气温度25摄氏度,空气湿度55%。”在公司一处蝴蝶兰温控大棚里,工作人员打开设备终端,土壤温度、水分含量等多项数据一目了然。
公司技术负责人王生旭介绍,在这个智能化的大棚内,除了设备检修、卫生保洁等需要人工现场处理外,工作人员平时只需动一动按钮就可以实现温室水肥、卷帘、补光等远程管理,让农作物“渴了有水喝,饿了有肥料”。
边说边操作,王生旭手指一动,大棚顶层的遮阳网就缓缓地合上,一侧的冷风机同时开始转动,另一侧清水流过水帘,大棚内的温度很快降了下来。“夏季温度高,室外植物生长受影响,但有了这个智慧大棚,理论上3秒钟就可以实现快速降温,将棚内温度控制在16至25度,有利于植物生长。”
王生旭又点了点手机,大棚内的自动喷淋系统随即打开,几百个喷头开始洒水,清水均匀地喷洒到每一个角落。“一个喷头的喷洒半径是2米,整个大棚10分钟内可以全部喷洒完毕。如果是以前挑水作业的话,像这样一个大棚的工作量10个人需要两天才能完成。”
“大棚有了众多高科技,如果仅仅种植蝴蝶兰,那是不划算的。” 王生旭说,棚内主要栽种西红柿、黄瓜等高价值农作物。“通过这个大棚,我们种植的瓜果可以提前一个月上市,待别人水果上市的时候,我们的产品已经销售完了,而且还能卖个好价格。”
笔者还注意到,大棚充分利用空间,各种农作物分层次立体种植,如上方搭建架子种植彩椒、看瓜、蛇瓜等,下方则种植西红柿、叶菜等,每个区域层次分明,各司其职。“这是立体种植技术,不仅时尚美观、操作简单,还能节水省肥。” 王生旭得意地说,“种‘高楼’农作物,向空中要面积,空间利用率是一般大棚种植的2至3倍,产量是普通大棚种植的2.5倍,是传统种植的3.5倍。”
生态农业,降本增效保护环境
在连成牧业农场内,不时传来猪叫声。笔者走进农场的生态养殖区,只见里面一个个猪舍内,几千余头小猪正在欢快地吃食。江浦村委会副主任王义东介绍,农场养猪年出栏大概在5000头左右,而猪粪直接冲入猪舍下面的沼气池,粪便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液由智能水肥一体机直接输送到地头,用来喂鱼或浇灌农作物,而生产的农作物又可用来喂猪。
“沼液、沼渣作农作物肥料,仅这一项,每年就能省下万余元,而且大大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保护了环境。” 王义东说,由于上市早、无化肥和农药残留,生产的蔬菜达到了绿色无公害产品标准,市场上十分畅销。“一个沼气池就带动起了一条生态产业链,既有效利用了资源,还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每到周末,一些顾客到浦南智慧农业体验中心采摘、垂钓,观赏田园风光,农场实现了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经营,如今这里已成为浦南镇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项目。
高效农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农业不仅推动了农业产业提档升级,还培育了新型职业农民,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从小在江浦村长大的王思琪感慨,以前农村没什么产业,人们大多“逃离”乡村前往城市打工。如今不一样了,随着家乡新型农业的发展,从事农业工作也是一个很酷的职业。他说:“过去种植靠经验,现在种植看数据,有了农业‘高科技’,我们穿西装、打领带、穿皮鞋也能种好菜了。”
种了大半辈子地的60岁村民李兴法,如今成了基地的“工人”。看着大棚内丰收的西红柿,他说,这些西红柿是他和其他几名村民将西红柿幼苗放在培养膜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移植到地里的,这样做是为了提高西红柿产量和品质。“经过相关技术培训后,我也是第一次了解到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种植西红柿,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3年来,该农场先后吸纳务工农民近50人,人均年工资收入达3万元左右。
随着江浦村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多,农业技术技能培训的常态化开展,也在不断扩大着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村庄美了,配套设施完善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资源向农村倾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逆行’回到农村。”李罗华说,下一步,该村将继续以养殖业、种植业为支柱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