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通讯员 张开虎 孙雯)早晨,朝晖洒满连云港东海县石梁河镇南辰社区的白墙黑瓦,家家有院、户户朝南的“小别墅”连片林立,“24节气农耕图”墙绘散发出质朴的乡土气息,整洁的道路和两侧的银杏、广玉兰交相辉映。不远处,66岁的郭大爷正借助健身路径锻炼身体。
“在这儿养老二个字,舒服!现在住的房子宽敞干净,自来水、天然气一应俱全。有什么问题一个电话,居委会就帮忙解决。”锻炼完身体的郭大爷谈起住进新房,喜上眉梢,“社区里还经常搞一些娱乐活动,咱们农村人的业余生活不再单调!”
南辰社区是东海县农房改善项目之一,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13.28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三年来,通过拆旧建新、宅基地互换、统规自建的模式,已整体搬迁郑村、东尧、东南辰三个自然村,入住600户2000余人。社区内主次道路全部黑色化,沿路绿化亮化全覆盖,户户做到雨污分流。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老年公寓、社区邻里中心、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400余名社区群众依托毗邻镇工业集中区实现就近务工。
自2018年9月,东海县农房改善工作启动以来,始终将其视为“一把手工程”和“最民生工程”,坚持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配套,既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又将“尊重农民意愿”贯穿于农房改善工作的各个环节,统筹乡村特色风貌,多措并举提升农村品质。
目前,全县已有1万余户农民通过规划发展村庄新建、翻建和入住新型社区搬进新居,实现住房“升级换代”。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老百姓追求的梦想。“农房改善不是把房子盖起来就万事大吉了,而要精心做好‘后半篇’文章,让搬迁过来的群众真正‘住得下、留得住、能致富’。”东海县委书记宋波说。为此,东海县不断优化新型农村社区空间要素,融入自然风貌,提升综合配套、服务质量、产业层次。同时,注重把文化建设和乡村治理有机结合,两手抓、两手硬,推动住房“外在颜值”与百姓“内在气质”同步提升,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乡村善治,不断提升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了从“村庄美”到“人文美”的提升。
每天傍晚,进了家门先换鞋,这是59岁的滕守山刚养成的习惯。今年3月,原本住在民主村30多年的的滕大爷通过退出三间瓦房宅基地,花了约10万元在房山镇凤凰新村购置了135平方米跃层洋房。“过去受够了环境脏乱、雨水倒灌等困扰,现在不仅在社区找了份保安工作,而且还住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房。”滕大爷乐呵呵地说,“政府为我们办了件大事,居住条件与之前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样的日子睡着也能笑醒。”
房山凤凰新型社区全景
据介绍,凤凰新村新型社区还投资3200万元配套建设了社区文体中心、服务中心、生活超市、中心广场、围湖公园、停车场等附属设施。“在安置的过程中,我们秉承着‘问需于民,先建后拆;消除顾虑,平稳过渡’的原则,坚持让利于民,切实减轻群众购房负担,实现和谐搬迁、幸福搬迁。”房山镇党委书记相堂献说。
为让群众获得“看得见”的实惠,该镇除对房屋补偿外,对于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农户,按25万元每亩标准进行补偿;宅基地周边连片自留地按5万元每亩补偿,并给予每户5000元安家补贴。通过一系列的补助政策,平均每户只需付7万元即可入住新型社区。
东海县还依托镇级工业园区和各自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非农产业,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副则副、宜商则商”,积极建设“家门口的工厂”,打造“没有围墙的基地”,让群众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工业集中区就在隔壁,离家很近,还能照顾孩子和家庭,月工资3000元左右,干得挺舒心的。”南辰社区居民孙芳说,“目前镇里正在筹划建设占地80亩的乡村振兴产业园。”
农房改善既要让农户住得放心,也要让农户住得舒心。“我们一要做实安置、二要做优配套、三要做强产业,在不断提高全县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提升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指数,真正让群众‘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东海县长张其兵说,“要高质量推进在建17个项目建设,用农房改善的‘小确幸’来成就百姓生活的‘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