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通讯员 彭献根 胡相宇)现有25、80、100、800吨等各类吊装车辆1600台,注册吊装公司100多家,固定资产达15亿元……在连云港市东海县东部,有一个叫七里桥的不起眼的小村子,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异军突起,探索出一条“党建+吊装产业+联盟”的富民兴村新路子。
“现在疫情转好,企业开工足,用车需求也多起来。咱村户均有吊车2台,平均3人一台车,在整个华东地区也找不到第二家……”站在刚提的新车前,东海县张湾乡七里桥村党支部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兼网格长唐兆洲自豪地说。
七里桥村位于东海县东部,与连云港市海洲区接壤,面积6.62平方千米,10个村民小组,836户,3774人,耕地面积6000亩,2020年村集体收入15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7万元。
一台小吊车,何以撬动了过亿元的产业链?张湾乡党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解泽一语中的:党建引领、红能驱动是七里桥村高质发展的组织保障!
七里桥村是传统的农业大村,主产水稻、小麦,如何让老百姓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是村里一直思考的问题,党建引领富民兴村,借力吊装产业,七里桥村反应迅速,大兴吊装产业,成立吊装产业联盟,带民致富。
党员带头,支部领路。唐兆洲介绍说:“一开始是党员带头、组织孵化,到后来组团发展。”说起七里桥吊车的发展,这就不得不提前任村党支部书记唐兆芹。唐兆芹被称为村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生于七里桥村一个农民家庭,曾经以种田为生。2003年起开始尝试接触吊装生意,经过打拼,由当地一个并不富足的家庭变成了村内首屈一指的富裕户。“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带领村民致富是我的职责。”富裕起来的唐兆芹没有忘记家乡,2010年回乡兴业,一心一意带领村民以吊车致富。
2010年10月,在张湾乡党委的支持下,张湾乡(昆山)流动党支部成立,没多久,张湾乡(昆山)流动人大代表之家揭牌,昆山东海吊装产业党建联盟也组建起来,通过党支部和人大牵头,产业联盟配合,把这些外出从事吊装的人员组织了起来,收集信息、联系客户、招揽生意、抱团发展,生意越做越好。
红能驱动,拓展市场。“现在浙江萧山机场吊车紧缺,有意向的可联系我……”黄昏,漫步在村内的健身广场,唐兆洲的朋友圈里,一条条吊车需求信息迅速刷屏……“身在家乡,千里之外的市场行情一清二楚,这一切自然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关怀,‘昆山东海吊装产业党建联盟’给我们提供信息支持,引领我们开拓市场,市场越做越大。在外地,咱们有‘人’照着。”唐兆洲笑着说。
近年来,东海县张湾乡七里桥村在做好“吊装产业”这篇文章、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的路上,通过党组织这一红色基因赋能,把特色产业联合作为着力点,跨区域整合产业资源,以“党建+吊装产业+联盟”方式推动产业大发展,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从而实现吊装产业快速壮大,引领带动家乡高质发展。
“在村里的鼓励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吊装的队伍。现在每天都有村民卖旧车提新车。”村民刘井海说。最新数据显示,七里桥村居民现有各类吊装机械1610台套,年产值达80多亿元。
“党组织指引我一头连着信息网,一头搭接市场,现在我们的业务已从省内拓展到省外。”唐兆洲说。
培育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眼下,七里桥村支两委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将以土地入股等方式,打造七里桥吊装产业园,通过设立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开展零配件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吸引全村100多家吊装公司回流入驻,届时既能解决村内富余劳动力就业、又能解决吊装行业发展缺人的困难,让吊装产业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产生利润点,持续放大富民兴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