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黄海之滨,花果山北麓,坐落着一个花果飘香的小镇——朝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朝阳“经济强、百姓富”。作为“全国千强镇”“苏北五十强乡镇”之一,连云港市开发区朝阳街道拥有诸多光环,还曾被毛泽东主席点赞。一代代朝阳人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如今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改造荒山,一部创业史
日前,记者驱车来到距离连云港市区20公里的朝阳水库。在水库的栈桥门额上,刻有毛泽东主席“大社的优越性”手稿。站在水库前,曾深入了解过这段历史的朝阳中学退休老校长李正中对记者说:“别看现在朝阳农业发展好,在土改前这山湾里可穷了,一半左右的农民都要出去做临时工、干苦力活或者逃荒要饭。”
(朝阳街道航拍一瞥)
1952年底,新海连市委向朝阳派驻工作组,建立首个初级社——前进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是连云港市郊区农村的第一个合作社,互助合作的模式极大提高了老百姓生产积极性。在几位劳模带领下,当地粮食明显增产,周围更多群众要求入社。不到一年时间,入社农户就从132户扩大到578户,入社的土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0%,是个实实在在的“大社”了。后来经过改进,大社第一年的小麦、水稻增产五成,仅开垦荒地一项就增产13万公斤,缺粮户从380户降到51户,充分显现了大社的优越性。
在韩李村党委书记李传茂的办公室内,珍藏着一张镶框的奖状。木制相框已有破损,内里薄薄的奖状被年月剥蚀出枯黄印记,这是1954年“江苏省云台山林场”颁发给他爷爷李学珍的“省一等模范”奖状。3年后,也就是1957年,李学珍获评全国林业模范,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爷爷当年是前进合作社林业组长,他带领社员在花果山北坡开荒种树,把亲手培育出的120万株树苗献给国家。”李传茂回忆道。
大社所显示的优越性,不仅使朝阳农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得到了上级的重视,朝阳乡办大社的经验先后见诸《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央合作通讯社》等报纸和杂志。
(1965年9月28日新华日报报道《朝阳十年》)
喜讯传来,毛主席亲笔批示
1955年冬天,一个喜讯传遍连云港大地:毛泽东主席对朝阳乡合作社的经验亲笔批示。
(一九五五年十二月毛主席为前进农业生产合作社“大社的优越性”一文题写按语)
1955年12月,一篇由江苏省委办公厅转报党中央的关于新海连市朝阳乡前进生产合作社的经验总结,引起毛主席的注意,他当即写下“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值得一阅……”并将总结报告的标题“社越大,优越性越大”,改为“大社的优越性”。
毛主席批加的按语的内容全文是:
大社的优越性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值得一阅。现在办的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为了易于办成,为了使干部和群众迅速取得经验,二、三十户的小社为多。但是小社人少地少资金少,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营,不能使用机器。这种小社仍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停留太久,应当逐步合并。有些地方可以一乡为一个社,少数地方可以几乡为一个社,当然会有很多地方一乡有几个社的。不但平原地区可以办大社,山区也可以办大社。安徽佛子岭水库所在的一个乡,全是山地,纵横几十里,就办成了一个大规模的农林牧综合经营的合作社。当然,这种合并要有步骤,要有适当的干部,要得到群众的同意。
毛主席批示的按语发表后,朝阳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1975年朝阳公社党委举办纪念毛主席按语发表二十周年活动)
走进韩李村村史馆,只见小推车、锄、犁等传统农业工具整齐排列,农耕文化和乡村传统气息扑面而来。展示栏上几张黑白照片,记录了当年朝阳人民劈山造田、改造盐碱地的火热场景。凭借着大社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朝阳人民艰苦奋斗,大干苦干,不断改变着自然条件,通过对山、水、田、林、居的综合治理,实现了农、林、工、建、商的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改造盐碱地)
虽然合作社是当时历史的产物,但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朝阳人奋勇争先的精神,在全省留下了光荣的记忆——“1965年江苏省委提出‘地学苏州,县学启东,社学朝阳,队学华西’的口号,这对我们一个苏北小镇来说,真是极大的肯定。从那时起,朝阳人就展现出敢为人先的精神内核。”李传茂说。
(1965年12月22日江苏省委四届三次会议提出“地学苏州,县学启东,社学朝阳,队学华西”)
新时代,朝阳人改革建新功
时间来到1992年,改革开放掀起新一轮高潮。当年1.7万多人口的朝阳,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危机意识让他们的眼光不再囿于“半亩地”,而是跳出思维窠臼——加大乡村工业投入,积极兴办“三资”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3500多名剩余劳动力从田间走进工厂,当年年底朝阳乡一跃成为全市首个工业亿元乡。其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克俭功不可没。作为乡办企业连云港市卫生材料厂厂长,当年,他大胆决策决定请“老外”合资办厂。一个乡办企业跑到寸土寸金的浦东谈国际合作,他不仅做到了,还创汇200万美元,产品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在抖音、快手上都有账号,直播卖盆景已是常态。”刘巷村大雪黑松盆景园的“赵姐”高兴地谈到她的“致富经”。朝阳人总会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契机,如今朝阳街道“网红带货”“电商经济”等愈发活跃,数字经济正推动着传统行业革新和转型升级,仅刘巷村盆景合作社年销售额就超过1000万元,成为连云港最具规模的盆景制作和销售基地。“乡村振兴,不能局限于‘一亩三分地’,而是要打通城乡一体化信息不对称的‘最后一公里’,促进农村与广阔市场的联通,引领乡村群众与城市对接,甚至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专门负责朝阳街道招商引资工作的杨善友说。
(黄桃罐头创汇位居全省前列)
位于朝阳街道马山村的一家物流中转库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核对、码放一批中转商品,这是“一带一路”供应链基地(连云港)的运作现场。今年,这个总投资40亿元的项目正式建成投运,标志着联通“连云港—里海”7000公里的消费类商品供应链通道正式启动,期货交割、商品保税、配送及交易等功能一应俱全,将为沿线国家居民带来更多福祉。“‘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过。朝阳人在一代代接力创新中拼搏,为这句话添上了生动的历史注脚。”朝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成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