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在这场万众一心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每个人都在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连日来,在连云港市民自觉居家配合疫情防控的同时,无数的物资保障人员每日不停忙碌,着力解决“宅家”群众的柴米油盐问题,他们肩扛手提的不仅是百姓的生活物资,更是责任与担当。
物资送上门 当好居民“服务员”
“好的,我马上过去!”3月20日一大早,接到居民请求帮忙送菜的电话后,连云区海州湾街道观海社区网格员李想立刻做好居民信息登记,随后戴好口罩、穿好防护服,匆匆往辖区四季花城小区赶去。本轮疫情发生后,为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生活物资服务保障工作,海州湾街道观海社区第一时间组建服务小分队,采取无接触的方式将物资送到居民家门口。
来到居民告知的地点后,李想从外卖员手中接过居民下单的蔬菜,认真核实和消毒后,就给居民运了过去。到居民家门口,她先是拿出随身携带的酒精喷壶,将外包装消毒后,再电话通知居民出门拿取。随后,她又立刻赶回去,为下一家居民服务。
“现在虽然出门不方便,但是有你们的关心和帮助,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收到自己预订的物资,居民王女士在社区群里再三向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谢意。
疫情发生后,海州湾街道观海社区共有95户居民处于居家隔离状态,为了服务好这部分人群,连云区海州湾街道观海社区成立服务小分队,根据居民实际需求,提供代买、配送物资等服务,只要收到居民的电话,服务小分队人员就会立刻出发。截至目前,已运送物资200多次,特别是疫情刚发生时,每天都会有很多居民需要帮忙送物资,服务小分队人员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平均每天服务超过8小时。但是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只要接到居民电话,他们就会第一时间赶过去。
“只要居民有需求,我们都会尽量满足。”连云区海州湾街道观海社区党委书记程琪表示,虽然社区人员有限,但还是安排4位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组建这支服务小分队,在特殊时期,努力当好居民身边的“服务员”,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居民生活必须品保障工作。
运送物资 她骑坏了自己的三轮车
她每天骑着自己的三轮车,奔波在卡口快递签收点和居民家门口,为居民运送生活物资,看到居民们生活无忧,她仿佛忘记了疲惫。疫情发生后,44岁的张艳美第一个加入幸福路街道幸南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她说:“我还年轻,就应该冲在一线。”
当辖区玉兰国际小区进入封控管理后,张艳美和她的8名“战友”开始奔跑在卡口和近300户居民的家门口之间,每天,她骑着三轮车冲锋在前,不仅为居家隔离人员运送物资,为婴幼儿、患慢性病的老人提供奶粉、药品等特殊商品送货上门服务,还带着社区医生一次又一次到红码居民家中完成核酸检测。等到卡口所有的物资都配送到位,往往已是深夜。可张艳美没有休息,忙碌了一天的她又开始整理小区内的核酸检测信息,并对不同人员的核酸采样数量和人员信息进行分类记录,她还要对卡口快递接收点和管控区进行全面消杀,回到门口值班室时,闹钟的时针已经指向凌晨两点多。
为了百姓生活无忧而不停奔波的同时,热心肠的张艳美还经常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一户独居业主因突发高血压,头部碰到桌子,倒在了碰落的碎碗上血流不止,这时张艳美正好上门通知核酸检测,发现情况后果断拨打120,同时扶起业主,陪着她乘坐120救护车到医院,还为她垫付了1000多元的医药费……
多天奔跑下来,张艳美的三轮车都骑坏了,她又向朋友借来一辆继续奔波在疫情防控道路上。她满怀信心地说:“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相信大家并肩同行,一定会早日战胜疫情,拥抱春天!”
“代买代办服务队”暖了居民心
“孙大哥,你家需要的大米、蔬菜都到了,家里还有什么需要的,随时给我打电话,我帮你买。”3月20日,海州区板浦镇北门社区“代买代办服务队”队员申华巧把生活物资和超市购物小票交到居民孙存柱手中。
疫情发生以来,北门社区针对居家隔离人员以及老弱病残人员出行不便、采买不便等实际情况,专门组织党员干部、回社区任职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人员,成立疫情防控“代买代办服务队”,帮助群众购买蔬菜、猪肉、牛奶等生活物资以及胰岛素、护肝片等医疗物资,此外,还积极帮助群众代办接送住院家人回家等急事难事。
在北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代买代办服务队”队员任婷婷正在详细记录着来电群众的代买需求。据了解,该服务队坚持统筹协调、相互配合,分别安排专人负责记录群众需求、外出采购物资、运输物资上门,采取建立居家隔离群众需求微信群、公布社区代买代办员联系电话、建立购买物品清单记录表等方式,实现代买代办服务规范化程序化,切实让群众安心放心暖心。
截至目前,“代买代办服务队”先后帮助群众购买生活物资142件、医疗物资160件、解决急事难事103件,保障了群众生活无忧。(徐誉宁 侍敏 武娜 陈兵 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