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女孩即便坐在教室,面罩也不能摘下。究竟是什么,让原本应该在阳光下奔跑的孩子躲着阳光?成为全班的“团宠”又是怎样的体验呢?
3月阳光明媚,但是对于家住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的7岁女孩小静(化名)来说,却要时刻躲着太阳。因为对紫外线极度敏感,阳光和灯光都会对皮肤造成伤害,还可能患上皮肤癌,她只能戴着面罩穿着长袖生活。
即便坐在教室,面罩也不能摘下。但小静的性格却很开朗,学习成绩也很好,还喜欢阅读和写作,“医学上目前还无法治疗她的病,但我们会尽力保护好她。”小静的妈妈王女士说。
1岁多脸上长斑 基因检测确诊罕见病
小静出生于2016年,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1岁之前,她跟其他孩子一样正常,不仅好看,而且也很活泼。”她的妈妈王女士告诉记者。
大概1岁多时,王女士和爱人发现小静的鼻头和鼻翼两侧长出一些斑点,“带她到医院,医生说是雀斑,等长大了用激光处理一下就好了,我们就以为没有什么事。”
小静两岁多时,被送到了幼儿园。等回到家时,王女士发现小静脸红得很厉害,“我们打电话问老师,是不是孩子吃了过敏的东西,老师说可能是教室温度高的原因。”可是后来,小静脸上的斑越来越多,王女士意识到问题严重,带着小静前往南京,但没有查出原因。
“我在网上搜到一种名叫着色性干皮症的病,其中有一个症状就是脸上长斑。”王女士说,后来在北京大学第一人民医院经基因检测,确诊小静患上的正是这种罕见病,“国内看这种病的专家也就两三人,患者也很少,我们当时很迷茫。”
资料显示,着色性干皮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皮肤部位缺乏一种酶,皮肤细胞被阳光中的紫外线破坏之后不能自行修复,发病率为1/25万,还可能发展成皮肤癌。
小静确诊后,为了减少紫外线对她的伤害,王女士不敢带孩子出门,家里窗帘白天也不敢打开,“总生活在黑漆漆的环境里,不仅孩子受不了,大人也受不了。”
根据其他患者家属提供的经验,王女士将家里的窗户全部贴上膜,窗帘也换成进口的,还从国外买来紫外线检测仪,时刻监测孩子周边环境中的紫外线数值。虽然家里做了很多改造,但阳台甚至靠近阳台的卧室,小静依然没法去,她只能在客厅或背阴的卧室玩耍,她使用的台灯也得把光先打在墙上再折射下来。
每天只能上两节课 全班同学都呵护她
长期被困在家里的小静渴望上学。王女士就开始想办法,“只要我们做好保护,孩子是可以上学的。”
去年8月,连云港市连云区院前小学党总支书记王新军接到王女士的电话,得知孩子情况后,王新军表示学校一定全力配合,争取给小静一个安全的环境。“当时处于疫情期间,我们给她家开了绿色通道,孩子家长不能进校园,我们安排老师专门照顾孩子。”
近日,记者在教室见到戴着面罩和护袖正在上课的小静,她被安排在讲台的右侧,“这样讲台可以帮她挡点太阳光,上课的时候,窗帘都是拉上的。”班主任樊琳琳说,“我多次对其他同学讲,让大家照顾好这个妹妹。同学们都很懂事,知道这个妹妹情况特殊,没有一个人嘲笑她。”
小静很喜欢课堂,每次老师提问,她都积极举手,老师也经常把回答机会给她。站在黑板前戴着面罩的小静显得非常特别,但她开朗自信,带领同学们朗读起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前,在校门口等候的钟点工阿姨提前来到教室门口,帮小静整理好面罩和护袖后,将她抱上小推车,再用布蒙上。将小静盖得严严实实后,钟点工阿姨一刻不敢耽搁,快步将她从学校送回家。
回到家,小静才可以摘掉面罩和护袖,享受不受束缚的轻快。下午,王女士给小静请的另一个阿姨,在家陪孩子阅读两小时。
父母希望给孩子更多生活乐趣
小静现在每年要到上海做一次手术。手术的疼痛是很多大人都难以忍受的,小静从最开始需要父母一起按着,到后来自己独自走进手术室,坚强得让妈妈都忍不住流泪。
白天没法出门玩耍,但孩子从不抱怨。有一次,小静对奶奶说:“奶奶,我最喜欢晚上和天上的星星了,看到它们我就可以出去玩了。”说得奶奶当时就哭了。
为了让孩子能够接触外面的环境,王女士和爱人常常晚上带着小静去海边,陪小静在海边捡贝壳,在沙滩上做游戏,孩子玩得开心,也让他们心里好受很多。
虽然医学上暂时无法治疗小静的病,但王女士还是想尽一切办法给女儿提供保护,“我们也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就是希望能照顾好她,让她感受到更多的生活乐趣。”(史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