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江苏连云港:深挖“土” 做精“特” 延长“产”业链

【连网】(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郭凯妍 张奥)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持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

以“一村一品”为代表的“土特产”,代表着乡村发展的活力与未来,在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超亿元村名单中,连云港市8个镇村在列,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在做好“土特产”文章上面,连云港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特色产业。目前,连云港市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的乡镇总数达14个,涉及食用菌、草莓、西葫芦、大樱桃、紫菜、葡萄、水晶、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未来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村镇“别出心裁”,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进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优美画卷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盘活“土特产” 走出振兴路

在位于灌南县新安镇东首的丽莎食用菌公司杏鲍菇房内,统一着装的工人们正在熟练地采摘,采摘后的鲜菇被迅速分拣、打包,随后大量杏鲍菇便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同在新安镇的裕灌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企业生产基地,加工厂生产的蘑菇罐头远销欧美市场,年出口创汇超500万美元。

百姓餐桌上日常食用的食用菌,已经成为灌南县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灌南县有食用菌生产企业40多家,主要种植杏鲍菇、双孢菇、金针菇、草菇、秀珍菇、姬菇、海鲜菇等10余个食用菌品种,食用菌年总产量65万吨、产值超60亿元。

在灌南,食用菌生产链以企业、合作社和大户为主体,向上联系承接市场,向下带动或务工或自种的农户,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致富产业链,有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

为返乡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创造就业务工岗位1.2万余个,从业人员人均年工资收入超4万元,总收入超5亿元。食用菌企业年吸收利用秸秆、木屑、玉米芯、麦麸等农林产品下脚料100余万吨,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循环高效再利用,带动农业增收近10亿元。

“十多年的时间,新安镇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不仅成了灌南县的特色,也是连云港农业的一大特色。”连云港市农村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工厂化食用菌生产量占全国工厂化生产总量的五分之一,工厂化食用菌企业集聚度排名全国第一,自动化生产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蘑菇、草莓、蓝莓,这些生长在田间地头或是工厂里的小蔬果逐渐形成大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绘制蓝图。在东海,形成了以黄川为中心,辐射石榴、温泉、白塔等乡镇的草莓产业发展集群,全县种植面积3.6万亩,年产量8.8万吨,总产值10亿元,产品畅销北京、上海等国内多个大中城市。

挖“土”做“特” 破解农民致富难题

在灌云县西部岗岭地区芦蒿产业基地,路边一排排芦蒿大棚错落有致,王范村芦蒿种植大户王付家的大棚内,一大片绿油油的芦蒿长势喜人。棚内热闹非凡,工人们收割、撸叶、捆扎、装袋,分工协作配合默契。

芦蒿种植户王付告诉我们,他承包了100多亩地,建了50多个棚子,现在正是芦蒿生产的高峰期,收割、包装好以后,销往安徽、江西等地。一年能割三到四茬,一亩地能收入1万多元。

近年来,南岗镇紧紧抓住灌云县打造2.5万亩全国芦蒿生产基地核心区的机遇,立足本地实际,发挥特色优势,通过大户引领、示范带动、连片打造等模式,发展以芦蒿为主的蔬菜种植区1.2万亩,建成日光温室大棚1800多个,大中小拱棚种植面积6000亩,露天种植面积3500亩,每年生产优质芦蒿、西红柿、芸豆等蔬菜产品4.5万吨以上,实现销售产值1.2亿元,让以“土特产”为龙头的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广。

深挖“土”、做精“特”、延长“产”业链,刚刚获评2022年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的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韩李村给出了优秀答卷。

韩李村老百姓多年来靠山耕作,开垦种植,大力度种植油桃、黄桃、山楂、杏子、李子、葡萄等果树,尤其以黄桃种植最成规模。为了提升黄桃的附加值,韩李村创新“黄桃产业党支部+基地+乡村旅游+农户”的发展模式,建成1000多亩黄桃产业基地和连云港富迪专业水果合作社,辐射带动种植大户50多户。

联合3家水果罐头加工龙头企业以及制罐厂、纸箱厂等配套企业,形成了种植、加工、包装、出口一条龙产业链,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年对外销售罐头近3万吨,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产业规模居全省前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黄桃之村”。

“土特产”必须打好特色牌

连云港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近年来连云港市农业部门围绕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重点打造优质粮食、绿色蔬菜、食用菌菇、特色林果、规模畜禽、海淡水产等6条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

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的14个村镇,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连云港大地,特色鲜明,活力四射,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

发展“一村一品”是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集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如何放大优势、补齐短板,因地制宜开发好乡土资源,培育壮大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将成为接下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

连云港市农村农业局产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入选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以及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和超亿元村,既有蔬菜、瓜果、紫菜这些传统农产品,也有直播电商这样的新业态,可谓五花八门,各美其美。这些产业有的已经在当地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如果能有效利用这些上榜村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便可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村、产镇一体化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