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朝霞映照下的海州湾畔金光闪烁,数万只反嘴鹬在沿海湿地或憩息觅食或振翅飞翔;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南延伸段一期工程加快推进;石梁河水库渔人码头,一个个深水网箱纵横有序地排列,渔船穿梭其中投喂饵料……这一幕幕充满活力的场景,折射出连云港市赣榆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澎湃激情。
作为江苏“近海亲海第一区”,赣榆的海水育苗和远洋捕捞均在全国沿海占有一席之地。“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禀赋,赣榆深入落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海洋经济开发区为依托,整合资源,拓展空间,全力创建综合性海洋经济产业园,高质量打造海洋强区新标杆。”赣榆区委书记吕洁说。
2月底,位于赣榆港区的江苏华电赣榆LNG接收站项目码头工程开工建设,项目设计规模每年300万吨,最大接卸能力每年610万吨,建设3台22万立方米LNG储罐及辅助设施,配套建设1座最大可停靠21.7万立方米的LNG船泊位和24.7千米外输管道,总投资约64亿元。“项目投产后,将增强江苏及长三角地区天然气供应和应急调峰能力,在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改善区域空气质量、防治大气污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赣榆LNG公司总经理吕国锋说。该项目为自然资源部成立以来江苏首个获得国务院批准的新增围填海项目,是赣榆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保障作用的标志性成果。
一直以来,赣榆围绕产业港定位,加快建设10万吨级航道南延伸段工程、15万吨级航道、铁路专用线黄海粮油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工程,统筹推进热电联产、多式联运、铁路专用线等重点项目,聚力提升海洋港口功能与产业匹配度。加强与周边临港产业区互动,建设皮带运输通道,完善供应链、形成产业链。深化与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合作,开辟新航线,提升吞吐量,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区争先进位。
位于海洋经济开发区的江苏海福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6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开工。海福特行政部主管王康介绍,公司具备年产4万吨即食干制调味海产品、6万吨即食鲜制调味海产品、10万吨冷冻海产品的生产能力,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进出口总额超过5000万美元。
发力大产业的同时,对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全省首个紫菜加工全行业电气化覆盖示范区———柘汪紫菜产业园,是赣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缩影。通过建设特色产业园区、规范园区配套,赣榆将分散的紫菜加工户集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集中供水、集中治污,切实解决了紫菜一次加工企业的废水污染和生产用水难等问题。”柘汪镇副镇长李清介绍,柘汪紫菜产业园占地面积约326亩,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可容纳180套紫菜初加工生产线,年产紫菜60亿张,年产值20亿元,带动约2000人就业。
依托海产品强化产业支撑,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赣榆区聚力临港产业,完善黄海粮油科技产业园基础配套,加快中粮油脂项目建设,做大粮油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依托柘汪紫菜产业园、高新区食品产业园,做响紫菜、鱿鱼等海洋食品特色品牌,推进壳聚糖止血材料、海藻缓控释材等海洋生物医药材料产品开发。
去年,赣榆区水产品产量达45.4万吨,较上年增加4.97%,渔业产量和产值排名全市第一,居全省前列。下一步,赣榆区将海陆统筹、协同并进加快建设“蓝色粮仓”。海上,高标准建好秦山岛东部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发展深海网箱和工船养殖。陆上,培育壮大现代设施渔业集中区,借助东海水产研究所赣榆基地技术优势,强化鱼类、贝类等优质水产养殖开发,推广绿色养殖模式。提升苏鲁海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能级,打造全国规模第一的海产品电商直播基地。
赣榆新城228国道两侧的白鹭湿地公园,曾是咸腥味四散的盐碱滩涂,经过地形整理、种植回填、护坡披绿、湿地涵养,杉树林立,水鸟翔集,面貌焕然一新。“我们推动海洋旅游从观海向亲海拓展,精心打造‘百里蓝湾’滨海特色风光带,完成海滨大道改造工程,串联‘三河两地’生态区、海州湾旅游度假区、秦山岛4A级景区,开发赶海踏浪、海上垂钓等精品旅游线路。”赣榆区区长李莉说。
海浪奔腾,澎湃轰鸣。赣榆乘着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全力构建集养殖、捕捞、精深加工、产品流通、休闲观赏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体系,迈向“碧海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