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 李江 于雪 朱代桂 张文松 董杰文
4月4日,2023年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名单公示结束。入选的10个渔港经济区中,赣榆区渔港经济区榜上有名,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区。
打造渔港经济区,赣榆缘何能入选“国家队”?
答案很丰满。近年来,连云港市赣榆区乘着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全力构建集养殖、捕捞、精深加工、产品流通、休闲观赏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体系,迈向“碧海深蓝”。深入落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以海洋经济开发区为依托,整合资源,拓展空间,全力创建综合性海洋经济产业园,一个现代化海洋强区正勇立高质量发展潮头,阔步迈向新征程。
纵深发展
做全海洋经济产业链
在连云港市城发智慧冷链物流综合体项目建设现场,3栋总库容量33万立方米的现代冷冻储藏库大楼正在繁忙施工之中,目前已进入封顶施工阶段。该项目于去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约6.06亿元。“项目已列入连云港市‘十四五’冷链发展规划,建成后将解决沿海片区及周边电商发展冷链要素短板问题。”赣榆区农业农村局海洋渔业指导站站长钱耀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可打通电商产业发展堵点,聚焦电商产业链关键点,助推物流型、供应链型、基地型电商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实现赣榆区电商产品供应链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
国家级渔港经济区获批的东风已至,赣榆区依托现有电商名区和海洋捕捞优势,进一步做深海产品的产业支撑,将把海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通过加快峰叠生态海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城发智慧冷链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苏鲁海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能级,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产品电商直播基地,打造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力推动海洋富民。海洋渔业产学研合作的加速落地,正为赣榆注入澎湃的科学“活水”,该区加强与江苏海洋大学合作,充分利用东海水产研究所赣榆实验基地等平台技术支撑作用,强化鱼类、贝类等优质水产养殖开发,引入科研院所、投资实体,谋划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实现渔业向深远海全面发展。
海边的“弄潮儿”并不满足于当下的成绩,赣榆区正将海洋经济的产业链文章做得更全、更高端。食品链上,依托柘汪紫菜产业园、高新区食品产业园,做响紫菜、鱿鱼等海洋食品特色品牌。推进壳聚糖止血材料、海藻缓控释材等海洋生物医药材料产品的开发,为赣榆区带来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产品。海洋文旅方面,该区将做足“山、海、岛、船、渔、盐、文”文旅融合大文章,聚力海滨旅游,精心打造“蓝湾百里”滨海特色风光带,完成海滨大道改造工程,串联“三河两地”生态区、海州湾旅游度假区、秦山岛4A级景区,开发赶海踏浪、海上垂钓等精品旅游线路。
迈向融合
助推港产城一体化联动
连日来,赣榆港区的江苏华电赣榆LNG接收站项目码头工程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抢抓施工进度,确保项目如期建成。该项目总投资约64亿元,项目设计规模300万吨/年,最大接卸能力610万吨/年。江苏华电赣榆LNG公司总经理吕国锋介绍:“赣榆LNG接收站项目是江苏省积极响应国家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要求,重点推进的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项目投产后,将极大增强江苏省及周边区域天然气供应和应急调峰能力,对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改善区域空气质量、防治大气污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聚力临港产业,赣榆区完善黄海粮油科技产业园基础配套,加快中粮油脂项目建设,做大粮油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同时,依托海洋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利用高性能聚乙烯等石化下游产品,重点发展耐盐耐腐蚀海工材料产业,培育引进海底通讯材料、深海探测材料等前瞻性产业,打造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
围绕产业港的定位,赣榆港区正加快提档基础设施,提升港口功能。总投资约30亿元的赣榆港区15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将在现有10万吨级航道基础上浚深拓宽延长,通航宽度295米;总投资约2.8亿元的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南延伸段一期工程,将新建航道长3135米,连接进港主航道与粮油码头港池;总投资约13.77亿元的赣榆港区粮油码头工程,拟建一座10万吨级粮油码头,可停靠1艘10万吨级散货船和1艘3.5万吨级散货船,年设计吞吐量500万吨。铁路专用线黄海粮油科技产业园段项目将于9月开工,兖日铁路连接线前期工作正快速推进,完成连盐铁路赣榆港多式联运物流中心一期主体工程,实施233国道、245省道部分路段改造工程,启动204国道城区段快速化改造工程,畅通交通路网,打造城市“大外环”。
赣榆区副区长徐蓓表示,今年,赣榆区将进一步抢抓港产城融合发展机遇,按照“一主两副”的思路,提速徐福片区、琴岛天籁片区开发,加快北部城市副中心建设,推动西南城镇组团发展,做精城市家具、城市小品,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全面塑造海洋特色风貌。
科学用海
统筹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
做强现代化海洋经济的同时,赣榆区将眼光放得更为长远,统筹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通过优化生态布局、强化项目保障、节约集约用海等科学做法,做精海的文章,推动科学用海行稳致远,把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的美好海景画卷留给子孙后代。
今年2月,自然资源部召开新闻通气会,对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的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推介。赣榆区在节约集约用海方面,获得自然资源部点赞。
春暖花开时节,江苏省首个整治修复保护项目实施海岛———秦山岛繁花绿叶相映,一派春意盎然景象,宛如游荡在大海间的一条巨型“娃娃鱼”。如今,这座素有“秦山古岛 黄海仙境”美誉的海岛,植被覆盖率已达70%以上,将于5月1日举办马拉松赛。
“树立生态护海的责任意识,加强源头管理和常规巡查,严厉打击违法用海行为,努力推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赣榆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政介绍了维护海洋生态的各种做法,“同时,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清退无序散养,有序推进海滨生态修复,确保全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设美丽海湾,切实保护108万亩浅海域和45.38公里海岸线的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坚持陆海统筹、海陆联动、河海共治的方针,建立海岸沿线治理长效机制,完善常态化、网格化、动态化的综合治理模式,积极实施海洋生态和资源修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