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的木质门匾、花砖铺设的廊道,加上古朴的青石板和旧石磨,一件件造型各异却又浑然天成的根艺艺术品,有动物、花鸟、十二生肖、西游人物……
春日的午后,走进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花鸟鱼虫市场王建军的“槐园”,仿佛来到了一个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根艺匠人妙手合力打造的奇幻世界。
那些枯死几十上百年的老槐树根,经过王建军的双手,变成一件件质朴精良的艺术品,吸引了许多人慕名前来观赏。
结缘于幼时
王建军与根艺的结缘,那得从他的儿时说起。
两千多年的古城文化底蕴和海州的山山水水,滋养了王建军的青少年时代。儿时起,他便喜欢花草树木、山石盆景。
“年轻的时候喜欢盆景,有的盆景死了,挖出树根后发现,这些已经枯死的树根造型各异,只要用心去观察,就会在枯根上看到花鸟鱼虫以及动物的影子,稍作修饰,便是一件质朴精良的艺术品。”后来,王建军经常出入云台山、锦屏山的丛林之中,观察树木和奇花异草的生长周期,正是大自然的魅力,开启了他的根艺之梦。
指着院子里大大小小的根艺作品,王建军说,“它们生前是树,死后埋于地下,成了千姿百态的根。”
“我这里的根艺作品,用的都是老槐树的树根。”王建军娓娓道来。槐树生长缓慢、木质坚硬、纹理细腻、久存不朽。最让人赞叹的是,它的生命力顽强,即使主干腐朽,只要有一处枝干相连,它便会枝繁叶茂,傲然挺立。埋于地下的树根,历经百年甚至千年风霜洗礼,依然纹理清晰、坚硬如初,是制作根艺的良木。
他之所以认准老槐树根,还有一个原因,“你看,海州是座千年古城,老槐树根随处可见。”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王建军首先想到的是海州城外无人问津的老树根。随着用量的增加,他开始走街串巷从民间、地头收购,有了原材料的积累,王建军正式踏上了根艺创作之路。
良木不须雕
伸头张望的鹿、张牙舞爪的龙、呆萌可爱的熊猫、机灵的猴子、游弋的鲤鱼、展翅的雄鹰……走在王建军的“槐园”里,一件件形态各异又浑然天成的根艺作品映入眼帘。王建军的创作理念就是——良木不须雕,天然自成趣。
王建军轻轻抚过一件件作品,“你看,这根艺上的纹路清晰可见,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如果用砂纸、喷枪去打磨的话,就会破坏它的自然之美。”王建军的根艺作品,取奇形怪状的枯根,顺其自然,仅锯掉多余的部分,一只鹰、一条蛇或是一匹马便跃然而出。接着,他会用钢丝球抛去浮尘,再置于室外,让原本埋于地下的枯根经受大自然的风吹日晒……就这样经过数年风雨洗礼,再反复抛尘,一件根艺作品才算真正完成。
不刻意追求形象逼真,而是力求神似,给观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就是王建军根艺作品的魂。
为了“那片森林”
到了2017年,家里的房间已经放不下他的作品了,他便在连云港市海州花鸟鱼虫市场租下一家铺面,逐步打造成“槐园”。如今,“槐园”里的根艺作品已经上万件,形成了包括花鸟、动物、山水、十二生肖、西游记在内的五大系列。
万余件根艺作品,凝聚了王建军几十年的心血。这些宝贝疙瘩吸引了很多热爱根艺的人前来参观。南京、上海、山东、广东,以及国际友人都经常前来,有人甚至出高价购买,但都被他婉言拒绝。
“本来就是想找点树根玩,没想到根艺的世界那么奇妙。越投入,越痴迷。”因为长时间用钢锯和钢丝球等制作根艺,王建军的双手布满老茧和伤口,时间久了,就成了一道道暗黑色的疤痕。家人对他的爱好都很支持:老伴虽然叨唠他“你有一块钱都会用来买树根”,但每当夜晚王建军在“槐园”里打磨树根时,她也依然会做好饭菜耐心等待;儿女们更是拿出了“真金白银”支持老爸的爱好。
是的,他要的不是钱,而是身后的“那片森林”。王建军期待能建一个展示根艺的博物馆,他说:“我要将这些根艺作品留给儿孙,留给连云港。”(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