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前的工作叫考种,就是经过材料整理、外观分析和基因型检测等多个步骤,持续筛选,不断择优,最终选出优质稻米种子的过程。”近日,江苏省连云港市农科院水稻研究室副主任刘艳介绍,对于许多等待“考试”的稻米样品来说,作为“考生”,这一天无疑是极其重要的时刻,甚至可以决定其一生。
在连云港市农科院的水稻研究实验室内,水稻研究室高级农艺师迟铭正忙着整理一包包写着不同编号的黄色纸袋,袋内装着收取的稻谷,也就是研究员口中的“材料”。迟铭抓取袋内的一部分材料放入小型的检验砻谷机加成糙米后,将其装入透明袋内,用回形针夹在黄色纸袋上方,方便后续观察。
材料整理工作是种子们所需要经历的第一道关卡,这一部分主要是靠“主考官”迟铭的肉眼观察。“首先就是按照颜色、形状等特点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整理,你看,这里有绿色的、红色的、黄色的等各种颜色的材料。”迟铭指着桌上各种材料说道。
稻米品质分析室就是第二个考试场地,只有外观品质较好的“种子选手”才能拿到决赛的入场券。水稻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徐波站在分析仪器前忙碌着,为防止米粒堆积在一起使机器识别有误差,他摇晃白色放样板将检测的米粒分散开后倒入检测仪。大约10秒,电脑上出现一张黑色图片,徐波将其导入种子大米外观品质检测软件后,图片右侧呈现出一列包含总数、透明度、垩白粒率等多项信息的数据表。
徐波介绍:“这一步是通过专业仪器检测外观值,主要包括长宽比、垩白度、透明度等指标,将外观品质较差的淘汰掉。之后,我们还会进一步检测其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等,在优中选优,继续淘汰掉表现不好的。最后将检测结果较好的稻米材料留下,做品系的下一步繁殖。”
“种子考试”的最后一位“考官”是水稻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李景芳,“考场”在分子育种实验室。实验室门口的两台冰柜“嗡嗡”作响,室内3条黑色长桌上摆放着大小不一的各式专业仪器,李景芳坐在桌前,用移液枪吸取写有不同编号的DNA样品,并挨个注入用以检测的透明小管内,完成操作后她转身将其放入PCR仪内进行检验,主要检测样品是否含有需要的目的基因,若是没有则会淘汰。
作为“考生”,种子的一天在各个研究室内度过,但是通过选拔考核后,种子的未来则是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我们对去年选取的材料进行整理和数据分析,用各种仪器对其稻米品质和基因型展开全方位的检测,以客观的方式分析其表现,为今年新品系的综合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去年我们审定了11个水稻品种,今年有30多个水稻新品系参加了国家和省级的试验。这些水稻新品系和新品种的育成,将为连云港市水稻种质的创新提供助力。”刘艳笑着说。(李慧 潘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