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百湖之县”东海绘出幸福河湖图景

【连网】青山似画,碧水如诗。5月7日,漫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大地,一座座水库宛如翡翠镶嵌于青山间,一条条河流蜿蜒流淌焕发勃勃生机,一汪汪碧水浸润千家万户……一幅“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河湖图景正渐次展开。

善治者先治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近年来,“百湖之县”东海将民生水利作为重点,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走出“治水美景、兴水富民”的“东海路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水环境尤为重要。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动摇,不断加大水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坚决扛牢‘守护好一城碧水’政治责任,全力打造治水兴水的‘东海模式’,勾勒水环境与发展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东海新实践作出水利贡献。”连云港市副市长、东海县委书记宋波说。

守护河湖安澜夯高质发展之基

眼下,正值春修水利的大好时节。东海县石安河治理工程施工现场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河堤上打桩机不停转动,河道内疏浚过的河床棱角分明,在挖掘机巨大的“手臂”中变深、变宽。2月开工以来,“施工图”正一步步变成“实物量”。“工程总投资3.35亿元,是东海县历史上单项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东海县水务局规划建设科副科长吕福宁说。

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石安河,连接石梁河和安峰山2座大型水库。“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河道目前整体排涝标准偏低,汛期雨季高水位运行,经常出现险情。”吕福宁说,项目完成后可提高河道及区域的防洪排涝标准,保护人口35.8万人,新增、恢复灌溉面积6.3万亩,极大改善石安河及周边水系的生态环境。

围绕河湖安澜建设,东海县掀起大投入、大建设热潮。近年来,一批重点水利项目落地开花:投资1.39亿元的鲁兰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工;投资1.33亿元的7座病险水闸建设完工投用;投资2.5亿元的龙梁河治理工程和2.28亿元的安峰山水库治理一期工程加速推进中……“今年我们谋划实施幸福河湖、农村水利、供排水、水库移民后扶等4大类项目,工程总投资达14.18亿元,着重推进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等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治水管水能力。”东海县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冯同乐说。

安澜工程越牢靠,抗御自然灾害越从容。去年,面对70年来最大旱情,房山、芝麻、石梁河三座大型梯级泵站11年来首次同时开机联合向石梁河水库调水,补充石梁河、安峰山及房山水库,抗旱灌溉8700万立方米,实现大旱之年农业丰收。

水质持续向好绘人水和谐之画

微风习习,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小岛上密密麻麻落满各种鸟类,碧水青山宛若一幅雅致的山水画卷。这里是江苏省第三大水库安峰山水库。但就在一年多前,这里却是另一番光景——数万只网箱堵塞水库泄洪通道,严重影响行洪和水环境……而现在,这片曾因非法网箱围网养鱼导致水质恶化、鸟儿不敢亲近的水库,已变为鸟类的天堂。

打开东海县水系图,犹如一座“水上的城市”,河网纵横密布、水库塘坝林立,境内有65座在册大中小型水库、101座塘坝、26条省骨干河道、293条县乡级河道以及1932条(座)村庄河塘。

但在历史上,东海县是一个旱涝交替、农业生产低而不稳的贫困县。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数代水利人的一镐一锹、人抬肩扛,“百湖之县”的蓝图变为现实,曾经贫瘠的东海大地上,呈现出星罗棋布的水库塘坝、密织如网的河道沟渠,这些水利设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造就东海县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业综合治理百强县。

20多年前,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围湖圈圩、沿河乱建一度导致不少河库萎缩,由此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污水乱排乱放,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造成河库水体的污染。

问题在水里,根源却在岸上。自2018年6月,东海县561名县、乡镇(街道)、村三级河长全面上任之后,全面落实标本兼治,在“截污治污”和“源头治理”上下功夫,定期开展河湖巡查和管护,一方面严厉打击违法圈圩、违法建设和乱占、乱排、乱建的单位、个人,另一方面定期研究和落实推进涉氟涉酸企业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土地流转、水系整治等系统治理措施,有力保障了全县河库水质持续稳步向好。

走进西双湖风景区,碧波荡漾、百花争艳,游客们徜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之中。这里拥有迁徙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等物种100余种,植物46科,水质常年保持Ⅱ类,良好的生态环境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近年来,景区先后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两块金字招牌。

在西双湖风景区的北堤,投资1.26亿元的西双湖应急水源工程取水泵站施工现场,正一派紧张的建设景象。“目前,原水管网对接铺设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取水泵站围墙粉刷、绿化等扫尾施工。”东海县农村供水公司经理刘振刚说,在应急情况下每日可向城北水厂提供西双湖水库原水10万立方米,为全县城乡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双重保险”。

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去年,东海县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93.7%,创历史最好水平。2022年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获江苏省水利厅考核满分,位居全省第一。

移民后扶建设走惠民兴业之路

东海县有水库移民村167个,登记移民现状人口10.06万人,核定纳入后期扶持人口5.65万人,总量居全省第二。

移民产业帮扶中,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如何发展产业,怎样才能持续产生效益?围绕解决好“如何扶”的问题,东海县根据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分类指导、统筹发展,瞄准“精准”二字做好产业扶持文章。

走进洪庄镇洪庄村,一栋栋连体别墅映入眼帘,百姓广场、亭台廊道、休闲小品等装点成趣,周边蔬菜大棚相衬相映,处处赏心悦目。洪庄村是东海县修建阿湖水库搬迁移民的安置点,有原迁水库移民830人。近年来,东海县水务部门争取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为村民营造了焕然一新的居住环境。

在村里的神汇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安装调试烤砂炉,为即将投产的高纯石英砂项目做准备。“这个建筑面积11500平方米的厂房是移民后扶资金修建起来的,不仅帮助移民家门口就业,每年租金还作为村集体收入。”洪庄镇镇长宋永立说。45岁的颜文华正在给配电柜安装开关,之前一直在宁波工地打工的他,今年回到了老家,“现在村里就有厂子,我上班骑车几分钟就到了,赚得不比之前少,还可以照顾到家里,日子过得很幸福。”

“通过集中资金,整合资源,完善规划,我们打好‘安居、乐业、发展’三张牌,移民村群众实现了‘昔日水上漂、今朝住新居’的转变,还过上了‘出门进公园、过路进厂房’的生活。”冯同乐说。

无独有偶,家住在曲阳镇赵庄村53岁的尹培伦也幸福满满,“我们村的水晶产业比较发达,移民资金给我们建了个水晶电商创业园,现在水晶卖到了天南海北,创业园还吸引了很多游客,给我们增加了不少收入。”

“以前水库移民基金项目70%资金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只有30%用于产业扶持。2021年起80%的资金用于产业扶持。”东海县移民办建管处主任朱守峰说,从“输血”走向“造血”,不仅实现了村集体“坐地”增收、移民群众“家门口”就业,更促进了乡村振兴,“治水红利”正转化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张开虎 冯同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