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记者 徐黎一 通讯员 王三祥 章敏)又到了吃山栗子的时节。和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连云港市花果山景区茶林公司“放弃”了三元宫等核心景点一带板栗的采集。“留给游客,给他们的旅行增添更多趣味。”负责人王勇说。
事实上,作为土特产,栗子已突破了最早的食用功能,当下捡拾板栗、板栗研学行等产品已悄然走进本地旅游市场。旅游业内人士认为,品牌化打造地产小板栗,可带动农文旅加快融合,通过IP打造提升品牌活跃度或可助港城小板栗顺利破圈。
云台山栗子迎来丰收季
近日,云台山畔的各大板栗园迎来收获季。
提及连云港的土特产,似乎自发展旅游产业之日起,云台山栗子就一直在这份名单之中。因此,不仅南云台林场,在云台街道、花果山景区等均有不同规模的板栗林。在云台街道,山东庄、丹霞、后关等5个村有着悠久的板栗种植历史,近年来,总产量可达600吨,年产值720余万元。
“今夏雨水丰沛,栗子长势不错,我们前期已经把高老庄一带林地里的板栗打下来了,像三元宫、怪石园这些地方的就没动,留给来花果山的游客体验一下捡栗子、敲栗子的乐趣。”王勇说。
山栗子悄然出圈
就在几天前,一场发生在花果山景区的板栗“吃播大会”登陆央视频,为花果山旅游增添了热度。可以说,从地产特色美食,到走进大众旅游市场,山栗子已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但如何推进品牌化,以此带动农文旅加快融合,成为助力旅游、乡村振兴等经济领域的重要一环,还需各方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除了借鉴外地一些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经验,我们亟须从生产、加工、销售多环节,从文化、融合、创新多角度,让山栗子创造出更多的品牌价值,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板栗产业的发展全面赋能。
一方面,是对山栗子这一地域特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梳理和升级。围绕游客需求这一核心,充分调研山栗子的市场需求,尤其是旅游市场吃、住、行、游、购等方面的需求。以山栗子自身特色的挖掘和打造来吸引游客、占领市场。也可以围绕板栗“绿色天然”“营养健康”的价值定位,深入挖掘其历史背景和故事,赋予其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文化及情感内涵,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山栗子。
另一方面,是借助政府助推消费这一特殊的背景,结合当下游客对于养生、特色零食等个性化需求,打造贴近性强的消费场景,从而助推板栗产业升级。提升小板栗的产业高度,打造优质品牌,推动“板栗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也可从发展农产品角度出发,鼓励老百姓延长自身的产业链,从单一的种植、销售,向板栗的二次开发延伸。又或者尝试着贴近游客需求,打造一个极具云台山栗子标识的趣味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