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一区示范、两园互动、三村联建 解码连云港乡村振兴实践新路径

【连网】□ 袁春梅  陈健华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近年来,连云港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省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统一部署,压实主体责任,统筹资源要素,创新工作举措,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狠抓示范引导、园区互动、村级联建,初步形成“一区示范、两园互动、三村联建”的乡村振兴实践新路径。

b2160f1b99594494b83ce7d6db03a968

一区示范引领

乡村全面振兴迈出新步伐

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省重点片区帮促、革命老区薄弱乡镇扶持等政策,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以灌云西部岗岭地区、石梁河水库片区、赣榆黑林丘陵山区为核心区,培育打造各具产业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区。累计投入资金3.15亿元,培育龙头企业32个,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1000多个,年产值16.23亿元,带动就业1.21万人,示范区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57.68万元,人均年增收6000多元。

灌云西部岗岭地区以实施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为契机,大力发展芦蒿-番茄、芦蒿-芸豆等高效特色产业,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石梁河水库片区瞄准“一湖好水、一尾好鱼、一幅美景、一片祥和”发展定位,积极打造体现港城特色风貌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幸福河湖的新标杆、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区、共同富裕的试验区。完成生态养殖基地、乡村振兴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举办首届起鱼节和龙舟赛,片区农旅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赣榆区黑林丘陵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全国红色村大树村为基础,围绕服装纺织产业,打造集原材料生产、产品加工、跨境电商供应链贸易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性、综合性智能科技纺织产业园;围绕蓝莓、猕猴桃等鲜果种植,发挥沃田蓝莓等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延长产业链条,积极打造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海州_20230411092121

两园互动发展

乡村产业兴旺注入新动能

牢牢把握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将产业园区打造成集聚资源要素、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注重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做大做优主导产业,引领推动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产业园完善产业配套、提供上下游服务,着力带动村集体增收和村民就近就业,促进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乡村振兴产业园创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资源服务、信息技术等共建共享,推动镇域产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

近年来,全市培育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1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4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72家,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发展万亩以上规模园区19个,覆盖优质稻米、特色林果等主导产业91.2万亩,“三新”展示基地5.71万亩,设施农业45.3万亩,适度规模经营137.35万亩;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园29个,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1128个,年产值24.06亿元,带动就业1万余人,带动村集体年增收548.8万元,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微信图片_20221012112042

三村联动创建

乡村宜居宜业展现新面貌

以扶持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发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乡村振兴样板村培育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集聚资源、联动创建,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各类帮促资金4.41亿元,发展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31.11万亩,培育合作社410个,家庭农场630个,形成到村帮促资产9.36亿元,年收益0.82亿元。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1221”工程建设,改造农村户厕17.9万户,创建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6个、示范村52个。

出台《连云港市乡村振兴样板村建设实施意见》,全市39个乡村振兴样板村全面完成“双四”工程,“四个一”即每个样板村编制一套发展规划,制定一份村情村史简介,留存一套村庄影像,储备一批发展项目;“四个三”即乡村庭院“三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乡村农房“三建”(新建、翻建、插建)、乡村环境“三清”(清草堆、清粪堆、清垃圾堆)、村容村貌“三拆”(拆违章搭建、拆零散畜禽圈舍、拆农田无主看护房)专项行动。

蓝图已绘就,奋斗铸辉煌。连云港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乡村全面振兴“一个中心”,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紧紧围绕“一区示范、两园互动、三村联建”实践路径,继续实施巩固成果、产业就业、乡村建设、厕所革命、示范创建、结对帮促“六大行动”,不断书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新时代农业强市新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