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 李 江 刘景荣 王从帅 李刚 朱贵波 林 成
初冬的江苏连云港赣榆海州湾沿海湿地,碧海金沙引来数万只反嘴鹬栖息——时而聚集成群随着秋风起舞,似在碧霄演绎黄海诗情;时而散落浅滩之上俯身啄食,或衔鱼飞起或追逐打闹……演绎一幅万物共生、万鸟翔集的生态画卷。
接下来的整个冬天,这里都将呈现出鹭舞翩跹、万鸟翔集的场面。
迁徙“候鸟”在港城变“留鸟”,折射的是这座城市的生态之本与生态之变。
生态之本,来源于自然。河湖蜿蜒舒展,湿地纵横交错。连云港地处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湿地总面积23.3万公顷。丰富的食物资源和适宜的生活环境,让302种鸟类在港城和谐共生,和市民共享惬意宜居的诗意家园。
生态之变,得益于保护。近年来,连云港市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力推进湿地保护举措。其背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金字招牌”也是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力印证。
当然,让“候鸟”变“留鸟”,我们需要给它们一个更稳固的家。
守望蹁跹 鸟儿竞相来栖息
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相关统计显示,秋季连云港市东部沿海滩涂以鸻鹬类水鸟为主,还有雁鸭类、鸥类等水鸟,从每年8月中下旬开始,陆续开始进入滩涂,数量较多的有反嘴鹬、红嘴鸥、灰鸻翘鼻麻鸭等,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勺嘴鹬、东方白鹳、丹顶鹤、小青脚鹬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白腰勺鹬、斑尾塍鹬、半蹼鹬等,主要分布在赣榆的兴庄河口、青口河口、临洪河口。
“青口盐场、琴岛天籁、临洪河口等沿海湿地一般在春季(3至4月份)和秋季(10至11月份)是候鸟迁徙的高峰时期,秋季最多的是反嘴鹬,它们栖息在沿海湿地中繁衍生息。在兴庄河口、海头韩口等滩头还有蛎鹬飞抵越冬。”赣榆区自然资源动态监管中心副主任邱涛介绍,在赣榆区过境中转的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白鹳等珍稀动物,会在沿海湿地补充能量。
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年来,赣榆区将互花米草治理和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河口综合治理等工作串联起来,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环境条件,来这里的鸟类品种已经达到了数百种。
以互花米草治理为例。9月30日,赣榆区在江苏省率先完成互花米草除治任务,提前完成省三年除治计划要求,累计除治面积15922.9亩,让候鸟在湿地有了更好的觅食环境。
驱车沿着海滨大道行驶,在连云新城滨海湿地、临洪湿地、埒子口湿地等,还可以看到东方白鹳、丹顶鹤、黑脸琵鹭、白琵鹭、白鹤、白头鹤等珍稀濒危鸟类。金秋时节,临洪河口湿地水面波光粼粼,蒲苇随风飘荡,数万只鸻鹬鸟类惬意觅食。候鸟由繁殖地往南迁移到越冬地,临洪河口湿地是这些返程珍稀鸟类非常喜欢的驻足栖息地。
和赣榆区一样,近年来连云区大力推动滨海湿地修复行动,通过退渔还湿、清理互花米草及湿地微地形塑造等工程,打造反嘴鹬、黑翅长脚鹬等鸟类繁殖地2个、鸻鹬类高潮栖息地14个。同时,根据迁徙候鸟的活动规律,灵活控制湿地内部水位,进一步为迁徙候鸟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水天一色,人鸟和谐。如今,越来越多的鸟儿选择栖息享受连云港良好的生态环境,甚至选择成为这里的“永久居民”。
守护湿地 构建生态大矩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珍爱湿地,就是守护人类的美好未来。
连云港市湿地资源丰富,总面积23.3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11.9万公顷,人工湿地面积11.4万公顷。目前,连云港市已建成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湿地自然保护地,包括1个国家级海洋公园、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3个省级湿地公园,2个市级湿地公园和55个湿地保护小区,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2.5%,建成省级重要湿地4处。
守护湿地,连云港一直在行动。
“湿地修复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是自然恢复,自然恢复的过程就是消除导致湿地退化或丧失的威胁因素,让湿地有稳定的能够获取的水源、最大限度地接近湿地动植物种源地,从而通过自然过程恢复湿地的功能和价值;另一种就是人工促进修复方法,即人类直接控制湿地修复的过程,以修复、新建或改进湿地生态系统。当一个湿地严重退化,或者只有通过湿地建造和最大程度地改进才能完成预定的目标时,人工促进修复方法是一个最佳的修复模式。”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空缺区域湿地保护力度,连云港市加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各类湿地保护形式建设,近年来重点建设了灌南县小沂河、老六塘河,赣榆区沙汪河等湿地公园和自然湿地保护小区,持续推进东海西双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连云港市林业技术指导站站长王圳介绍,在实施湿地保护修复的过程中,连云港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海系统治理,去年通过开展河道整治、海岸带整治、退养还滩、退渔还湿等措施共完成湿地修复面积3153亩。通过对临洪河口、东海西双湖、鲁兰河、灌云团港北侧生态岸线、灌南潮河、海州农村生态河道等一系列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打造了连云港市临洪河口鸟类栖息地修复区、赣榆白鹭湿地公园、赣榆港区围填海项目生态修复等一批湿地修复亮点工程,逐步恢复和提升了连云港市退化湿地的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同时,连云港市还利用遥感手段对滨海湿地生态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全面掌握滨海湿地动态变化,加强滨海湿地保护。
为保护滨海湿地和候鸟迁徙,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连云港市成立了市级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位于云台山景区南侧,核心区面积400亩。该救护中心拥有江苏省内一流的基础设施,救助笼舍、手术室、宣教室一应俱全。常年栖息着白鹭、苍鹭等野生动物近5万只,2019年被中国绿发会评为中华鹭鸟栖息地。建成以来,累计救助野生动物及卵达45种1.2万余只,包括丹顶鹤、白尾海雕、豹猫等。
护线爱鸟 补齐弱项短板
“大海之水,朝生为潮,夕生为汐”,是为潮汐。
“涨潮时,候鸟没有停歇之地怎么办?”采访中,多位爱鸟人士提到这一问题。
有些候鸟每年飞行数千公里,有些甚至可以飞行数万公里,旅途劳累,如何让候鸟在连云港不做“过客”转做“住户”?
这些年,连云港市沿海湿地数万飞鸟翔集成为常态,生态环境日渐改善——
连云区临洪口—埒子口条线沿海湿地中至少14种水鸟超过了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物种种数1%的标准,达到了水鸟重要栖息地评价标准。在临洪湿地、埒子口湿地等沿海湿地内有着诸多珍禽,白琵鹭、小天鹅、东方白鹳、丹顶鹤、卷羽鹈鹕等均在此区域被发现。被誉为“鸟中活化石”的震旦鸦雀落户港城沿海湿地,种群不断扩大。
这些年,尽管连云港市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诸多进步,但依然存在需要补齐的弱项短板——
连云港市湿地保护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随着今后对湿地工作的日益重视,工作开展面临人才短板;配套支撑有待提升,受现有政策制约,部分法律法规配套不完善,包括湿地占补缺乏系统科学的标准、湿地数据认定缺乏详细准则、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
“我经常去盐城拍摄候鸟,为了帮助候鸟找一块躲避涨潮的歇脚栖息地,他们打造了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条子泥720高地。”拍鸟爱好者李先生表示,“候鸟飞行千万公里是很累的,想把鸟儿留在连云港,需要给它们一个更稳固的家。”
李先生提及的盐城的条子泥720高地,是盐城与全球保护联盟团体携手,把国际观测方法、保护理念落地,最终形成可供全球学习借鉴的好方法。条子泥720高地实践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以生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适度干预为辅,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施勺嘴鹬等小型鸻鹬类栖息地营造、裸滩湿地恢复、岛屿建设、黑嘴鸥繁殖地建设等措施。目前,条子泥的候鸟种群数量已达412种。
无论是构建制度体系、推进系统治理还是鼓励公众参与,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守护湿地,需要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实践合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在齐抓共管中守护湿地生态安全,在养护湿地中孕育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