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锐冰 通讯员 李家霖 张南宁)“完全超过预期!”日前,北大学子小陈吃着热乎乎的烤鹅腿说,“没打开包装就可以闻到烧烤料的香味,吃起来一点都不柴,拿到之后在路上就火速吃完了。”
几乎一夜之间,“鹅腿阿姨”登上热搜,被清华、北大、人大学子竞相争抢。
这位“鹅腿阿姨”是谁?她叫陈秀凤,今年54岁,是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人。2000年,她和丈夫梁德才开始“北漂”生活。他们在工地上做过饭,在北京大学门口卖过水果,还卖过烧烤……2018年,夫妻俩开始研究“独家配方”烤鹅腿售卖,没想到最近爆红全网。
“没想过做网红,我们都是普通人,平平淡淡过日子就好。”陈秀凤话不多,和丈夫踏实本分做点小买卖,供两个儿子读书。从最初清华大学生提议建群,到如今50多个“鹅腿”群,夫妻俩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鹅腿阿姨”全网爆火
最近几天,“鹅腿阿姨”爆红网络。
事件的起因是原本在人大、北大卖烤鹅腿的阿姨,最近去清华送预订的鹅腿,引发了一场“清北之争”。
11月底的北京天气寒冷,一只只冒着热气的、香喷喷的鹅腿,成为大学生们的美味。
“我们好多同学都加进了微信群,群群爆满。”今年考上北大的连云港学子小陈说,仅北大的鹅腿微信群就有30多个,且还在增加中。
笔者辗转联系上“鹅腿阿姨”。对于一夜爆火,她还有点不适应,“我只是想给孩子们做点好吃的,没想到这么受关注。”
究竟是怎样的鹅腿,让北京名校的学子们在寒夜里排队购买?“2018年左右,我们在北大西南门外卖烧烤,后来我们无意间做出了现在卖的烤鹅腿,没想到很受学生欢迎,于是就主要做这个了。”陈秀凤说,从最开始在海淀区几所高校出售,后来逐渐发展成学生提前微信预订付款,晚上定时送到高校门口交货。
为了方便学生联系,陈秀凤干脆把自己的微信名改为“鹅腿阿姨”。因为之前在北京大学的学生服务站卖过十几年水果,夫妻俩卖的鹅腿主要消费群体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后来人民大学的学生知道了,也纷纷来买。“这次是因为清华大学的学生也喜欢吃,我们决定在这几所高校轮流卖鹅腿。”陈秀凤说。
晚上气温很低,但是用锡箔纸包裹着的、放在泡沫箱里的烤鹅腿拿出来还冒着热乎气。“辣味的普遍受欢迎,外酥里嫩,吃起来很带劲。”一位网友说,“按我的理解,学子们争抢的是大城市日渐缺失的烟火气。”
赣榆城头人“北漂”创业
每天200个烤鹅腿,背后是“鹅腿阿姨”“鹅腿叔叔”的辛苦付出,夫妻俩每天都在备货、腌制、烤制……
这对勤劳的普通创业者,是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人。梁德才说,“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只能外出打拼。2000年,我们来了北京。”
刚到北京,夫妻俩先是在工地上做饭,后来到大学里卖水果,2015年又做起了烧烤。直到2018年一不小心“研发”出秘制烤鹅腿后,夫妻俩才专心做起鹅腿生意。
每天晚上9点,陈秀凤骑着电瓶车,拖着两个大泡沫箱,辗转北大、清华、人大校门外,为大学生分发鹅腿。
“鹅腿有辣的和不辣的两种,学生要提前一天在微信上预订,第二天晚上我会把鹅腿送到学校门口。”陈秀凤说,“目前给北大学生还是15元一个,别的学校路远些,16元一个。”
分发完鹅腿后回到家中,往往已经是晚上10点半,夫妻俩又开始接下来的忙碌。“我们还要处理、腌制第二天的鹅腿才能休息。最早也得忙到深夜12点多,一般都是凌晨2点多睡觉,早上7点起床,继续腌制、烤制、进货。”梁德才说,“每天早上就简单吃点,中午再凑合一顿,天天如此。”
最近北京的气温骤降,每天处理鹅腿,陈秀凤的双手被冷水泡得关节变形。“孩子们都喜欢吃,虽然辛苦但是值得。微信群里天天有孩子问,什么时候能吃上烤鹅腿,所以我都是每个学校轮流去。”陈秀凤说,最近已经快一周没去清华大学了,“清华学子预订鹅腿的太多了,忙不过来,这几天一直在北大。”
晚上8点多,夫妻俩将现烤好的鹅腿分装,放进泡沫箱,陈秀凤独自一人骑着电瓶车前往北京大学。“我们租住在西北旺,在北京西五环外面一点点,离海淀区近,骑电瓶车到北大西南门25分钟。”梁德才说,“今晚我在家休息下,就不去学校了。”
晚上9点,戴着粉色头盔、穿着红色上衣的“鹅腿阿姨”准时出现在北大校门口。
一下子成为“网红”,梁德才、陈秀凤还是一如既往地做好一件事:烤鹅腿。
“对我们来说,讲信誉、重质量比什么都重要。”梁德才说,“海淀区高校这些孩子们也是看重这一点,才纷纷找我们预订鹅腿。”
只做孩子们爱吃的烤鹅腿
梁德才有点无奈地说,“我们也想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但是太累了,根本做不出来那么多鹅腿。”
每天5个多小时的休息,已经是夫妻俩的极限。“只有寒暑假能回老家休息下。”梁德才说。
每天烤200多只鹅腿,一次只能烤30只,每天下午要烤6轮以上。“每天下午5点准时开烤,每一轮都要烤15分钟。”梁德才说,做烤鹅腿,是个耐心活和细致活。
“北漂”20多年,“鹅腿阿姨”“鹅腿叔叔”至今没有自己的房子,“我们要养活两个儿子。现在大儿子已经在杭州一家工厂上班了,二儿子也从苏州一所大专院校毕业了,正在实习。我们接下来也考虑怎么能把生意做大做强,只做孩子们爱吃的烤鹅腿。”
面对突然爆火,夫妻俩在应接不暇的同时,也想休整几天。“我们准备去苏州看看儿子,买了卧铺票,很快就能见到儿子了。”梁德才说。
接下来,“鹅腿阿姨”和“鹅腿叔叔”准备在北京租个小门面。“请学生们放心,价格不会涨,我们争取把量做上去。”梁德才说,“过段时间学生们放寒假,我们就要回赣榆老家了,到时候和家里亲戚商量商量,怎么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