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张晨晨 乙桓羽
“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近日,在连云港市文化馆的排练厅里,二三十人在此济济一堂,他们是连云港市群星艺术团的成员,正在跟着青年声乐教师肖娴学习海州五大宫调。只见肖娴一颦一笑、唱念做打,颇为专业。除了“代课”群文团队,像她这样的文艺骨干还担负起群众文艺普惠化培育的使命,自2012年参与到这项公益惠民事业中,她已带出了七八百位生活中的“文艺家”。
一直以来,连云港市根据广大市民兴趣爱好,坚持“无门槛、全免费”的宗旨,以“点单式”理念,集中和分类开展群众文艺普惠化培育,让无论是热爱唱歌跳舞的“草根百姓”,还是想陶冶情操的“白领上班族”,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文化艺术梦。这样的举措,也在港城搭建起一批志同道合的“Fans圈”。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12月14日下午,全天降温明显,冬雨淋漓,但却没妨碍市民姜霖的学习热情。当天下午3点,在市民文艺培训中心,公益朗诵课正常开课,作为学员,市民姜霖在2点40分左右就来到教室。课程虽都是免费项目,少上一堂也没关系,但她却很少缺席,“我平时就热爱朗诵,这是一门可以将自己情感、思想进行准确表达的课程。”她说,更何况课程还是来自专业朗诵家李延老师授课,“肯定会受益匪浅。”
连云港市市民文艺培训中心位于朝阳东路66号,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走进去便可被窗明几净的文化氛围所感染,内心由浮躁变得恬静。这里有舞蹈排练厅、琴房、美术教室、国学课堂、戏剧曲艺厅等公共服务区,可同时容纳500余名市民开展文艺培训与公益辅导。
回忆当初“抢课”的经历,姜霖记忆犹新。入秋那会儿,市文化馆“港城文化课堂”第21季如约而至,推出15项免费艺术培训课程,延续每季近400课时的社会教学。他们依托江苏公共文化云进行网上报名,随后进行线下报名,而中国画、古典舞、古琴这些明星课程,通常都是“上线即抢光”,也再次印证“港城文化课堂”的深入人心。
这些课程的体验感如何,会不会跟以前传统的“兴趣班”一样?许多老师和学生也有过类似顾虑。然而,课程已过大半,不少人直言,在这里看到了“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的模样。当天的朗诵课,李延带来了《海燕》的专业教学,他一边带领近10位学员回顾上一堂课,一边就朗诵技巧、形貌礼仪等方面开展细致教学。“我已经代课10年了,教过播音主持基础、普通话基础正音等。多数学员都来自上班族或者相关爱好者。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大家需要维持一个爱好,毕竟不能丢了精神追求嘛。”李延道。
找到“熨平生活褶皱”的地方
“别看我现在带着大家学海州五大宫调,其实,我接触这门非遗技艺没几年。”在市文化馆的排练教室,作为80后青年的肖娴,目光炯炯,“我之前是零基础,但出于传承传统戏剧的使命感,我跟着几位非遗传承人老师努力学习,短时间内精进了很多。”这次排练,是为迎接年底在师专举行的跨年音乐会,“这是我首次登台出演‘海州五大宫调’,我要把从老师那里学来的本领传播给更多人,展现咱们年轻人的文化情怀!”肖娴自信道。
像肖娴这样拥有强烈文化责任感的青年还有很多,但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对文艺的学习来改变生活质感。今年以来,连云港市不遗余力推进民间群文团队培育工作,作为重要的文化惠民、艺术普及项目,“港城文化课堂”就已推出了21季,覆盖广大市民群众15万人次,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公益惠民品牌。“这一季课程发布时,就吸引了近300人报名学习,有不少年轻人的身影。”市文化馆调编部主任魏菱珂感慨,在“文化课堂”,素不相识的人们坐在教室里,好像重回学校课堂,变成了同学,一种久违的青春感弥泛其间。
“普遍情况下,公益文艺培训人群集中于‘一老一小’,针对年轻人的公益培训并不是太多。”连云港市市民文艺培训中心分管负责人道,随着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精神需求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青年人群,在日益“内卷”的社会中,渐渐缺失对生活的激情。所以,在“文化课堂”中,他们也针对青年群体拓展多样化课程。除尝试增加晚间和周末的培训班数量外,还通过开展肚皮舞、瑜伽、尤克里里等流行课程,吸引青年人来“充电”。网上有人说:“这是属于成年人的少年宫,课上的松弛感可以熨平生活的褶皱。”
“‘港城文化课堂’几个字说明了一切,该品牌已和广大市民相守12个年头,几乎成为港城文化生活中让人割舍不了的传统。”市文化馆馆长王珺道,他们将继续通过“无门槛、全免费”方式,为广大港城市民搭建传播先进文化、提升艺术修养的平台;同时通过“五进”的方式,走进社区、学校、机关、农村、企业,让“文艺之风”刮进每个角落。
公益培训让人发掘“诗和远方”
“六月微山景色娇,芙蓉为裳烟霞描。舟行过,玉石桥,渔家姑娘曲声嘹。”这首《渔歌子·微山湖游记》来自连云港市一位叫作印闵庆豪的90后社区工作者,作为港城诗校的第一期学员,一直以来,她被繁琐的工作所压抑的诗歌创作热情,重新被点燃。“我从小就很喜欢古诗词,对我来说,这些优美的文字,给我单调的生活绘上一些新鲜颜色,但工作的粗粝冷峻却时时让我纠缠于现实。”印闵庆豪说,直到一次偶然机会,郁州诗社港城诗校在他们社区成立,她就像找到了精神的堤岸,得以回归爱好,“每周末我都去上课。”
作为连云港市公益性文化惠民组织,港城诗校建校于2017年,诗校面向社会公开招生,实行免费教学。据诗校副校长穆燕玲介绍,目前已有11期学员顺利毕业,有130多名学员,掌握了传统诗词的创作方法,并能独立完成创作。“这些毕业学员里,年龄从20多岁到80岁都有,这其中有工人、农民、机关干部、普通市民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这些学员中,有30多人成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为振兴港城文化事业正竭尽全力。
就像印闵庆豪所言,群众公益文化培训社团就像精神的堤岸,让溺身于生活洪流中的芸芸众生有了精神的喘息,而在连云港市城乡之间,还处处活跃着各式各样的群众公益文化培训组织。王秀红是赣榆区“红韵旗袍社”的创始人,从2019年开始,她就完全自费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公益教学,线下开展旗袍艺术走秀等群众性文化娱乐健身活动。时至今日,这个民间艺术团已在22个省市发展成立76支分队,4000多名队员,网络粉丝达百万之众。“五年前,因为身体不好,做过两次手术,整个人都陷入情绪旋涡。到了红韵,我像是找到了精神寄托。”杨老师是一名中学教师,她感慨,“第一次看见王老师走秀,我就深深爱上了旗袍秀。现在,我整个人松弛了许多,身体也跟着好了,很幸运能来到这里。”
今年以来,连云港市一直在不遗余力推进群文团队培育工作,群星艺术团、青丽肘鼓子艺术团等15支群众文化团队入选省级培育计划;还通过举办基层文化工作者培训班,覆盖参培人员500余人次。这些举措,让百姓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外,找到了“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