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 庄婷婷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回望过去一年,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重点民生领域,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坚持用政府“紧日子”换取群众“好日子”,建立重大民生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幸福港城更有质感。
———坚持优质均衡普惠共享,入选国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医后付”试点受到群众欢迎,连续3年入选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倾力办好民生实事,加大减负稳岗扩就业力度,健全多层次社保体系,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构建“一老一小”多层次、多元化服务体系。
……
时间无迹,奋斗有痕。一项项务实举措提升民生“温度”,一个个实事项目标注幸福“刻度”,一幅暖心的民生画卷,正一路铺展开来。
提升城市品质
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地”
冬季的港城,暖阳之下,随处可见人们悠然自得的惬意生活:月牙岛三五好友相聚小憩,享受天然氧吧;宽敞明亮的图书室内,不少人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享受其中的乐趣;傍晚时分人潮涌动的广场上,伴随欢快的音乐声,一个个曼妙身姿正在舞动……城市的温馨与快乐尽在其中。在这座宜居的城市里,幸福,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
尽管这几天天气寒冷,但市民王燕心情很愉悦。她居住的龙河小区经过改造后,小区绿化多了,道路平坦整洁,车辆停放有序。游园内石桌石凳干净雅致,无论是坐下来聊天还是看书看报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朝阳路上的新华书店门口,一组造型新颖的白色靠椅吸引了不少路人的注意力。椅子旁边还安放了一组简洁的黑色书架,书架上放着一些书本。这个名为“书韵里”的口袋公园和新华书店相得益彰。这是连云港市通过见缝插绿、留白增绿等方式,用可利用的“边角料”打造的群众家门口公园。
连云港市大力推进美丽宜居海滨城市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品质,塑造“蓝湾百里”滨海特色风貌。成功举办第十二届省园博会,新改建大中型公园、口袋公园50个,建成一批绿脉、绿廊、绿道等高品质开放空间,获批省级生态园林城市。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省前列。
聚焦急难愁盼
兜牢民生底线暖人心
利民以厚民生,惠民以暖民心。
特殊困难群体是民生保障的“短板”和“底线”。幸福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连云港市始终从群众角度出发,多举措全方位织牢兜底保障网,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着力完善救助体系,构建起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
“多亏你们,让张明(化名)能享受到低保,不然我真担心我走了他怎么办。”日前,在海州区新坝镇沙杭村,张明的母亲激动地说。38岁的张明是精神三级残疾,父母已年近70岁,无劳动能力,也无能力抚养张明。民政部门工作人员根据相关政策,参照“单人户”为张明提出低保申请,并为其办理了低保内残疾人生活补贴、低保金和残疾人生活补贴金,为张明以后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心中的小梦想,一闪一闪在发亮……”在海州区卞浦小学,40名热爱唱歌的学生组成了卞浦小学第一支乡村合唱团。合唱团的孩子除了是学校的“小精英”,其实还有另外一层身份———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
连云港市持续做好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等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认定,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全市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6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672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最高每人每月2009元,最低每人每月874元;市区孤儿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2561元、1742元。推进以申办社会救助“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构建“弱有所扶”大救助体系、完善“急诊救助”模式等为重点的温情社会救助改革。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体系,修订完善孤儿保障、流浪救助、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等政策,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
冬夜依旧寒冷,但生活的温度已经不同。从小处发力、在细处着眼、往实处用功,让每一天都温暖度过。
健全公共服务
描绘美好生活“新图景”
什么是幸福?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每个港城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对于灌南县新安镇公兴村村民李亚明来说,幸福是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发家致富;对于新海实验中学开发区校区学生小王来说,幸福是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好学校;而在71岁的秦奶奶看来,幸福是在社区食堂吃上一顿热乎乎的助老餐……
“儿子去年从外地回来,自己创业开了家洗衣店,春节要带我去广州旅游,让我感受一下不穿羽绒服的冬天……”刘女士满怀期望地说。连云港市千方百计稳岗稳就业,建成“就在港城”智慧就业服务平台,2023年举办招聘活动530场次,打造“归雁回连”返乡创业就业品牌,实施就业困难群体帮扶行动,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
“之前孩子放学早,我们下班晚,实行课后延时服务后解决了这个烦心事。学校还配备了躺式课桌椅,孩子午休睡得舒心,我们家长也安心!”新海实验中学开发区校区七年级学生家长姜女士说。教育关系着千家万户,去年连云港市新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37所,新招聘教师1458名,“双减”工作扎实推进。
“现在有‘医后付’真是好啊,看病只要在家用手机预约挂号,到医院后直接去诊室签到,看诊、抽血、检查、复诊、开药、取药‘一条龙’,中间不用来回去交费。”带孩子去市妇幼保健院看病的马女士说。连云港市大力推行“医后付”模式,连续3年入选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百姓就诊越来越便利。
在海州区幸福路街道文化社区的乐龄生活馆,葛大爷正在测量血压。“过去量个血压,要跑到药店或者医院,现在只需走几分钟到这里就可以了,很方便。”2023年,连云港市积极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新建及改造提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5个、农村互助养老睦邻点110个、社区助餐点26个,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6.1%,让养老变“享老”。
每个人感知的幸福都有不同的画面。但以时间为“经”,以一个个民生故事为“纬”,就会发现这幅“幸福织锦”有着许多共同的落脚点:“就业稳了”“好学校就在身边了”“病治好了”“家门口就能养老了”……
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有大江大河的奔腾,也有一枝一叶的生长。一张张振奋人心的“民生成绩单”,回应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守住的是矢志不忘的初心和使命。站在新的起点上,港城将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推进共建共享发展,让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升温、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