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周莹 连科 王雅萱
这是连云港入局未来产业的一年。
港城船、港城药、港城装备……编织起连云港高质量发展的希望版图,夯实“后发先至”的基座。
这是硕果累累的一年。
“创智”探海、“大臂”挥舞、“叶片”并网、“拖轮”驰骋……连云港追赶世界的梦想实现历史性跨越。
(光伏板生产)
数据显示,2023年,连云港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6%,首超全国平均,连续四年苏北第一,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全省第一。
创新故事:
成果迭出实现历史性跨越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创新决定着文明的走向。随着创新领域硕果迭出,连云港带给世界的惊喜越来越多。
(国内首套大口径智能装卸臂)
这是一个连云港海洋装备领域的发展奇迹——港城企业远洋流体研发的国内首套大口径智能装卸臂,正式安装到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天然气接收站。
神话故事里的蛟龙探海,因为技术的支撑,如今成为现实。2023年,连云港籍的中尺度试验船“创智号”成功下海,让中国船用绿色低碳技术有了集合式试验平台,让中国“绿色蛟龙”在深海历练变为可能。
南美对虾养殖污水绿色消解,海洋科技持续发力……这一年,越来越多的科创成果转化应用,让连云港“蓝色血脉”日益壮健。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省海创中心等一系列海洋平台在这里产出成果,深远海装备海上科学试验基础设施加快完善,连云港海洋科创硬实力不断增强。
“连云港进入到新药爆发期。”在市科技局副局长周梦玲眼中,这是连云港创新征途中最为骄傲的事。从每年1个到一周3个,连云港药企创新的一举一动,吸引世人的目光。
连云港多款创新药实现海外授权,加速由技术输入变为技术输出;累计获批上市创新药27个,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恒瑞医药排名“全球医药企业研发管线规模TOP25”第13位,创中国药企新高。
“总体上看,在医药创新的领域和方向上我们实现了‘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为连云港市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医药研发大市奠定了重要基础。”市科技局局长许东方表示。
当自主创新的速度和进度频繁被刷新,连云港的创新自信也一次次被“点燃”。
“科研成果涌现,是多年来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长期坚持研发取得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创新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金融等协同推进的结果。”市科技局副局长郑刚说。
激荡热土:
创业者成就梦想的舞台
古城海州,花果山下。国家高新区的土地上,一个个创业者的梦想空间在这里成真。
愚公生命在这里成功破解限制性内切酶中国难题;力磁医疗完成婴幼儿研发的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研发;天明机械成为国内煤机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创新火炬在这里熊熊燃烧,照亮创业者创新的前路。
苏科贷等科技金融覆盖度更高、首创“签约即跟踪、开工即培育”机制、科技创业生态系统持续……连云港让创新驱动发展的蓝图找到了现实依据。
数据显示,2023年,连云港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80家,连续三年增幅全省前列;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000家;家高企苏北率先科创板上市。
企业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他们勇于突破各种“围墙”,在没有边界的“大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创业的基因密码,让连云港新经济展现出应有的“魔力”:
中复神鹰全球最大碳纤维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斯尔邦石化EVA填补国内空白;全球首台套智能船用装卸臂成功下线;全国装船容量、推进功率最大纯电动拖轮交付使用。
科技创新正成为连云港最具变革性的力量。
港城药提供国家医保目录十分之一的药品;港城材料正在变为太阳能电池板、大飞机“外衣”、“蓝朋友”的救援服;港城装备正在忙碌在中国基建、中国生产一线……这些闪亮的“中国名片”,为创新中国贡献着连云港智慧。
为了培育创新创业者的生态,连云港市超前布局建设花果山科创走廊,打造区域创新资源集聚区,推进战略科技力量持续突破。
“两设施、两中心”格局初步确立,全省两个、苏北唯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加快建成,入选长三角十大创新协同案例;深远海装备海上科学试验基础设施加快创建海上大科学装置;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成功落地,作为核心部分一体创建国家实验室;康缘药业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建设全省首个海洋领域技术创新中心、唯一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
与此同时,连云港市还聚焦主导产业,市政府与一批重点高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布局建设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实体化运行“一带一路”技术转移中心。率先完成国省关键创新节点布局。
时代赋予连云港创新气质和潜能,连云港借势而上书写新时代创新传奇。
深化改革:
创新要素澎湃向上
机者如神,难遇易失。
站在发展的风口,创新连云港正以改革力量塑造面向未来的新型经济,助推连云港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
(BOPET光伏基膜投产)
——突出双轮驱动、深化改革。连云港市衔接国省科技机构改革,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强化项目省地联动,加快“战略—前沿—市场”导向基础研究,深化双向“揭榜挂帅”,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打通全链条创新。
——突出开放合作、区域协同。链接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长三角等区域内外联动,构建一轴两核三区科创空间,建设花果山科创走廊,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区。
唯有勇于追梦的地方,才能创造光明的未来。
——打造“概念验证、中试服务”平台体系。瞄准重点领域,提升创新平台功能,探索建设概念验证中心,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全力引建重大产业创新平台、企业研发机构。
——完善三级重点实验室梯队。推进轻型涡轮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运行;筹备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组;量质并举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巩固产业“高峰”优势。
——聚焦主导产业,精准对接重点高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推进建立新医药、装备制造等产学研联盟,持续引进科技副总、外国人才。
——完善成果转化路径。聚焦主导产业,实体运行“一带一路”技术转移中心,建立更多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强化示范应用,构建高层次成果转化新模式。优化对接服务机制。
——健全“定期入库、实时发布、精准对接、及时出库”机制,常态化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发布成果,开展产学研活动,力促成果产出。
寻找发展的创新动力,“改革引擎”强劲发力。无论是破解科技成果转让难题的孵化器高校院所“创新工位”,还是“揭榜挂帅”机制,都展现了这座城市全面深化科技改革的创新进程,让创新连云港光彩夺目。
科技兴则城市兴,科技强则城市强。新征程中,港城不仅需要触摸大海星辰,还需要俯身躬行走好每一级创新阶梯,让高质量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