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海州:硬指标、巧治理、焕新颜……一城山水满城“绿”

(记者 张灿 通讯员 徐欢)一城山水满城绿,秀美青山入画图。

四月的江苏连云港海州大地春意盎然,绿水青山相映成趣。碧水悠悠,白鹭翱翔。谷雨刚过,在东盐河河滨公园,健身步道平整开阔,沿岸绿道上,市民们惬意漫游。

生态兴则文明兴。1984年,连云港市成为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海州区在迎来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代价。不过,在这40年间,随着生态修复、降碳减污、幸福河湖建设等行动的展开,海州区生态环境建设出现巨大转机,兼顾绿色、生态发展的新思维新模式,孕育出独特的“海州样本”。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一季度,海州区水环境质量考核,海州区的15个国省考断面优III比例达到100%。截至4月23日,全区PM2.5浓度每立方米49.5微克,优良天数比率78.5%。数据是冰冷的,而背后的故事是温暖的——山水诗画生态韵城,海州区以“一城山水”绘新“绿”,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升温。

生态四十09

“硬指标”守住一城“山水烂漫”

在临洪河口湿地,大白鹭、黑翅长脚鹬等禽鸟时而漫步在浅滩上,时而成群结队盘旋于空中。不仅是保证物种多样性,临洪河口还发挥着防洪排涝、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作用,与月牙岛湿地等共同构成城市之肾。不敢想象几十年前,大部分湿地还留存着工业化发展和资源过度开发所带来的生态创伤。但如今,海州区湿地总面积约1965.9公顷,其中自然湿地约1342公顷,彰显了一城的“山水烂漫”。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最亮丽的城市名片。海州区,是连云港市的主城区。城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幅山水共融的城市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如何守住主城区的“蓝天、碧水、净土”?如何聚焦生态文明,构建宜居宜业之城?在这里可以寻找到答案。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海州区先后实施了月牙岛提档升级工程、刘志洲山公园宕口湿地修复、农村河道疏浚整治、鲁兰河河道治理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此间,海州区还创新实施流域长制,建立水质提升四大专班,由区长任流域长,4位区分管领导任专班负责人,定期研究会办治水难题。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城市大脑系统专设污染防治模块,在各排口和重要节点处设置338路视频监控,结合各断面自动站和手工采样监测数据,可尽快锁定异常污染源并采取应急管控措施。而655个入河排污口全部明确责任人,由区纪委牵头建立监督管理平台,实施扫码巡河,压紧压实排污口管控责任。

今年一季度,考核海州区的15个国省考断面优III比例达到100%;各断面月度优III比例达97.8%,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水清天也蓝,空气质量是一个城市的绿色名片。海州区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力度,构建“全域、全员、全天候”大气环境治理格局。

为了明确职责划分,海州区污防办、海州生态环境局、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联合成立5个包片组,将全区93个建筑工地、12个拆迁工地、83个汽修店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对重点区域内的污染源进行全覆盖检查并跟踪省、市交办问题整改情况,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形成问题通报、整改、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

海州区还统筹推进工业企业排污监管行动,常态化开展夜间专项执法,对重点排污企业废气处理设施和在线监控运行情况突击检查,同时实行双周会商制度,定期会商研判空气质量形势,强化预测预警,对久拖不决的问题进行通报、约谈,督促各责任主体单位夯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经过多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海州区实现空气质量质的飞跃。

生态四十01

“巧治理”扮靓一城“绿色廊道”

“自从2022年建成开放,我们周边居民每天都习惯来此健身娱乐。”走在玉带河生态廊道,居民王大爷说。这里以规模化景观花海为主,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感。去年,海州区新建了20个口袋公园;今年,海州区继续新改建御景园、宁园、祥瑞园等8个口袋公园,一个个小而美的口袋公园遍布于城区的大街小巷。

绿意盎然的植物景观,蜿蜒伸展的休闲步道,分布在城市中的公园,成为扮靓城市的“珍珠”。近年来,海州区通过实施以口袋公园和绿道为重点的园林绿化项目,由点及面,形成微型公园体系和绿道体系,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公园城市绿化格局,为群众营造多处可休憩、可健身、可交流的高品质绿色空间。

河流是装点城市的美丽“丝带”。海州区河网密布,玉带河、蔷薇河等14条骨干河道穿城而过,却也历经过污染严重、臭气熏天、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黑暗时刻。直到1996年底,江苏省政府投资12689.22万元,结合淮河水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分两期实施了蔷薇河送清水工程,基本解决了连云港市市区饮用水源屡遭上游污染的问题。作为港城人民的“母亲河”,如今的蔷薇河真如其名,打造成了“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生态廊道。

一泓清水入城来,满眼春光人欢乐。2019年,海州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将城区划为11个片区,新铺设雨污分流管网380公里,完成300余公里雨污水管网及雨水方涵缺陷性检测,推进296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基本补齐城区主次干道雨污管网空白。同时实施污水处理能力提档升级,在部分水质容易波动的支流沟渠,采用29台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污水处理车处理拦蓄差水。

“水污染”的治理,还让连云港市的特色文旅产业得到更好发展。时下,夜晚的盐河巷灯火辉煌,河面上画舫缓缓行驶,乘船的游客欣赏沿岸风光,感受大运河盐文化的独特魅力。华丽变身的西盐河,已成为港城市民休闲娱乐的打卡地,游玩高峰期日均游客量已突破10万大关,被省文旅厅评为全省“十佳夜市”榜首。殊不知,早在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沿线污染源较多,杂草丛生、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我每次下班都不愿意从这里走。”在西盐河附近,居民王先生感到物是人非。由于大力治理,2020年,西盐河盐河桥断面平均水质为III类,远超国家下达的“2020年水质达到V类”的考核目标,目前已连续4年稳定达到III类,实现从“黑臭河”到“绿色廊道”的华丽蜕变。

今年,海州区还将新改建8个口袋公园,新改建雨污水管网,扮靓城市面貌。人间最美四月天,登高远眺,目之所及皆风景如画:高楼鳞次栉比,道路宽阔整洁,建筑错落有致,公园美丽宜人……一幅既有颜值又有品质的城市画卷在海州大地徐徐展开。

生态四十15

“强焕新”打造一城“文旅新景”

时下,春光明媚,位于蔷薇河与东站引河之间的月牙岛水清岸绿、绿树环绕,岛上种植的樱花、油菜花、二月兰次第开放,人们在花海中打卡拍照,众多水鸟在水面嬉戏觅食。不过,很难想象,这里曾因环境污染让人望而却步。“在上个世纪90年代,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征用了新圩村砖厂取土坑塘1176亩,堆放粉煤灰,粉煤灰的平均堆积厚度达2至3米,总量近100万立方米,风起时尘土飞扬。”月牙岛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起,海州区启动月牙岛北岛环境整治工程,总投资1.8亿元。

作为中心城区,海州具有“山水城林”自然优势、遗迹遗址人文优势、绿色特色产业优势,但这些优势也曾让位于经济发展需求。近些年来,海州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全区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持续拓宽。如今,海州区“两核一轴一带四区”的全域旅游格局不断成熟,城景融合的新图景不断彰显在世人面前——当连云港的“气质”与“颜值”不断提升,百姓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也随之全面提升。

刘志洲山位于海州区锦屏镇,由于长达90年的开采,造成资源枯竭,山体被严重破坏,给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带来严重影响。2018年,海州区委区政府作出坚决制止开采、收回采石宕口的决定,通过清理危石、覆土栽植、边坡治理等措施,使刘志洲山现存山体得到了最大限度保护。昔日废弃采石场摇身一变,如今成为山清水秀的生态健身体育公园。

4万平方米的帐篷营、真人CS、水上游船码头、无动力乐园、萌马游园……刘志洲山体育公园的这些崭新业态,不断丰富市民游玩内容,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在此举办。今年4月13日,2024海州风筝嘉年华在刘志洲山体育公园举办,省内18支风筝精英队及百余名风筝爱好者,放飞各式各样的风筝,为市民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这也是海州区农业生态发展的路径所在。近年来,海州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打造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良性循环模式,大力发展农旅观光、休闲体验、科技示范等新业态,以旅游路线精品化、文创产品特色化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美丽乡村。如今,在新坝镇,一株株西瓜藤蔓引来无数客商,还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在浦南镇,一颗颗番茄受到游客追捧,还获批2023年江苏省农业农村标准化试点项目……它们都成为海州以农兴旅的生动写照。

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40年耕耘绿色,40年守护美景,海州区每一点绿、每一片绿,最终汇成这座城市满城的生机与希望。

向“绿”而行,朝气蓬勃的海州正怀揣绿色希望,踏歌而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