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杨静 王超 张南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食物消费需求更加丰富多样,已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为顺应消费者食物需求的多样化,农业生产也在不断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发展设施农业正是深挖食物供给潜力的必然选择,目前,连云港市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农业不仅大面积用于蔬菜、水果,也越来越多用于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等领域,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的有效供给,丰富市民“菜篮子”。
设施蔬菜瓜果
常年挂枝头
凌晨4时,东海县桃林镇北芹村蔬菜交易市场内灯火通明,前来交易西红柿的人排成了长队,谈果议价的声音此起彼伏。村民吴训带来的10箱西红柿因为卖相好,很快变成交出去。
“种了2个大棚,正常亩产在8000斤左右,行情好时一个大棚能卖到17万左右,种西红柿一年的收入能顶过去好几年。”吴训是北芹村人,这里地处东海西部岗岭地区,水源缺乏,种植粮食产量太低,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北新村在2008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种植产业。目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该村蔬菜种植面积由当初不到30亩到发展到现在4000亩,家家种植西红柿、西葫芦、丝瓜等蔬菜,还带动周边南芹、顶湖、各庄等近10个村发展蔬菜种植,面积达1.6万多亩。
据农业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市年种植蔬菜面积122万亩,总产量380万吨。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50.9万亩,设施瓜果17.84万亩、茶叶1万亩、花卉苗木5万亩。小棚播种面积6万亩、中棚播种10万亩、大棚20万亩、日光温室15万亩、大型连栋温室近3万亩。
栽种品类包括蔬菜、花卉、草莓、食用菌、西甜瓜、林果等。设施农业的亩均收益是大田作物的20倍以上,具有集约、高效的特点,此外,由于采取集约化生产,设施农业在节水、节能、节肥、节药等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生态效益明显。
设施农业应用场景
越来越丰富
设施农业最先把反季节蔬菜搬上市民餐桌,丰富“菜篮子”,这几年设施农业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水产、畜禽养殖领域。
在位于赣榆区蓝湾现代渔业示范园区的江苏宝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化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一直深受客户的欢迎。“传统的水产养殖,主要依靠露天池塘,适合养殖的地域有限,水产品容易造成污染,或因自然灾害造成减产。而工厂化水产养殖车间,属于集约型现代化的高密度、高成活率、高成功率,全年可以多批次养殖,有效打破了海水养殖产业瓶颈,每年可养殖对虾3至4茬,亩均产量超过2万斤,更加集约高效,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公司负责人许贺介绍,厂区配套建设了室外水处理池及海水外塘,实现水循环洁净排放,确保养殖的对虾绿色健康,这些都是露天养殖很难做到的。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连云港市积极推进马面鲀海上养殖项目,建设大型半潜式桁架网箱平台,目前第一批网箱已经投放,通过发展深远海养殖,拓展了“海上粮仓”。
在畜禽养殖方面,一些养殖企业积极探索“楼房养猪”,海州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率先推行楼房养猪项目,在板浦镇浦东村建有一栋三层生猪养殖楼房。采用楼房式猪舍,不仅可以大量节约土地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利于疫病防控,更重要的是楼房式猪舍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可以大幅降低劳动力成本,促进了养殖业的转型发展。
未来发展从三个维度
持续发力
从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来看,设施农业既是破解耕地资源紧缺、食物需求量质齐升矛盾的关键一招,也是协同实现向耕地、向江河湖海、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的必然选择,很好地践行了“大食物观”。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要从设施装备、品种多元和产业集聚3个维度发力,充分挖掘设施农业增产潜能。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种植养殖设施,新建智能温室、新型保暖大棚等节能节地环保设施,建设植物工厂、数字牧场、智慧渔场,提升设施产品供给能力。二是设施品种多样化。依托作物良种生产基地,因地制宜培育设施蔬菜、瓜果、食用菌等特色品种,加大适宜设施栽培的品种开发和保护力度,不断丰富设施品种类型。三是推进产业集群化。按不同农业生态类型、产业基础条件、产品市场需求,合理规划设施农业发展布局,建成一批产业集群发展、先进要素集聚、产业链条完整、供给能力强劲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带。
在政策支持上,要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以更大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大智能化、绿色化设施农业机械和装备的研发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田头预冷、分级包装、贮运保鲜等冷链设施建设,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