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40年8000公里 黄海与里海的牵手

【连网】(记者 王文 通讯员 杨开林 张新语)一个是太平洋西部最大的边缘海,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黄海与里海,相距8000多公里的距离因“一带一路”紧紧相连,流淌过漫长时光。

一个位于黄海之滨的海陆交汇点,一个居于里海以东的边境城市,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与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见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下的浓重一笔。

沿海开放40年,基地投用10周年,一路走来,透过那些温暖与感动的镜头,翻开那些共识与合作的篇章,沉潜深处的,是东西方文明互鉴下的彼此照亮,是跬步江山的相向而行,是“中国式现代化将给世界带来巨大机遇”的壮阔图景。

240531港口6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首个落地的实体平台

5月的连云港,海鸟翔集、船舶游弋,港口繁忙有序、货畅其流……

千百年来,来自大洋的货船伴着海洋季风在这里靠岸停泊,产自亚欧大陆的商品沿着古丝绸之路运到这里装船出海。天然的区位优势和历史形成的通道,让连云港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交融之地。

正午时分,耀眼的阳光拂过连云港区庙岭作业区,从空中俯瞰,“贯通大陆桥扬帆太平洋”的红色标语分外醒目。与码头一路之隔,22万平方米的区域,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依山傍海,坐落于此。

时间拨回2013年9月7日。当天,面对近300名现场听众,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声音温和坚定:“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一带一路”合作由此发端。哈萨克斯坦,成为“一带一路”首倡之地。也是这一天,在中哈两国元首见证下,中国江苏连云港与哈萨克斯坦国有铁路股份公司牵手,签署共建过境货物运输通道、中转分拨基地的合作协议,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项目应运而生。

自此,哈萨克斯坦这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国,连上了从太平洋扬帆起航的出海口。当地人说:“虽然我们不靠海,但有中国这样的邻邦,抵得上一片海洋。”

240531港口7

“这并非一省一地的合作,而是国与国之间的承诺。”著名学者古龙高提及哈萨克斯坦为何选择连云港时,这样介绍,哈萨克斯坦是内陆国,曾因没有“出海口”,商品进出口受到极大限制。事实上,哈萨克斯坦与连云港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90年代,哈萨克斯坦就从连云港口岸进出口货物。1990年9月12日,中哈双方铁路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德鲁日巴站正式接轨,标志着1万余公里的新亚欧大陆桥正式诞生。

而在2011年之前,随着新亚欧大陆桥过境运输通道作用的发挥,哈萨克斯坦每年从连云港口岸出口和过境的集装箱日益增多。为了扩大出口,哈萨克斯坦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利用新亚欧大陆桥的区位优势及东桥头堡最便捷出海口作为进出口战略通道,以满足他们的货物过境运输需求。所以,当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哈萨克斯坦第一时间积极回应:“中国好,哈萨克斯坦就好。哈萨克斯坦希望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愿同中方就各自发展战略加强协调,实现共同发展。”

时代发展的光亮投射下来,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顶着光环茁壮成长。在基地展厅,以图文、实物等形式记录了10年发展历程。一个镶有中哈两国国旗的推杆装置陈列在此,仿佛在提醒着一代又一代中哈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这是2014年5月19日,基地一期工程投产时,中哈两国元首推杆启用的装置。”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多式联运部经理苏立洋回忆道,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是中哈共建“一带一路”首个重点项目。当时从签署合作协议到项目落地,只用了8个月。

国际化的起点,注定了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不平凡的发展之路。此后,基地的发展、壮大又先后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尤其在2017年6月8日,在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

承关怀而奋起、秉重托而前行。经过10年发展,哈萨克斯坦过境中国进口的日用消费品,出口的矿产品、粮食等优势贸易商品80%以上通过连云港口岸集散分拨,对中亚、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起到了风向标式的带动作用。

从一组数据可窥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的成长:自2014年5月19日建成投产以来,基地已发出超6000列国际班列,进出场集装箱量已经超过200万标箱。其中,过境货物运量全国领先,中亚钾肥直装等一批作业方式为世界首创。

2022年9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发表题为《推动中哈关系在继往开来中实现更大发展》的署名文章,文中提到,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为哈萨克斯坦产品提供了从太平洋扬帆起航的出海口。这也是对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发展成效的充分肯定。

240531港口5

海陆双枢纽同频共振 搭建起横跨东西的物流黄金通道

一面大屏幕,密密麻麻地显示着接发车数据、场站实时运转情况,还能同时看到相隔万里的两处作业现场——这是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的数字化调度中心,通过互联系统,中哈合作伙伴数据同步,双方能及时了解彼此动向,提高作业效率。

屏幕上,距中国霍尔果斯口岸仅15公里的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一派繁忙。过境中国进口的货物从连云港装车运来,在无水港由窄轨换装宽轨,然后一路向西,驶往哈萨克斯坦和其他中亚国家乃至欧洲。

2015年8月31日,在中哈两国元首见证下,江苏省政府与哈国铁公司签署共同发展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和中国连云港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区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新项目签约,标志着中哈合作项目向纵深推进。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形成“双轮驱动”。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派驻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负责人陈勇介绍,以前那里除了荒山就是旷野。10年时间,“霍尔果斯—东门”已变成中亚地区最大的无水港。现在,无水港累计换装过境集装箱已经突破200万标箱。

无水港所属的哈萨克斯坦站名为阿腾科里,当地语意为“金色湖泊”,火热的跨境运输让这个名字愈发名副其实,也被哈萨克斯坦年轻人熟知和喜爱。“现在,不少周边村镇孩子考大学特意选择机械类专业,毕业后直接到无水港上班,而不再是远离家乡打拼。”陈勇介绍,无水港周边已配套建起小区、商场,不少职工也在这里安了家。

240531港口1

“两个国家,一个目标。”正是因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因为中哈两国共同努力,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才得以贯通。

“去年,无水港公司完成集装箱换装量30万标箱,同比增长12.78%,成为首个‘盈利之年’。”陈勇说,飙升的数字背后,是中哈双方的精诚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家间的界限,背后离不开开放合作机制的探索,“无水港使用的信息化系统,就是从连云港港复制的,大幅提升了场站的换装效率。”

作为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建设的双枢纽,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紧密合作,充分发挥东西联通、双向互济作用,不仅做好中国联通中亚乃至欧洲的桥梁,更将连云港口岸前移,将港口搬到了中亚诸国的“家门口”。

“连云港是哈萨克斯坦出口小麦过境中国的唯一离境口岸,之前受疫情和海运价格飙升的双重影响,这项业务没能稳定运行,眼下我们正全力推动这项业务的重启。”苏立洋说,如果进展顺利,今年有望促成哈麦过境。

除了哈萨克斯坦小麦,近年来在基地集散的东西双向货物种类也明显增加。一列列火车疾驰,给中亚和欧洲送去了浙江的窗帘、山东的轮胎、日韩的汽车零配件,又运出乌兹别克斯坦的芸豆、钾肥,哈萨克斯坦的铁合金……物流的互联,带动了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互通。

“我们基地与哈萨克斯坦无水港形成海陆双枢纽,双方共建、共享、共同开放,这是中哈探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最鲜明的特色做法,在诠释丝路精神方面起到标杆和示范作用。”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恒学介绍,国内没有哪个城市像连云港这般,与中亚地区的物流联系如此紧密,经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西行东进的中欧班列最为稳定、安全和高效。

如今,以连云港港为出海口、以中哈双枢纽为中转平台、以班轮航线和中欧班列为运输载体的全程物流实现无缝衔接,港、航、路、园的陆海联运全程物流合作体系基本形成。据连云港新丝路国际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贵佳介绍,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发出的中欧班列已经拓展到中吉乌、中蒙、中俄、中土(跨里海)、中欧等6条班列精品线路,覆盖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的104个国际货运站点。

中哈04

跑出“一带一路”上的“标杆和示范”

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整齐地码放在堆场,一条铁轨向西延伸,在云台山下斑斓旖旎的如画风景中,一条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在此交汇,物流成线、服务成体。

在港区内行走,如同走进“钢铁森林”。在似庞然大物的万吨巨轮前,在排成小山一样的集装箱旁,在数十米高的龙门吊下,人会显得格外渺小。岸桥起重机驾驶员陈凤阳,在港口工作近20年。他轻推摇杆,驾驶室便径直悬空滑向轮船泊位上空40余米高的位置。从高处望向大海,天地辽阔,更显壮观。陈凤阳顾不上欣赏美景,他要和时间赛跑。最多一次,他一天装卸300个集装箱,平均两分钟完成一个。

奋斗,铺就一条发展大道。10年间,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已实现智能化调度、可视化生产、无人化作业、船站车直通,相比于传统的海运,中欧班列运输时间可以缩短一半,客户资金回笼效率提高40%。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户选择从连云港过境集装箱运输,展现了基地作为货物过境中转枢纽的价值。

在自贸区框架下,连云港港深入开展“保税+”“信息+”“监管+”等探索,创新举措中具有“口岸+班列”特色的占比近三分之一。其中,中欧班列“保税+出口”货物集装箱混拼新模式、进口粮食品质检验“风险分级”模式获国家海关总署备案,推动通关贸易更加便利。

为了更快地向哈方传递物流信息,提高物流运输效率,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先后有近10位外方人员驻扎工作,哈国小伙子马合江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过去出口基本是挖矿卖,进口也多是生活用品,买来就用,拆开能吃。”说着一口流利中文,马合江看到了变化,“现在的出口产品附加值更高,比如亚麻籽变成了亚麻油。”

240531港口9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港口,也没如此长时间地接触大海。”尽管马合江不太适应连云港的气候,但这并不影响他对连云港的喜爱。在他看来,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是中哈共建“一带一路”的榜样,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像这样的项目一定会越来越多。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根据2023年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与哈国铁公司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互联互通高级别分论坛”上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发展“亚太地区国家—中国—哈萨克斯坦”路线,合作建设哈萨克斯坦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发展跨里海运输通道多式联运。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阿克套港枢纽在未来将实现“三节点一体化运营”。

随着“融入长三角做足陇海线”战略实施,上海港、连云港港合作持续深入,“中欧班列+连申快航”产品应运而生,让源自中亚、欧洲地区的商品有了更多出海的选择通道。徐州、郑州、兰州等伙伴陆续加入国际货运版图,与连云港港合作打造陆海联运便捷出海口。

作为拓路的先行者、创新的实践者、开放的合作者,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不仅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合作经验,也在积极强塑内功,尝试涉足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业务,继续深化产业链供应链优势互补合作,力争做出特色、做出典范、做出标杆。

依托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这个平台,我市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不断深化同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全方位合作,在开放中发展,在竞争中成长,努力锻造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合作的版图,正不断扩大。中哈人民友谊,愈来愈深。

在基地工作的哈方员工,早已和中方同事处成一家人。每年3月下旬,哈萨克斯坦迎来他们的“春节”——纳吾热孜节。这一天,基地食堂都会做哈萨克斯坦特色羊肉手抓饭,让大家大饱口福。基地食堂大厨韦德宏介绍,哈方员工爱吃中国菜,大家早就不分你我。

山海不远,大道同行。10年时光,“一带一路”的神来之笔,把一个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现实。凭借着向东的“海上丝路”和向西通达的“陆上丝路”,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搭建起了互联互通的新平台,它牵起的不仅是一条横跨东西的物流大通道,更是中哈两国交流协作的友谊之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