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张明兴 钱凡雪)在70后、80后的记忆里,糖画是儿时的“奢侈品”。如今,一支栩栩如生的糖画则成为唤醒人们记忆的“文创产品”。
过去小摊小贩沿街叫卖,难觅旺铺街头。现在,热门街区盛邀特色摊主入驻壮大夜间经济。
在海州区盐河巷,有个摆糖画摊的师傅,熟悉的人都喊他时叔。街区里每天来往的游客很多,有人来了兴致,便走到时叔的摊位前拨动转盘,木头指针指向哪个图案,时叔就立马开始依据图案为客人“作画”。
用勺为笔,以糖为墨。时师傅用圆勺舀起熬制的糖浆,以腕力带动勺子游走,犹如画笔一样随意挥洒在光洁的铁板上,提、顿、收,一气呵成,一个栩栩如生的糖画便做好了。
“糖画虽然看似简单,实则讲究也不少——熬糖、温度把控、定型、图案贯连,都需要长久的练习,才能让糖画好看、好吃、好玩。”时叔说,他的目标客户是外地的游客以及孩子群体。
“现在我也针对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来学习。”近40年的“挥毫作画”,面对新图案,时叔只需要构思临摹几遍便能掌握。
既有传统文化魅力,又有时尚新潮元素。从傍晚一直到深夜,时叔的糖画摊前始终会吸引来一批批客人。“不用担心晚上没有客人,盐河巷一到晚上才迎来最热闹的时刻,大大小小的摊位都支了起来,这才是夜生活。”采访的两个小时里,时叔的摊位前很是热闹:有游客停留拍照打卡,有儿童拨动转盘喜提“大龙”……时叔用不锈钢箱子装着的冰糖也迅速被消耗。
“我这边的糖画价格并不高,简单的造型只要5元,复杂一些的略贵一点。”时叔介绍,过去他也曾在学校和其他地方流动摆摊,但是很难留住固定客源,为此他接受盐河巷的邀请,来到这摆摊,没想到生意挺不错的。“不光是我的摊儿,这条街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传统美食摊、手工艺摊等,都是传承很多年的老手艺了。随着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这里的夜晚又开始火热起来了。”时叔说,盐河巷除了两侧的店铺,还有夜市摊位18个、小吃车23个,这些摊位像是满怀创意的盲盒,藏着不期而遇的美好,不断提升着街区的烟火气。
小摊位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在民主路老街,灯光阑珊时,一个个微型摊位张罗出来,缠一圈氛围灯,支起折叠桌椅,再挂起标新立异的摊位招牌,时尚、新潮范十足。“都是今天现做的糕点,用料足、味道好,每天的成品都不够卖。”在糖果夫人的店门口,店主王女士的生意有些繁忙,老顾客们正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糕点。
漫步民主路老街,小吃、玩偶、饰品、书籍、鲜花等摊位用独具创意的风格,带起了“花式”摆摊的风潮,也为生活争取了更多的选择。摊主们通过“花式”摆摊,让城市多了氤氲的“烟火气”和“市井味”。
毋庸置疑,夜经济,一头连着老百姓的烟火气,一头连着业态消费集聚热点。
夜经济提质升级之路如何走?这样的问题对时叔来说过于“书面”,“我们就是靠点手艺、做点小买卖,能多吆喝点人过来买单就心满意足了。”时叔的话,很质朴。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景,需要更多人参与。
街区需要搭把手。街区可以把更多的特色民俗元素融入夜经济的活动设计中,打造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活动品牌,同时引导本土老字号品牌企业积极参与,打造一批体现本土特色的文创、纪念产品,提高街区的服务品质与吸引力。
政府需要算细账。表面看,夜市上经营的多是小商小贩小摊小吃,直接创造的经济效益并不多。但背后的几笔账需要细算:夜市带动实体经济和夜消费的账,文体旅融合的账,灵活就业和低成本创业的账……这些,都是夜市的撬动作用。算清楚了这几笔账之后,就得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