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记者 杨济泽 武娜 通讯员 郑非凡 张杨)从单纯服务老龄段到服务全年龄段,从仅仅是个“吃饭的地方”到变身多元公共空间……近日,连云港市连云区庙岭社区幸福朝夕服务综合体正式开放,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一个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温馨家园,也进一步构建了“全龄友好型社区”,让幸福的味道飘得更远。
社区食堂并不是新鲜事物,在连云港的许多社区早已有之,多是为了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就餐需求而出现。这家有别于大多数社区食堂的社区服务综合体究竟如何凭实力“出圈”?未来又该如何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小食堂里吃出幸福滋味
8月6日11时30分,幸福朝夕服务综合体的“为民食堂”迎来午间就餐高峰。
笔者在连云街道庙岭社区“为民食堂”看见,餐厅内装修现代简约,餐桌椅整齐排列,红烧肉、干炸带鱼、青菜炒肉丝、土豆烧鸡块、白菜烧豆腐、虾皮焖吊瓜……点餐区菜品荤素搭配一应俱全。前来就餐的居民络绎不绝,交谈声、碗筷声相碰中,升腾起浓郁的烟火气。
“中午选了一荤一素一汤,才花了几元钱,口味也很好,以后就在这定点吃饭了。”居民宋洪宾满意地说。
71岁的庞跃东日常独居,子女虽离得不远,但受工作所限,往往要一周才能聚一次。每顿饭“一人食”的量难以把控,渐渐成了庞跃东的烦心事。“为民食堂”开业后,庞跃东是首批前来体验的老年人之一,他还记得第一次来吃饭感觉很“惊艳”,当场就决定以后要成为这里的常客。多数前来就餐的老人和庞跃东的情况相似,也有老人日常并不为餐食烦恼,但为图热闹,享受多人聚餐的气氛选择前来就餐。
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日渐增长,小食堂里有大文章可做。
“早在2年前,我们在走访时了解到,辖区部分老年人存在就餐困难的情况。”庙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储旭说,庙岭社区的辖区面积为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24人。由于庙岭社区位于山坡地带,辖区628名60岁以上老年人中,相当部分面临出门买菜难的尴尬。经过走访,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超过200名老人表示希望社区能提供集中就餐服务。不仅如此,由于庙岭社区紧邻港口,辖区居住着大量港口工人和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中约300人有集中就餐需求。
结合前期调研与数据分析,庙岭社区工作人员逐步摸清了区域人流状况、社区家庭结构等信息,寻找合适的布局点和群众敏感的价格区间,对位置、数量等统筹规划。同时,社区食堂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在食品安全上下功夫,还需通过科学细化的营养学配比设置均衡化膳食餐品,为居民带来优质的就餐体验。
连云港市金誉餐饮是入驻庙岭社区“为民食堂”的民营企业。“食堂奉行利民、惠民的宗旨,严格把关原材料质量,精心烹饪美食,搭配爱心餐、营养餐,满足居民不同口味和需求。”负责人胡继军说,开业期间还采取充值送优惠活动,分别对60至79岁居民充100元送10元,80岁以上(含80周岁)居民充100元送20元,不仅让居民吃得便宜,也给他们提供了便捷和健康的餐饮服务。
开在社区里变为“长”在社区中
在社区食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当下,社区食堂如何既办出公益又办出效益?“把开在社区里的社区食堂变成‘长’在社区中的综合服务体,真正融入社区居民的生活和文化,才能持久健康运营。”储旭说。
按照这一思路,庙岭社区调整方案,将原定建设的社区食堂扩建为包含“为民食堂”在内的幸福朝夕服务综合体,并积极取得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将这一项目列入2024年连云区50件民生实事之一。从去年9月开工至今年7月,这座位于庙岭社区中心位置、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综合体逐渐成形,除拥有上下两层、可容纳120人同时就餐的“为民食堂”外,还打造了观影室、电子阅览室、友邻会客室、未成年人活动室、理疗室、日间照料室、协商议事室等一系列功能场所,满足辖区不同年龄阶段居民的多种日常需求,同时,社区与区法院联手打造了法官工作室和法务咨询室,为居民提供法律宣传和防电诈等服务,提高综合服务体在居民群体中的使用率和好感度。
规范化建设是社区综合服务体存在的基础。由于餐饮服务是综合体的核心功能,“四区、八有”便成了食堂需要具备的硬性条件。“四区”指的是一个食品加工制作区、一个选餐配餐区、一个就餐区、一个卫生洗漱区;“八有”即有一套实用的炊食器具、有一套满足需求的餐具桌椅、有一台消毒碗柜、有一台保鲜冰柜、有一台留样冰箱、有一套供暖降温设备、有一套电子监控设备、有一套消防器材。
不仅如此,社区综合服务体还是联结千家万户的“中转站”,这里时不时举办一些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居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区,感受邻里温情。
答好百姓需求这张“民生卷”
“造”一家社区食堂不容易,“养”一座社区综合服务体,更要面临许多难题。其中亟待破解的就是既要“开起来”,又要“开下去”。
“我们按照公建民营的思路,引入第三方餐饮机构进驻,打消了民营企业‘前期投入高、后期收益低’的顾虑。”
社区想借力,企业想发力。
“善使巧劲,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储旭认为,建设资金投入、服务力量配备等方面,不能全部由政府和社区包办,以场地租金、政府信用担保等为杠杆,吸引民间力量参与,探索社会资本投融资回报机制,方能实现多元共建、多方共赢。
照此逻辑,在各项硬件齐备的基础上,企业相当于“拎包即住”,只需延伸其原有服务,业务面并不复杂;另一方面,社区食堂的引流功能也能提高企业或餐厅的知名度;对社区来说,无须另起炉灶就能让市民享受到家门口的实惠服务,减少管理压力。
从长远看,民营企业承接“社区食堂”,达成的是百姓、政府、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而这一理念也得到了第三方企业的认可。胡继军认为:“时间久了,相信社区食堂会给我们企业积攒口碑,带来引流。企业要回馈社会,社会才会反哺我们,社区食堂就是这个沟通的窗口。”
“老百姓的幸福感才是检验社区服务的最高标准。”储旭认为,社区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场所,社区规划与建设的出发点是基层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幸福朝夕社区服务综合体的建设遵循民生视角、用户思维,将来还要进一步细分人群、细分领域、细分需求,新增硬件、优化软件,努力构建功能更加完备、服务更高质量的家门口“幸福圈”,答好百姓需求这张“民生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