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城市记忆 | (连云港)浓缩在“山海石城”里的“东方大港”故事

【连网】(记者 张晨晨 通讯员 苏笑)很久很久以前,巍巍云台山脚下,浪打山石,山拦巨浪,当地人们苦于山海“隔阂”久矣,平地难有,石头却常见,年复一年的困窘迫使人们在山与海之间用一块块石头筑成了一座石头之城,故而,依山傍海的江苏连云港连云小镇也自然成了货真价实的“山海石城”。

连云港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为“连云港老街”),坐落于后云台山的环抱中,石头“堆砌”而成的小城,因为历史机缘,遍布欧式、日本协和式、中西合璧式的古典楼房,晨曦光影笼罩下的石城,法国梧桐树遮盖的浓荫石街,开埠之初船的鸣笛、火车的汽笛、飞机的隆隆声在耳畔回荡,置身其中,身心的疲惫都会抛到九霄云外。

忙里得闲,不妨一起漫步这座石头城,从中山路走到胜利路,听听山海石城的老故事,感受“从前慢”的闲暇和惬意。

gb09文化24

“悠悠大港”见证百年变迁

连云港老街,是繁华城市背后的一抹深褐色。老街的布局是中国传统的街巷格局,四合院形态——山城、石街、石房,老街在此静静守望,托举起连云港的悠悠岁月。

老街原名老窑,是黄海之滨的一个小渔村。据当地大户朱氏家谱中记载,明代有朱姓兄弟二人流落至此烧窑,因而得名。朱家在此开枝散叶,成为老窑村的望族,清末至民国时期,就连附近的山林也都是朱家的产业。94岁的朱炳美曾担任临海路小学校长。他介绍:“当年朱家祖上烧窑,从老窑的东山到西山共建360座炉窑,烧制的成品木炭大部分经京杭大运河运到京城供皇宫使用。到上世纪80年代,山上的灌木丛中还能看到倒塌的炉窑。”

1932年,陇海铁路局决定在老窑开筑新港,定港名“连云”。随着港口的建设,铁路、公路陆续通达老窑。而“连云”这个好听的名字,来自于时任陇海铁路局局长的廖秋杰。他认为港口落成后,不能再叫“老窑”如此之土的名字,便各取港口北面连岛和南面云台山的首字,拼成“连云”之名。自1932年至1937年,老窑地价倍增,前来经营投资的客商络绎不绝,各机关、金融、商业等机构都在此设立分支机构,大街两侧商埠鳞次栉比,小渔村渐成滨海城镇。

实际上,孙中山先生早在《建国方略》中,就列“海州”港为中国急需建设的四个二等海港第二位。1933年,孙中山的宏大构想开始实施,而实施的地点就在昔日的“老窑”、连云港老街。开始建港后,小渔村逐渐热闹起来,并逐步形成连云港老街。

老街至今保留着完整的民国时期的街道、巷陌体系。建筑均为全石建造,建筑风格多为中西合璧——十三道房、日本协和式洋楼、农民银行、上海大旅社、朱家大院、果城里民国建筑群、海军司令部、八台、连云影剧院、连云车站、石板路等建筑至今保存完好。

老街的标志性建筑——连云港钟楼,建于1933年,原为连云港港口和车站的共用办公楼,它呈现为西式平顶建筑,通体粉白,历经沧桑却依然屹立,远眺或是近观,总能给人以无穷的思绪。而位于连云火车站的东半部,就是陇海铁路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分为室内与室外两个部分——室内展厅以时间为线索,尽数陇海铁路连云港段的修筑历史、发展历程;室外部分以公园景点的形式呈现,在老连云火车站站前广场展示三个实物火车头,分别代表着蒸汽机、内燃机、电气化三个火车发展的不同时代。

gb09文化22

“漫漫石路”镌下建筑之美

连云港老街,是一部“石头的史书”。翻阅史书,果城里的西洋美、连云港人民影剧院的一体美、上海大旅社的结构美,与光影交织跃然纸上,书写美的典范。

小镇上的中山路,是连云港市第一条石板路,也是江苏省最长的石头路,由二十五万块青石板铺就而成,东起镇东水塔,西至庙岭山,全长六千米,有“港口第一路”之称。胜利、临海、云台三条路是荷兰人用一块块石头沿着山坡铺出的石路,其间的石块比中山路的小很多,云台路坡度最大,可达二十度以上;紧挨云台路的就是临海路,临海路坡度较小,因此路两边分布了学校、商店和机构。铺路的石头,被岁月打磨得圆滑光亮,踩在上面,脚下发出轻轻而有韵律的“哒哒”声,不禁让人心中泛起一股宁静、幽远的情思。

沿着漫漫石路踱步,便来到了老街,“依山就势,沿路就街”的老街上,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街石巷、石桥石栏,仿佛置身于“石头世界”。石头城里,石头建筑,石墙遍城,轻抚石头墙,仍能清晰地看见当时的砌筑方式与形成肌理。地处胜利路的上海大旅社,是一座小巧玲珑的长方形四合院,院子地面、墙体皆使用石材。最典型的石头建筑莫过于连云港人民影剧院了,前身是上世纪30年代所建的“同乐”戏院,采用石头到顶的建法,八百多平方米的建筑,四面墙和门楼都是清一色的石头。

上百年的老石塘上青藤山草、树木野花随风摇曳生姿,果城里的民国特色建筑、日式协和风格的旧民居在静默着,游客们在雨中穿行,烟雨蒙蒙中的石城更得妩媚动人。

gb09文化23

“华丽蝶变”留下诗和远方

连云港老街,是无数人的“精神原乡”。它见证了连云港一个东方大港的历史变迁,步入其中,可静思,可久坐,可遐想,可体悟。而对于很多老街走出去的百姓而言,背靠后云台山,眼前就是辽阔的大海以及巨轮码头,踩着那条石板路,仿佛又回到了山海石城当年兴盛的模样。但曾几何时,老街经历了一番从“繁华”到“沉寂”的岁月迭变。

直到自2011年起,连云港老街的保护性开发得到市里高度重视,并纳入连云区委、区政府的议事日程。2013年,以“陆桥起点、老窑港埠、山海石城、中西杂糅”为特色定位的老街修建性详细规划,获得连云港市委市政府批准。很快,它便跻身江苏十大历史名街之一。

近年来,老街以历史发展为脉络,以山海石城资源为基础,围绕游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断深化文旅产业融合,打造了一系列精品项目——统筹新建和复建了8个文化展馆,打造全市非遗基地,助力夜间文旅消费商圈打造。街区还积极推出了多元化、复合型夜间休闲消费业态——梧桐树下夏日挽风集、文化展馆夜游、传统木艺手作等体验,引来一大批“反向旅游”的年轻人。

随着文旅事业的不断发展,由于在审美经济中的特殊作用,以公共艺术为载体的街区更新模式被社会所重视。从去年开始,江南大学还启动连云港老街艺术共生计划,通过老街文化的创意开发、场景刻画、形象构建等方式营造热点话题和再造老街形象,打造沿海地区具有民国格调、滨海风情、石城特色、艺术氛围的人文旅游向往之地。“连宝”形象就是本次计划的成果之一——其形象是一朵云,她取“连云”之名,含“新生”之意,故谓之“连宝”。连宝是寄情于老街的精灵,她通过情感传递让老街焕发“活力”,重塑“新生”。

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省文化和旅游消费便捷支付示范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时至今日,老街已经获得无数荣誉。而近些年,老街胜利路片区保护更新二期还入选城市更新第一批省级试点项目;民俗工艺馆入选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这些成果的孕育而成,使这座老街成为年轻人最喜欢的公共艺术街区和最具感染力、号召力的人文旅游向往之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