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刘蔚 杨开林 张新语
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数字化调度中心内,一块60多平方米的蓝色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中哈基地与“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之间紧密相连的生产脉动。
“大屏上的数据,都是由我们部门负责提供的。”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生产操作部调度班长成飞介绍,这块大屏从2022年6月份投入使用,相当于整个基地调度指挥的“智慧大脑”,通过这块屏幕就可以与遥远的哈萨克斯坦无水港实现业务联动、信息共享。
成飞坐在数字化调度中心的操控台前,只需轻点鼠标,中欧班列的路线、货物的运输状态便一目了然。这种前所未有的直观感受和精准控制,得益于基地打造的“数字班列”的强大支撑。“我们依托‘中哈智能场站’这个系统,构建了一个覆盖物流运输全链条的智能化管理平台。”成飞说,该系统集成了大数据、物联网、GPS等技术,可实现集装箱全流程查询、网上申报等多项功能,每一项都精准对接基地生产作业需求。
屏幕上,距中国霍尔果斯口岸仅15公里的“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一派繁忙。过境中国的进口货物从连云港启程,经过无水港由窄轨换装宽轨,一路向西,驶往哈萨克斯坦或直抵中亚乃至欧洲腹地。值得一提的是,无水港所采用的信息化系统正是从连云港港复制而来,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换装效率的提升,还成为中哈两国间深厚友谊与紧密合作关系的见证。
另一边,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内,来自日韩国家的汽车配件通过水运抵达场站。集装箱从船上卸下到装上火车,整个流程仅耗时不到15分钟,成功实现了“船车直取零等待”的高效作业模式。这样的便捷,直接将国际集装箱的过境时间从原本的4天以上缩短至1天以内,每个集装箱的费用节约了约60%。
“其中,基地自主研发的轨道式龙门吊远程操控系统功不可没。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实现一个人同时操控3台机械,作业效率是原来的3倍。”成飞说。据悉,这也是全国首例铁路双线作业的远程操控系统。
过去,物流运输中常常存在信息不对称、流程繁琐等问题,导致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而现在,随着基地对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大力推进,系统通过一键操作就能实现货物信息的自动录入、精准匹配和实时跟踪,极大地减少了人工干预和错误率,为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
10年来,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已实现了智能化调度、可视化生产、无人化作业、船站车直通。以数字化手段构建的全流程物流合作体系,打通了港口、铁路、航运、通关等关键业务节点,也为中哈联动发展打通了“任督二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