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激发“无废园区”新潜能 打造绿色生态发展示范标杆

【连网】(通讯员 毕建宇)盛夏时节,漫步连云港徐圩新区,别有一番韵味。阳光和煦、海风徐徐、野鸟翩跹、鱼群畅游,不远处,装置林立、银罐生辉,密布的管廊合纵连横。在这里,碧海蓝天与“钢铁森林”交相辉映。

自“无废城市”建设以来,徐圩新区积极推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开展“无废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园区工业固体废物治理能力,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推动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打造绿意盎然的现代工业画卷。

微信图片_20240822130345

推进源头减量化实践 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徐圩新区坚持按照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的原则,以石化产业链延伸及配套服务为导向,不断固链强链,推动区域间、区域内以及产业间循环经济发展。按照“油头化尾”原则,盛虹炼化一体化产生的芳烃,供应虹港石化生产PTA、卫星石化生产苯酚丙酮;在精细化工园区,主要原料由园区上游企业提供,构建了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基地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条。目前,园区基础原料就地转化率70%以上,产业关联度85%以上,实现了石化园区内资源高效配置利用。

同时,徐圩新区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工艺设计、废物代谢等多个环节促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达到高效利用能源物料,确保做到增产不增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徐圩新区近年来相继获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国家绿色工业园区、中国智慧化工园区和江苏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徐圩新区已成功引导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并完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申报,正在积极推动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无废工厂”建设,助力实现化工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微信图片_20240822130354

拓宽资源化利用途径 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近年来,徐圩新区为有效解决产废量较大的粉煤灰、污泥等一般工业固废利用处置问题,开展了一般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研究工作;针对园区高硬度高碱度生产废水,开展化学结晶造粒项目建设,相较于传统石灰法,大幅减少污泥产生量;聚焦园区产废大户,坚持因厂施策、突出重点、靠前服务、主动作为,推动配套建设废碱液氧化装置,实现危废处置量达4万吨/年,废碱液处置后可再生回用至企业,大幅提高了危废园区内处置能力及危废综合利用率。

围绕“变废为宝、就近利用”的原则,徐圩新区积极谋划并推进1.5万吨/年废催化剂综合利用项目,待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石化基地内废催化剂资源化利用。园区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能力后劲十足,在提高危险废物区内消纳水平的同时,促进危险废物园区内综合利用率逐年增长。

更为重要的是,徐圩新区的绿色发展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研究生态环境课题的清华大学研究生到这里来参观,这里正在成为新低碳技术的‘试验场’。”清华大学科研团队驻中心执行主任张挺耸介绍,“聚焦氮氧化物近零排放、VOCs高效治理、二氧化碳捕集及资源化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我们和徐圩新区共同研发了高效脱硝催化剂,目前已成功应用于虹洋热电和公用工程岛脱硝处理装置。”

微信图片_20240822130318

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 答好生态和发展多选题

在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南边,无人机航拍下的达标尾水净化工程,仿若一条嵌着蓝宝石的绿丝带。这是一条长约2公里的特殊河道,在这里可以看到成片的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还有青脚鹬、黑水鸡等各种鸟类栖息于此,和石化基地浑然一体。

这片湿地是徐圩新区为实现石化园区工业废水生态化排放建设的生态安全缓冲区,通过建设达标尾水净化工程,让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达标排放的尾水经管道流经稳定塘、曝气塘等载体,并通过潜流出水进入多级多槽表流湿地,在植物、微生物及基质的联合作用下实现来水深度净化,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结合企业产废特点,徐圩新区采用“集中+自建”两级危废处置措施,在配套集中处置设施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基地内产废大户自建固废处置利用设施,降低危废跨区域转移风险。坚持“因地制宜、就地消纳、能力匹配”工作思路,徐圩新区正在谋划、新增一批危险废物处理设施,预计可新增危险废物处置能力7.18万吨/年,最大限度做到危险废物处置不出园区。

“绿色是徐圩新区最亮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这颗生态明珠。”徐圩新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中,新区率先编制印发了《徐圩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行动计划(2022-2030年)》,建立了石化园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指标体系,形成了东陬山森林公园、云湖、香河湖、古泊善后河、埒子河口等“一绿两滨六湖七廊”生态多样性保护空间。

微信图片_20240821095858

东方白鹳、震旦鸦雀……越来越多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在徐圩新区频频出现,见证园区生态蝶变。截至目前,共记录鸟类15目40科120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11种,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

下一步,徐圩新区将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打造无异味化工园区示范标杆,为“无废城市”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持续夯实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绿色支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