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新农人”接棒深耕沃土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连网】(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王艳 邵培源 殷开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其中,人才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第一资源。“新农人”群体迸发出敢于创新和勇于尝试的闯劲、钻劲与巧劲,为广袤乡村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江苏连云港,一大批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新农人”正活跃在广袤的田野上,为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gb29深读03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新答卷

近日,位于海州区西郊的田野间一片郁郁葱葱,水稻正攒着劲儿拔节生长,85后“新农人”徐荣已连续两天扑在田埂上,巡看无人机飞防作业。两台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操控下,在稻田上低空飞行,将防治药液均匀喷洒在水稻上,短短十几分钟,便完成数亩稻田施药。

眼前的徐荣,剪着一头干净清爽的短发,娇小的身躯,很难让人把她跟身后成片稻田主人的身份联系到一起。当然,她的身份,不仅仅是这片千亩土地的承包人,还是苏北地区第一家无人机植保合作社的组建人。

“传统的种地方式非常辛苦,最累的就是打药、施肥,一桶药三四十斤重,身上背着,田里又不好走,一亩地要打半天,但是无人机作业速度特别快,而且效果还特别好。”6年前,徐荣在南方城市考察,看好无人机植保,一口气买下6台无人机。在推广实践中,徐荣越发觉得无人机可以解决很多地面植保机的痛点,于是牵头成立了荣邦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组建了一支专业的植保飞防团队,这些年来培养了近百名飞手。

“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在投身农业的这几年中,徐荣不断学习摸索,2020年,她在海州区浦南镇承包了1039亩土地,打造全程机械化示范田,主要产品也由普通的食用稻谷转向新型特色的稻谷,种植纯生态有机五彩稻米。

她组建的社会化服务团队现有成员270人,拥有无人机70台,拖拉机、收割机各100台,能服务12万亩土地,提供耕种管收全环节服务。“新农人”贵在拥有新思维、新理想,敢想敢做。这两年,徐荣将服务链条延伸到产前农资采购和产后农产品销售等环节,实现了集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流通销售等于一体的产业链全覆盖。

gb29深读04

“新农人”为乡村全面振兴添活力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青年大量涌向城市,在农村种地的大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谁来种地”这个问题,说到底就是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什么人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建设现代农业,首先要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而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化解“谁来种地”之忧的根本举措。

连云港市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站长路辉介绍,“十四五”以来,连云港市以加快培育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为目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着力培养能够扛起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人才。

经过多年努力,一大批“新农人”活跃在广袤田野上,在连云港市乡村投资兴业,正在成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打造未来农业农村新形态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加入给新农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灌云县祝井玉通过成立浅水藕种植合作社,带领全村1500多名剩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业,脱贫致富,获“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称号;东海县刘周平成立兄妹种植合作社,从事粮食等农产品生产,经营面积1700亩,其中,粮食作物1200亩,特色水果500亩,带动身边村民共同致富。

gb29深读01

从“新农人”到“兴农人”

时代的变迁带来了农业从业者的变化,从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到“新农人”,他们都以农为业,但又有所不同。传统农民是一种被动烙上的“身份”,他们凭经验种地,靠体力赚钱,经营规模较小,生产效率也不高。

但新型职业农民、“新农人”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相较于传统农民,无论是劳动生产效率还是经营规模,都大大提高,更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生产和产业发展需要。他们以发展现代农业为自己的事业追求,是现代农业经营的主导力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体。

1995年出生的王洪业,在水稻机械育秧行业已经摸爬滚打多年,组建的连云港田管家腾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以服务中小农户为己任,针对不同群体,主要采取全托管、半托管、单项式三种模式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稻麦两季协议服务面积近11000亩,其中小农户面积近7000亩。通过全程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每年每亩节约作业成本近100元、增收近100斤。

同样是90后的“新农人”许睿,搭上互联网快车成立了灌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立足本地特色农产品,实行线上线下联动发展,主销菌菇、大米、粉丝、大闸蟹等灌南农副产品,品类达30类200余个品种。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宣传促销农产品,利用“小视频”“网红直播”“社交电商”等方式对农产品进行包装营销,探索出“农户+专业合作社+公司+地方馆+消费者”农产品流通新模式。曾创下3小时销售螃蟹60多万元、单次活动销售菌菇产品120多万元的骄人业绩。

每一位“新农人”都有着精彩故事,就这一群体而言,他们朝气蓬勃,知识丰富,视野开阔,不再被土地束缚,在农业全产业链各环节上各展所长,各尽其才。

“‘新农人’往往对于新科技、新事物有着天然的敏感性,他们敢于大胆尝试运用农业新技术,自觉运用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是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的拥护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者和推广者。”路辉表示,很多“新农人”都有着较深的乡土情怀,原先在城市拥有体面的工作,有的还小有成就,但怀着对农业、对土地特别是对故土的深厚感情,带着奉献农业、振兴农村、帮助农民的初心,跨界成为“新农人”。

gb29深读05

铺好“兴农路”要迈过哪些坎

当前,返乡入乡的“新农人”正在成长为新时代的“兴农人”,成为建设高水平农业强省的生力军。谈及未来的发展,不少“新农人”都表示,有信心但也有困难、有期盼。

现在的农民已经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现在的农村不仅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更是干事创业的舞台,只要敢为愿为善为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在徐荣看来,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但是,知农爱农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不好好学习就回家种地”的片面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另外,随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持续推进,成块大面积的流转越来越难,而且流转费用较高,合适的土地资源难以保证。

“新农人”潘亚辉此前从事物流行业,带领一帮人在物流领域做得风生水起。在乡土情怀的促使下,2019年,他回到家乡南岗流转了100亩土地,正式成为一名农场主,其中20多亩地用于草莓种植,其他的进行小麦、玉米、大豆等传统粮食种植。

“头两年接连亏损,让多年的积累打了水漂,那个时候的状态还是挺狼狈的。”回想起返乡创业的头几年,潘亚辉坦言,投资农业是一个起伏不定的经历,真正经历起来,还是挺熬人的。农业是弱质产业,项目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叠加,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工作试错成本很高。乡村产业看着很美好,但现实“骨感”,融资难融资贵、农业设备抵押贷款难度较大等问题长期存在,还有技术指导、专家对接等问题在生产环节也普遍存在。

乡村振兴期盼具备新商业理念、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农人”,而“新农人”也期盼在农村这片土地上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农人”来到乡村,需要一片成长的“沃土”。农村基层组织要为他们积极创造宜居宜业的外部环境,要对“新农人”进行帮助和引导,为其构建配套培训体系,出台人才支持政策,实施产业扶持措施,从而与“新农人”带来的新生产方式紧密结合,在农业产业形态上进行创新,在农村经济业态上实现升级,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快速转变,也为乡村发展装上“新引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