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赣榆:岛上赶海忙,田里遍地黄,金秋十月“丰”光好

【连网】(通讯员 司伟 柏凯南 曹莹 王佃亮 黄泽)金秋十月,走进江苏连云港赣榆乡村、田野,漫步海边,乘船游岛,处处可见忙碌的身影,迎面而来阵阵谷香,放眼望去漫山瓜果摇曳……赣榆区地形条件优越,沿海、山区、平原各占1/3,近年来,赣榆区形成东部沿海设施渔业、中部平原精品粮油、西部丘陵特色林果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秋色绚烂大地,丰收悦满人间,赣榆区“三分天下”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为群众送上“金”喜大礼包。

图片1

神路寻“鲜趣”,赶海不停歇

手持小桶、脚穿皮靴、头戴渔夫帽,妥妥海边渔夫的形象映入眼帘,登岛的游客们“全副武装”,准备开启一天的岛上“寻鲜记”。

“我们抓了满满一桶,有螃蟹、海螺、还有小鱼,太激动了,孩子也非常开心。”来自徐州的一家三口欣喜地分享自己的赶海体验。

秦山岛,宛若一把横卧海天之间的瑶琴,在海风的吹拂下,千百年来弹唱着幽思怀古的旋律,吟诵着涛声依旧、云海万里的浪漫诗篇。秦山岛素有“秦山古岛 黄海仙境”美誉,岛上生态景观资源奇特,有秦山神路、棋子湾、奶奶庙、徐福井、秦山茶铺等20余处主要景点,其中秦山神路、将军石、海市蜃楼三大奇景并称为秦山岛“三绝”。近年来,赣榆区重视旅游资源开发,神秘的秦山岛逐渐在人们面前揭开面纱,今年正式对外营业。

下午3点多,随着海水渐渐退去,秦山岛的另一奇观“神路”慢慢显露出来。秦山神路全长约2.6公里,是中国最长的海中神路,更是难得一见的海蚀奇观。潮水退去,留下的不仅是裸露的礁石和细腻的沙滩,更是无数天然野生海产品。靠山红螃蟹横行霸道,海螺静卧沙间,游客们挽起裤腿,手持小桶和夹子,化身为赶海人,亲自体验从捕捞到收获的喜悦。捕捞的收获,直接转化为餐桌上的美味。新鲜捕捞的海鲜,经过简单的烹饪,便能激发出最纯粹的海洋风味。

在秦山岛的“赶海潮”,游客们不仅实现“海鲜自由”,还能饱览岛上奇特的自然风光,赣榆区文旅集团在琴岛码头的观海阁特地设置了秦山岛通关文牒打卡记录活动。小朋友们瞪大眼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印章,一枚枚精美的通关文牒印章整齐排列,上面印刻着赣榆、秦山岛、奶奶庙、徐福东渡、受珠台、神路等文字及图案,每一枚印章都写满了故事,印章的每一条纹路像是向游客诉说着中华五千年的沧桑变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据秦山岛景区负责人介绍,国庆节以来,秦山岛景区日均游客接待量1.2万人次,其中秦山岛岛区日均接待量1300人次。景区为游客在景交、客船、餐饮、住宿、医护、志愿者引流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同步在抖音开启景区直播间,为游客答疑解惑,最大限度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图片2

金秋稻谷香,“丰”景美如画

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稻谷粒粒饱满,一束束稻穗被压弯了腰。眼下,赣榆区40多万亩的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广大种植户利用晴好天气组织机械收割,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农机手操作着联合收割机在田地里进行水稻抢收作业,田边运输车及时将收割的水稻装车,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今年,赣榆区共播种水稻40多万亩,通过统一选用优质稻种,加上高效的水肥管理,使得水稻产量持续走高。同时,还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今年水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我今年种植水稻500多亩,现在收割机正在收割,预计三天就能全部收完,亩产在1600斤以上。”塔山镇水稻种植大户张来胜高兴地说道。

图片4

北纬35度果实,冰糖心超甜

阳光、沙砾、海洋相互交融,这片离海最近的苹果园所产出的苹果口感爽口、甘甜宜人,一口下去,又脆又甜。

北纬35度的阳光,照射充足,气候适宜。经过一年的酝酿,赣榆区石桥镇的苹果园里迎来了丰收果实的甜香,吃上一口,更是让人心甜。

赣榆区石桥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且富含多种矿物质,为苹果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石桥苹果种植历史已有50多年,主要分布在白石头、大温庄、东温庄、大庄子等村,以红富士、美国8号、嘎啦乔纳金等品种为主。

石桥苹果以其独特的“冰糖心”而闻名遐迩,这里的每一棵树皆采用露天管理方式,并经过精心修剪,使其拥有足够的间距享受阳光,确保每颗果子都能在阳光下充分吸收养分。

金秋十月,石桥苹果扎堆来袭,一树树的累累果实,去果园亲手采摘,成为苹果季的正确打开方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