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记者 周莹 通讯员 连发)电商信用监管制度体系日臻完善,江苏省内首推“两书同达”、异地信用修复“不见面”办理等创新之举;
不动产登记领域革新模式,以综合受理、随机派件替代“单一业务属地审核”,实现“全市通办”,便利度再升级,此模式亦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立即解决、问题清零”难题会办机制,荣膺2024年度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
商贾云集之地,必是百业繁荣之所;要素涌动之时,方显万象更新之局。营商环境,犹如集聚发展要素的磁石。近年来,江苏连云港不断加码城市创新政策供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竭力培育创业兴业的沃土。
环境优化 企业感受暖意
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个汇聚400余家企业负责人的企业服务微信群。群内,企业一有反馈,连云港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立即响应,相关部门负责人迅速解决问题。
“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企业提出问题,我们都会尽快反馈,最迟第二天一早也会给出解决方案。”连云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万军,负责“立即解决、问题清零”指挥部的日常工作,他深知,群内企业反馈的皆是急难愁盼之事,解决刻不容缓。
这是连云港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政策供给。2024年,连云港市政策供给持续加力。在落实省级以上民营经济相关政策的同时,出台《连云港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提出23条具体举措。并相继制定《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2024年连云港市中小企业政策“益企通”》《全市工业企业降本增效若干措施》等系列配套政策,政策供给更加充实。
同时,连云港市各部门积极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为市场主体发展注入信心。全市171项“免申即享”事项已兑现财政奖补资金3.19亿元,惠及企业2.48万家次。
强化创业政策扶持,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15.62亿元,其中个人贷款最高额度5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最高额度300万元,并按规定给予财政贴息。
此外,连云港市还精准推送各类涉企政策,汇聚惠企政策2200余条,实现涉企政策主动推广和精准送达服务97.4万余次,助力企业完成线上融资47.4亿元。
方便快捷 好环境赢得好口碑
赣榆区聚焦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助力30余个工业项目办理不动产权证,其做法获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表彰,成为2024年度“强化企业服务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2024年,赣榆区不断创新营商环境机制,让优良环境成为发展的金字招牌。
这是连云港市各县区积极落实“非禁即入”政策的一个缩影。2024年,连云港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企业登记、营业执照全市一窗通办,在全省首发跨县区“一照多址”营业执照,此案例入选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典型案例。全市经营主体总数突破78万户,其中私营企业达19.5万户。
连云港市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聚焦“不见面、不对应”,推进社保卡保障、企业信息变更、残疾人服务等多个市级“一件事”改革,全市国家和省定“一件事”办件量超53.3万件。
——“综合查一次”改革持续推进,“一码管源头、一单管规范、一端管公正、一表管服务、一册管合规”,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全市36个部门853项检查内容整合为133个检查场景,全年归并减少重复检查1.8万次,降幅83%。
——智慧数字赋能,打造连云港“E港通”口岸一体化智慧服务平台、多式联运“一单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提供口岸业务办理服务41项,拥有注册用户2000余家,信息覆盖率达90%;推进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依托自贸区政策优势开展服务便利化创新,开展车船直取、抵港直装、一单到底、铁路箱下海等新模式,精准实施“量价互保”“一船一议”等收费政策,实现多方互利共赢,累计为客户降本超1亿元。
信用是企业发展的金字招牌。然而,因对政策不熟悉,港城部分企业信用受损。为此,连云港市在省内率先出台《连云港市高效办成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专项行动方案》,开展信用修复“助企”提升行动,推广“两书同达”、异地信用修复“不见面”办理、信用修复帮扶代办、修复“直通车”等创新做法。连云港市信用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连云港市通过打造“信易贷”“信用+综合查一次”“信用+不动产登记”“信用+计量智慧监管”“信用+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累计共享信用信息30.2万条。
少干预多服务 系统化优化环境
化工园区,关键在于基础设施的集成。走进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炼塔林立、油库巍峨,管线如蛛网般密布,令人叹为观止。作为重点园区配套项目,公共管廊于2013年4月启动建设。洋井管廊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徐圩新区石化园区公共管廊已建成投用里程超50公里,实现石化基地主干路网全覆盖,承载园区重大产业项目物料管线达1000余公里,投资建设蒸汽管线30余公里。
近年来,连云港市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加快城市和工业园区综合服务配套项目建设,持续降低重大项目落地成本。
针对企业人才成本高等发展难题,实施“连云港市‘百企千才’支持计划”,升级人才服务平台,完善人才公寓、公共电动自行车等基础设施,为人才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聚焦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在全省率先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结合地区产业特色,举办全国新医药技术博士后学术论坛,将连云港市石化产业基地打造为“首批省级专家服务基地”,进一步增强对全球英才的吸引力。并为来连企业家和相关人才提供专属服务,在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提供诸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