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通讯员 曹莹 司伟 李小龙 宋祥 张永喜)“樱桃千万枝,照耀如雪天。”春寒未尽,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镇的樱桃大棚已迎来盛花期。如云似雪的樱桃花不仅妆点了早春田野,更承载着当地农户的致富希望。通过智能大棚技术,这里的樱桃实现错峰上市,亩均收益达传统种植的3倍。
樱桃花开“春意浓”,大棚经济“果香溢”
走进赣榆区厉庄镇谢湖村樱桃种植基地,一簇簇樱桃花缀满枝头,种植户们正忙着给樱桃树梳花授粉松土,据了解,通过智能控温,大棚樱桃树比露天种植的樱桃树早两个月开花,果实成熟期也同样提前,五一前后大棚樱桃就能上市,通常一斤能卖到60元左右。
高级农艺师宋忠党表示,“谢湖大樱桃2011年就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近年来我们重点推广矮化密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控产提质,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作为江苏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甜樱桃生产基地,当地政府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现已种植樱桃8000亩,其中盛果期6000亩,辐射带动周边种植面积15,300亩,年产优质樱桃超万吨,年产值破亿元。全镇建成电商直播基地,通过冷链物流将樱桃销往北上广深,带动2000多农户年均增收4万元以上。
赣榆区厉庄镇宣传委员李小龙告诉记者,“我们将樱桃产业纳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并组织农科院专家结对帮扶,常态化举办樱桃种植技术培训。今年园区大棚将实现数字化物联网管理全覆盖。”
樱桃花开“美丽经济”,大棚种出“甜蜜事业”。在科技赋能与政策护航下,该地区的樱桃产业正朝着规模化、品牌化迈进,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满棚蔬果“争春忙”,采摘、短线游受热捧
春寒料峭,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的温室大棚却暖意融融。红彤彤的草莓、多彩的西红柿,处处一片丰收的喜人场景。当地创新打造的温室蔬菜大棚产业发展基地,激活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开创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采摘园内,一串串饱满的、五彩斑斓的西红柿在藤蔓上摇曳生姿。美丽的直播网红正在直播介绍成熟果实的口感,大棚里一片生机盎然,果蔬飘香四溢。
在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大朱旭村采摘园,看到标准化温室蔬菜大棚映入眼帘,大棚里一派忙碌景象。村民们忙着授粉追肥,串串西红柿挂满枝头,红彤彤的草莓“躺平”在田垄间。游客们提着篮子,穿梭在垄间,亲手采摘新鲜的草莓,感受田园乐趣。现场呈现出一幅乡村产业振兴的美丽画卷,勾勒出“春忙丰收”的喜人场景。
市民宋冰冰说:“趁着周末带着一家人过来体验一下采摘乐趣,在这里拓宽了孩子的视野,了解到了农作物的生长历程,同时也增加了亲子感情。”
赣榆区青口镇大朱旭村充分发挥优越地理位置优势,占地面积50亩,以242省道为轴,将该地块及242省道北侧地块发包给有经验种植大户。由于经营不善,后村集体与其家属协商收回,并继续投资建设温室大棚,将南北两侧打造设施继续开发农业采摘休闲一体的特色产业。
连云港赣榆区青口镇大朱旭村党总支书记杨波介绍时说:“我们大朱旭采摘园,由村集体经营,50亩高温大棚种植了草莓、西红柿等10多个高新品种,主要在节假日期间,供市民采摘体验,我们还和黄海路小学合作,以研学形式为学生提供试验田,目前,我们节日期间,采摘收入已超过16万元,预计全年可达50万元以上。”
连云港赣榆区青口镇大朱旭村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依托采摘园发展农家庭院,把采摘、住宿、体验为一体,全力推进特色种植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为农业增效、集体增收和村民个人收入增加走出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