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徐黎一 杜吉 徐浩珲)“以前要跑到区政务中心排长队,现在走路10分钟就能在家门口办理,还能享受免费法律咨询,真是太方便了!”昨日上午,在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东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服务窗口,正在办理二手房过户手续的王女士说。而打造“15分钟登记服务圈”,党群服务中心变身便民驿站正是连云港市连云区深化“党建+政务服务”改革的生动缩影。
2024年以来,连云港市连云区将不动产登记服务延伸至街道社区,以不动产登记中心联合街道党工委通过“不动产登记+党群服务中心”模式创新、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破题、历史遗留问题攻坚三大举措,构建起“家门口的登记服务体系”,有效破解了困扰群众多年的办证难题,走出了一条政务服务创新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子。
创新打造“不动产登记服务红色矩阵”。在辖区试点推行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标准化服务窗口,提供代办服务和全方位咨询、邮寄等服务,并将多项高频登记事项下沉基层。每个窗口实行“1+2+N”服务模式:1名党员业务骨干常驻,2名社区“全科社工”轮值,N个后台审核同志线上协同,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不对应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闭环。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建立“红色代办”服务队,提供上门面签、材料预审等定制服务。“群众满不满意是我们不动产工作的宗旨和初心,通过各项举措,群众办事时间大大缩短,窗口满意度持续提升。”连云港市连云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这块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多年,一直想升级改造,现在有了‘身份证’,资产权属问题解决了,真是帮了我们村大忙了!”近日,连云港市连云区某村党支部书记说。去年以来,面对辖区20宗、总面积100余亩的历史遗留问题集体建设用地,连云港市连云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党员攻坚专班,摸清问题,研究政策,找出路径,建立“一地一策”分类分批解决方案。“我们对缺少规划许可的项目地,采取征求各部门意见、区政府同意按照现状登记,对缺少竣工验收材料的,采取住建部门审核同意的安全、消防双鉴定材料代替竣工验收材料。”连云港市连云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唤醒沉睡资产”,打破农村土地发展利用困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破解“办证难”,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彰显治理温度。针对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类型问题,制定差异化解决方案:对1991年以前缺少规划手续的未翻改建的自建房,采用“街道、社区两级确认”的方式按现状登记发证;对已出售的住宅小区,根据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一系列政策文件,分类采取措施为群众办好证;对历史农房采取“村委会、街道、区政府三级确认”方式办理不动产权证。截至目前,已化解农房登记问题972户,辖区内商品房累计为8000余户打通了办证路径,解决企业产权遗留问题10余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