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东海:细“治”入微 治出基层治理新效能

【连网】“社区牵头成立业委会自治,现在我们这无物业小区也装了门禁、划了车位,每天有人打扫得干干净净,住着舒心多了!”日前,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牛山街道康园社区晶灿公寓居民王阿姨开心地说道。

近年来,牛山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融合多方力量,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积极解决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破题”的深度转变,解锁了“党建红”引领“治理优”的基层善治新密码。

党建引领:从“无人管”到“齐心管”

牛山街道辖区内有无物业小区338个,小区管理真空难题一直困扰着街道和社区。针对老旧小区、无物业小区管理难题,牛山街道以党组织为核心,构建“社区+网格+党员”三级红色链条,发动党员带头参与自治,把“问题清单”变为“共治清单”。在康园社区晶灿公寓,社区牵头成立业委会,业委会主任由小区内党员担任,跑楼栋、开大会、定模式……短短2个月,小区新增了智能门禁、申请安装了公用电表、规范停车位91个,环境焕然一新。无物业小区业委会的成立,充分发挥了基层自治优势,对住宅小区内的停车管理、环境绿化、消防安全、垃圾分类等公共事务进行民主协商,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小区实现自治以后,有居民自发制作了停车指向牌放在小区和路口,这两天我们社区跟他们一起清理小区乱堆乱放,业主们热情很高,都愿意一起出力!以后我们会逐步推广这些经验和做法,努力把物管会和业委会打造成服务居民群众的新力量!”康园社区主任李德香说道。

网格赋能:从“找上门”到“送上门”

牛山街道全域划分为198个网格,其中188个综合网格、10个专属网格,配备网格员188名,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以“我的连云港”APP中网格化社会治理为载体,化身“民情收集员”,推动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

钢铁社区的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单元门旁老旧电路火花迸溅,当即启动“秒级响应”,联动微型消防站紧急扑救,成功避免火势蔓延;网格员孙悦在走访中察觉老旧楼道窗户严重松动并有掉落风险,立即拉起警戒线,30分钟内完成加固排险,并同步开展全域隐患建筑排查,整改高空坠物风险点2处;湖畔社区创新“热线+网格”双向赋能机制,通过“工单直派网格、接诉即办”模式,要求网格员15分钟到场、简单问题当场解决、复杂问题24小时闭环,实现居民诉求。2024年以来,牛山街道累计办结12345热线工单4201件,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从“问题找上门”到“服务送上门”,社区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网格员就是咱们家门口的‘平安管家’,多亏了你们!”

多元共治:从“各自忙”到“合力强

牛山街道以党建为纽带,整合共建单位、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居民代表等力量,形成治理共同体,破解治理碎片化难题。玉带河社区芭芭拉小区曾因停车位不足引发抢位纠纷、绿化损毁等问题,居民抱怨“下班回家像打仗”,社区便牵头搭建“三方议事平台”,组织物业、居民代表、规划专家召开小区议事会,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通过无人机航拍摸清车位底数、线上问卷征集居民需求、现场踏勘优化方案,最终利用边角地、废弃绿化带新增车位25个,扩展电瓶车停车区域2处,解决了小区停车难的难题。

今年1月,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幸福社区弘达花园内有一电梯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需紧急停用并更换新梯,面对过渡期内电梯主板更换的资金缺口,幸福社区主动作为,构建“部门指导+社区协同+物业主责+居民参与”多方协作框架,召开专题协商会3场,最终确立筹资机制,动员党员住户率先完成费用收缴并协助政策解释工作,圆满解决了过渡期的电梯使用问题,将治理效能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无物业小区自治到安全隐患动态清零,从停车难纾解到电梯安全化解,牛山街道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用细“治”入微的务实举措,织就了一张有温度、有实效的治理网络。下一步,牛山街道将持续推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基层治理示范样板,书写更多“民呼我应”的暖心故事。(杨惠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