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四月的春风卷起松涛阵阵,拂过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桃林烈士陵园镌刻着136位英烈姓名的花岗岩纪念碑。日前,东海县桃林镇200多名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佩戴着团徽的共青团员手持素菊,踏着被露水浸润的青石台阶拾级而上。一场以“赓续英烈精神 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的沉浸式思政课,在松柏苍翠间徐徐展开。
春风寄哀思,青松映忠魂。9时30分,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全体人员肃立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旋律激荡着每个人的心扉。随后,少先队员代表献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稚嫩而坚定的歌声穿透云霄,与陵园内的苍松翠柏共鸣。伴随着深情的《献花曲》,师生代表手托花篮缓步登阶,将寄托哀思的菊花轻放于碑前。全体人员垂首默哀三分钟,无声的追思化作对英雄最深的敬意。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故事叫《百年村小里的追光者》。”站在纪念碑下,红领巾讲解员孙子媛动情讲述连云港地区近现代教育、高等教育特别是师范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郇华民的故事。郇华民,东海县房山镇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家乡孩童失学、农民蒙昧的状况,21岁的他毅然变卖家中50亩良田,重建郇圩小学。1930年,郇华民赴上海参加纪念五卅运动游行时因高喊口号被捕。监狱的铁窗下,他说:牢房关不住人心,只要学堂在,火种就在……
一句句深情的讲述,同学们静静地聆听。“郇华民一生将革命教育视为一种信仰,以异于常人的坚守和操劳,沉淀出丰厚的精神沃土,成为一个大写的教育者,在黑暗中追光。”孙子媛说,“今天我们要以郇华民为镜,在新时代继续书写教育报国的壮丽篇章!”
思政课后,同学们拿起清扫工具,对烈士陵园展开了细致打扫。“是你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山河无恙,我们定不负使命,好好学习!”在听过郇华民的英雄事迹后,少先队员代表赵启悦边小声说道,边将手中菊花的花瓣朝向纪念碑方向摆放,“我想让先烈们看见春天的颜色。”
信仰扎根泥土,精神薪火相传。“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将红色教育、传统文化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通过走、看、听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少年在致敬英雄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知行合一中担当复兴使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强国之志扎根少年之心。”组织此次活动的桃林镇宣传委员肖东冬说。( 张开虎 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