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探路农业社会化服务 让小农户搭上现代农业“快车”

【连网】(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刘静)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质效”,为现代农业发展指明方向。作为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先行者,连云港市通过培育多元主体、创新服务模式、强化科技赋能,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社会化服务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实践路径,为“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提供了“港城答案”。

b26cbc6d397c4624a9788c7bf68bd7d6

主体培育

从“单打独斗”到“集团作战”

“我们现在种粮可方便了,打个电话,附近农事服务中心的无人机、收割机、插秧机等想要的机械,马上就能来。”近日,在位于东海县安峰镇的一片麦田里,种粮大户刘其贵笑着告诉笔者。

当下正是春耕春种农忙时,因为人力用工十分紧张,这两年种粮都已开始“机器换人”。“我这里大概700亩田,农事服务中心提供一条龙服务,让种田更省力了。”刘其贵坦言。

近年来,连云港市坚持把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改善生产条件、应用先进技术、安装使用机械作业监测传感器和北斗导航终端作为重点支持内容,扶持服务主体,支持集中连片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各类服务主体组织优势凸显,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据统计,目前现有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8547家,其中,农业服务公司324家、家庭农场(专业大户)6526家、从事农机服务的农民合作社1448家、参与并提供生产服务的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249个,服务小农户47.1万户,年服务面积495.47万亩次。

0425四十农业04

模式升级

从“粗放管理”到“精准定制”

春耕春种关键期,在港城各地的麦田中,随处可见无人机、自动喷洒机、自动旋耕机等农业自动化设备助力春耕春种。

“当下正是春耕季,守牢春耕春种‘责任田’,就是打好全年粮食丰产丰收‘第一仗’。这两年,我们的农事社会化服务不光是面积、规模在不断扩大,种类、内容也更加丰富了,同时服务也更加便捷。”位于东海县的连云港田管家腾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以农事服务中心为核心,各类农事服务往往能够辐射周边多个镇甚至跨县域,不仅大大方便了农户,也进一步统筹提升了连云港市农业机械化程度。

“我们公司现有各类农机设备116台(套)、日作业能力可达3000亩,社会化服务面积约11万亩。”公司负责人王洪业介绍,针对农户需求,他们推出“菜单式服务”,灵活提供耕、种、管、收、售全流程服务。同时,利用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机会,农事服务中心还会向种粮大户推广更有效、科学的农技指导,在测土配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方面都能大大提高使用效率,让农户少走弯路,实现多种粮、种好粮。

近年来,各县区在开展服务创新试点、完善体系建设上亮点纷呈。东海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积极探索新路径,构建具有东海特色、可复制推广的“1+M+N”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支持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关键和薄弱环节,为机插秧、统防统治等工作提供强劲支撑,创造性地实施免费生态犁耕等项目。

0423灌南农业15

科技赋能

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种田”

阳春四月,麦苗翠绿,在岗埠农场连片的麦田上方,一台搭载着高清摄像头与热红外传感器的无人机,正在开展作物长势监测、苗情判断、营养状况监测、病虫草害诊断等项作业任务。

荣邦农业机械合作社理事长徐荣介绍:“这台无人巡田机,搭载了北斗导航和AI视觉系统,可完成农作物从出苗到成熟的全生育期检测。它所经过的农田,作物长势、营养状况等数据都能实时回传到智慧农业云平台,智慧农业云平台可根据营养状况、灾害发生情况,及时生成‘处方图’反馈给智能作业系统进行‘按需’精准灌溉、施肥、喷药等作业。”

新农人徐荣不仅种好了自己的1039亩地,打造全程机械化示范田,她还组建了社会化服务团队,能服务12万亩土地,实现耕种管收全环节托管。

农业生产环节的托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核心模式,它解决的不仅是“谁来种地”的问题,更解决了“怎样种好地”的问题。这几年,像徐荣这样的新农人的加入,很好地实现了联农带农,引领着小农户走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

无人机飞防、智能配肥、侧深施肥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实现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种田”。社会化服务使亩均作业成本减少近100元,水稻、小麦单产提升100斤,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超9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