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李江 杜吉 徐浩珲)旅游旺季已至,连云港市连云港老街凭借古朴的建筑风貌与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成为热门打卡地。近日,连云港市连云区完成对连云港老街中医文化馆、1933文化主题酒店等首批6处海港历史建筑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打通资源转化通道,历史建筑正从“静态保护”转向“活态利用”,在文旅市场焕发新生。
连云港老街始建于1933年,如今其民国石街、港口博物馆群及中西合璧建筑重现活力,但因历史建筑普遍存在产权手续缺失问题,如何破解办证难题,激活百年石城资源,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成为企业盘活存量地块、推动文旅融合的关键课题。
“收到连云港老街相关项目提交办证的申请后,我们立刻成立由不动产登记、规划、用地、综合等多个条线科室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围绕老街申报的不同项目进行逐一过堂预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连云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老街个别项目历史上开展补救性建设时未及时办理竣工验收及规划核实认可,导致办理不动产登记时缺少相关材料。该局提请连云区政府召开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专题会议,并主动对接协调该区住建、消防、审批等部门,逐宗分析,一案一策,推进房产实测、房屋安全鉴定、消防评估等“双鉴定”审核、地籍调查,采取并联审批模式,保障不动产登记手续办理,确保历史文化建筑取得合法“身份证”。
针对连云港老街的历史建筑确权登记的“堵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连云分局会同相关部门多次会办会商,迅速厘清办证底数,赴历史建筑现场调研,透彻分析相关成因,交流推进难点、堵点,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原则综合研判,对共性问题“合并同类项”,对个性问题“一事一议”,采取上门服务、现场会办、容缺办理等多种形式,实行一宗一策、协同并进、共同担当,切实打通办证“快速路”。
在摸清各项目面临的不同痛点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连云分局推行“帮办专员”制度,选派业务骨干担任项目的服务专员,提供“一对一”全流程帮办服务。坚持“主动靠前、服务前置”的理念,在首次登记环节提前介入,帮助企业完善申请材料,做好问题预警和预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建立跨部门联络机制,积极对接住建等各个部门,实时跟踪手续办理进度;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方式压缩办理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