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专题 专题> 常用专题> 文化产业网> 产业资讯

“文化连军”已露尖尖角

□ 王艳

【连网】 7件作品入选省“五个一工程”奖,3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何连海书法获首届江苏书法奖,贾俊春、朱汉云、杨兵的美术作品入选全国第十二届美展,第八届曲艺节在连云港圆满举办,80后青年诗人麦豆崭露头角,参加《诗刊》第30届青春诗会……今年以来,我市文艺精品创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佳作迭出、硕果累累。“文化连军”呼之欲出,港城文艺工作者如何以更丰富的笔触勾勒未来“文化强市”的轮廓?记者近日采访部分文艺家和专家学者,聆听他们的真知灼见。

脚踩大地

讲好“连云港故事”

2010年秋天,在东海鲁兰河畔,50多岁的杨再金走走停停,漫步在河畔,芦苇荡,树林下,或凝神远望,或静静聆听,一草一木,一方水土,仿佛在述说着几十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悲壮抗战故事。在当地老人的娓娓讲述中,在反复构思揣摩中,沉浸在他内心深处———弱女子大鸾舍生取义、血染红盖头的故事变得清晰起来,人物逐渐鲜活起来。

吕剧《没掀开的红盖头》就这样诞生了。今年以来,该剧在东海城乡演出50多场,并赴南京演出。剧本荣获第六届中国戏剧文化奖银奖,剧目荣获第九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奖、编剧金奖、导演金奖、舞台美术金奖、音乐设计金奖等奖项,顺利摘取今年的省“五个一工程”奖。这部剧的成功也是我市文艺精品创作的一个缩影。

运用各种文艺形式,讲好“连云港故事”,是每个港城文艺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例如,此次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的电视专题片《抗日山》、报告文学《水晶时代》、电影《七叔》等等,深入挖掘地方优秀题材,真正让本土元素成为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知名作家张文宝前后用5年时间进行大量细致采访,初稿完成后边修改边继续采访,南下北上,寻找那些个性鲜明的东海淘晶人,最终完成了报告文学《水晶时代》。

厚积薄发

期待斩获国家级大奖

文艺精品力作是文化实力的体现。今年,在省“五个一工程”奖上斩获诸多奖项的同时,文艺家将目光瞄向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今年揭晓的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江苏省9部作品获奖,获奖总数名列全国第二。我市遗憾地未能实现突破。“要想在全国大奖上实现突破,必须重点打造,集中力量打造文艺精品。”有文艺界人士建议,针对我市文艺创作现状,可甄选一批具有实力和潜力的作品进行重点打造,比如邀请国内名家、名团等联手制作,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

今年以来,青年作曲家王咏梅创作成果颇丰,她作曲的《美丽中国》获全国“中国梦”作品征集大赛15首最佳作品之一;应邀为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江苏省委联合拍摄的八集大型历史文献记录片《中国梦,中国路》作曲,由中央一套播出;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应邀为央视播出的三集大型历史文献记录片《逐梦小康》作曲并进行主题歌创作;歌曲《我的心和中国梦最近》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并被文化部指定为全国歌手大赛的主题歌。目前,王咏梅有3首作品确定入围江苏省文华奖,明年有望参加全国文华奖评比。她深有感触地说,“国家级大奖对文艺作品要求极为严格,既需要文艺家精心打磨作品,也离不开团队进行宣传包装推介。”

“优秀的作品离不开组织的关怀和团队的协助,相互启迪才能出灵感,出精品。”市文联副主席蔡骥鸣表示,今后,文联将继续发挥好“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文艺家们的创作积极性,积极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使更多的艺术人才脱颖而出。同时,要树立精品意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潜心挖掘连云港文化特色,精心打磨一批独具港城特色的文化品牌,向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发起冲击。

借智引智

为有“源头活水”滚滚来

翻开今年的省“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名单,我市赣榆区的电视专题片《抗日山》、灌南县的电影《七叔》均是与国家级影视集团强强联手推出的。电影《七叔》被认为是媒体人与地方党组织的一次倾情合作。2012年初,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记者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发现了灌南驻杭州市流动党员党委书记邵中国这个全国先进典型及其感人事迹。电影在挖掘真实人物的基础上,塑造了一个渺小、平凡但又坚强、可爱的党员形象。

以农民工党建工作为题材的电影,在我国当今的影视作品中可以说是少之又少。电影《七叔》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拍摄手法上,都有许多新的尝试和亮点。

全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抗日山烈士陵园”,为它拍摄一部纪录片,一直是赣榆人的心愿。赣榆区文广局负责人表示,几经考虑,县里决定邀请中央新影集团联合拍摄。听说这个题材后,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新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高峰表示了极大兴趣,“《抗日山》在众多革命题材纪录片中是个优秀的题材,它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精神的高度,我们应该努力把这部电视纪录片做好。”合作中,赣榆区相关工作人员承担了大量素材收集和拍摄采访工作,付出了许多艰辛,但中央新影集团的加盟,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水准。该片先后在CCTV高清老故事频道播出6次,并在全国和省市台播出,产生广泛影响。这样的合作方式,为我市文艺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市委宣传部文艺处伏雪介绍道,打造“文化连军”,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文化人才队伍做支撑。在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优秀文化骨干队伍的同时,我市可以通过签约、聘请等方式,加快引进文化创意、艺术编导、文化经营等方面的紧缺人才。

“今后的文艺创作,要立足于本土题材,这片土地蕴藏着丰富的创作资源,我们现在在很多题材的创作上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挖掘。把这些题材挖掘好了,不仅有社会效益,而且有市场效益。”蔡骥鸣说,“我们经常说,连云港这片土地,文化资源丰富,人杰地灵,这些都很正确,但今天的连云港需要新的文艺名家,需要文艺名作,需要新的文艺积累,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