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专题 专题> 常用专题> 文化产业网> 产业资讯

连云港三位作家的“紫金山文学”缘

□ 王 艳

【连网】 日前,江苏省第五届紫金山文学奖揭晓,我市三部作品上榜,其中,王成章的《抗日山———一个民族的魂魄》、张文宝的《水晶时代》获报告文学奖,李洁冰的《魑魅之舞》获中篇小说奖。这也是历届我市获奖最多的一次。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这三位获奖作家,听他们讲述作品创作过程以及文学创作心灵感悟,以飨读者。

王成章:

国家、民族和人民是我写作的主题

谈到65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抗日山———一个民族的魂魄》的创作初衷,作家王成章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英雄情结,一个是故土情结。抗日山是一座长眠着八路军烈士的历史大山。他出生在这块高地的腹部赣榆,从小听着抗日山的故事。长大了,觉得这些故事断断续续,有些地方模糊难解,就有了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它的欲望。

王成章第一次走近抗日山,是在小学五年级时。他和同学们举着红旗,唱着红歌,步行40公里,豪情满怀,怀着朝圣般的憧憬,带着一嘴的燎泡和两脚的血泡经受了一次血的洗礼。“1985年我在赣榆农村的老屋拆迁时,在西屋山上部的土墙壁上,竟然发现老6团一个营部的公章。可以推知他们在这里战斗过,因为紧急转移或其他原因没能及时取走公章;而在村西1里处,就矗立着纵2旅的民族英雄纪念碑。面对抗日山,我感觉有一份未完成的使命。”为了留住历史,不留遗憾,王成章曾在2001年到抗日山采访,试图留下对它的记忆。

其实,更早的时候,他已经在冥冥之中为创作进行了准备。1998年10月27日,为了纪念连云港解放50周年,王成章专赴北京分别采访了国务院前副总理谷牧、公安部前常务副部长吕剑光、解放军总参谋部前政治部副主任李石青。谷牧曾任中共新海连特委书记兼新海连警备区政治委员,吕剑光抗战时任临沭县公安局长、中共新浦工委书记,李石青曾任八路军东海大队教导员、政治处主任。此前,王成章还赴苏州采访了许耀林、梁如仁。为了搜集符竹庭、彭雄、田守尧等人的资料,他几乎走访和查遍了所有能查到的资料,书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第一次介绍给读者。

虽然写作《抗日山———一个民族的魂魄》的过程非常艰苦,但王成章说更要感谢这座大山的馈赠。该书首发于《中国作家》杂志头条,并登上了封面,后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摘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和首届“石膏山杯”全国征文大赛奖等十几个奖项。“这些荣誉不光属于我,也属于抗日山。”王成章动情地说,一个报告文学作家不能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国家、民族、人民和脚下的土地是我写作的重要主题。在之前的近80年间,抗日山一如长眠在这里的民族英雄一样,从来都是沉默不语。我写本书的目的,借用苏俄作家拉斯普京一部小说的名字,那就是“活下去,并要记住”。所以这本书不光是为抗日英烈做传,同时也是为了对抗遗忘。一个报告文学作家必须具有悲悯意识和深沉的大地情怀,并应该有所担当。

近年来,王成章更加专注现实题材的写作,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责任》首发于《中国作家》杂志,近50万字的《迎风飞飏》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讲述的是神鹰人立下“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宏愿,圆了国人40多年碳纤维产业化的梦想。

王成章认为,报告文学作家的使命是崇高的,不能只是自己浅吟低唱,应该做点燃人们内心光明的一根蜡烛,应该坚持正能量写作。他将一直为此努力,而每次获奖应该说都为这种努力增添了一种力量!

张文宝:

寻找东海水晶人的精神内核

“当代中国东海农民去海外淘晶,这些本来身份卑微,甚至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农民,用走天下的独立精神和胆识,体现了中国人的尊严和体面,他们纵然千辛万苦,可是在内心深处是温暖的。”翻开《水晶时代》,一个个鲜活而个性突出的淘晶人,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令读者欲罢不能。

这是一次酝酿许久的创作。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东海县曾邀请张文宝以东海水晶为题材进行创作,因各种原因迟迟未能动笔。5年前,张文宝再次受到东海县委领导的诚挚邀请:“文宝,你是一个作家,东海水晶人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走天下,买天下,卖天下的故事,值得大书特书啊!”

此时,张文宝对这个题材的思考也逐渐成熟,“东海水晶是个宏大的创作主题,反映了中国当代农民的精神风貌。我一直在试图寻找,东海水晶人的精神内核是什么?他们的精神能给中国的农民带来什么启示?该如何向人们讲述东海农民的时代精神?”敲定合作计划后,张文宝开始了漫长的搜集素材和写作过程。东海水晶人遍布天下,5年下来,张文宝辗转各地采访,记满了厚厚的10个笔记本。

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令人动容的故事。苗运琴是江苏省作协会员,最初想在文学上有所作为,后来被水晶深深吸引,曾骑着三轮车到苏南等地宣传推销东海水晶,创建了东海县第一个、也是全国第一个“水晶大观园”。为了采访到这样一个人物,张文宝坐车赶往上海,住在苗运琴家附近的小旅馆,每天请他到旅馆喝茶、聊天。3天后,带着记得满满的笔记本,张文宝踏上了返程的车。

仵应文是书中花费笔墨颇多的人物。仵应文是国内知名的水晶雕刻大师,作品曾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这个线索是张文宝偶然从央视一期节目中得知,有位东海人临去世前将一块价值不菲的水晶托付给仵应文。多方打听到联系方式后,张文宝当即坐火车赶往河南郑州,下车后乘坐出租车来到仵应文位于郊区的工作室,双方坐下来聊了整整半天,“赠送给普京总统一块东海水晶”的故事悄然诞生。

“如果少了仵应文的故事,这本书是不完美的,东海水晶市场的发展离不开雕刻大师,他们赋予了东海水晶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步入艺术品行列。”采访的同时,张文宝也在思考如何写作,每个人物仿佛一粒粒珍珠,如何有条理地串起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

作家的眼光是用来发现的,发现自己,也发现别人。采写中,张文宝聆听着被采访者对水晶的感情,内心的创作激情涌动,迫切地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将他们的故事介绍给读者,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给更多中国农民带来新的理想和追求,以及思想观念上的变化。

书中,张文宝以细腻的笔触、灵动的语言展现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东海水晶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写出了他们的心声。卧病在床的苗运琴看完书后,专门打电话给张文宝:“这本书让我看了很温暖,这部作品给了我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我感到自己做水晶没有白做。”

李洁冰:

探寻根植于民族基因的生命张力

很多人在阅读小说《魑魅之舞》时,会追问书中的“小姉”是否有真实的原型?面对这个问题,李洁冰娓娓道来,讲述了创作的过程。2010年,她从鲁迅文学院进修回来后,偶尔得知一位童年熟悉的邻家女做了巫婆,当时产生了很深的好奇心。小说的主旨,是写一位在无神论熏陶下长大的莒子国后裔,在现代社会濒临迷失的边缘,试图沿着苏北乡村女巫的羽化轨迹,重新找回远祖孑遗的生命元气,捋清现代人丢失已久的精神脉系;寻找途中,随着追寻与幻灭的交互推进,向人们缓缓打开了一幅承载着忧戚悲欢的世相图谱,最终在无解之中,将一切留给读者思考。

“小说在手法上,应属于寻根系列的一种,它是我当时在各种新的创作理念、手法和思考交错并行的情况下完成的。”李洁冰说。

不可否认,《魑魅之舞》展现了整个社会普遍性的精神空白与信仰缺失,但错综复杂的时空交错,使人有阅读上的艰涩感。对此,李洁冰引用了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一段话作了回答:“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下地狱。”她说,今天,拜金驱动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让人类的欲望瞬间喷发,变得愈来愈难以操控。处在这样一个万花筒般的世界,每个人都发现自己被一列狂奔的火车拖拽着,紧张、焦虑,诸多心理疾患由此而生。作家只是以创作为载体,具象化地解读了这种精神困境。所谓看不到希望,只是生活的表象。主人公小姉在九死一生后,内心依然是向善的,以本能去完成灵魂的自我救赎。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作家传递的,其实是人类在生存困境面前那种百折不回的坚韧,还有根植在民族基因里的生命张力。

值得一提的是,《魑魅之舞》在手法和语言上的多重探索。正如专家点评,它运用“民俗地域氛围的个性化人物语言,带有文明反省意味的小说叙述语言,历史、人性的拷问,追索式的复式叙事”。李洁冰认为,这种尝试固然费力,但若想往前走,绕不过这段路。

李洁冰的小说语言有着朴实的地域特色,人物性格又涵盖各个层面。她眼下在机关部门工作,创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在我们国家,职业作家只占很小的比例,大多数人都有着各类生存方式,但并不妨碍用写作这种方式,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她认为创作灵感多源自一个人对生存场域各类人和事的观察、思考以及生活的沉淀,累积到某种节点上,会有所触发。同时,葆有不为世俗同化的悲悯之心,是作家应具有的特质。

近两年,李洁冰的作品频获大奖,引起业内关注。有人说她经过多年的写作坚守,已到收获的季节了。而在作家本人看来,写作跟农民伺候庄稼不一样,农民付出瓜豆耕耘之苦,秋天必有收成。作家由于特殊的创作规律,苦心经营的作品往往毫无声息,有时反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所以获奖只是对写作阶段性的认可。今年在接到首届“朔方文学奖”通知时,她感慨地说,“这是一缕阳光。特别是西域之行,不啻给灵魂洗了一次澡,让我重新找回跋涉的神圣感和意义。”

在李洁冰的作品里,曾多次出现一个叫北乡的地方。这个名词对她有着特殊意义,“那里是我母亲的生命出发地,是我创作的精神图腾。正如拉美作家胡安·鲁尔福所言,在田园风光的表象背后,又有着另一面,它既是诗意的,又是残酷的,所有自然界的魔力,都得以呈现……置身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北乡父老乡亲的悲欢,无不牵动着我的触觉神经。在今后的书稿里,关于它的解读,才刚刚开始。”

作为一位思考和风格都相应成熟的作家,李洁冰今后的创作令人期待。目前,她正在酝酿一部乡村题材的长篇小说,主题是写苏北乡村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的沧桑流变,小说已酝酿多年了,中间也陆续做过一些人物勾勒,包括实地巡访和案头资料的准备。我们期待早日看到她的新作问世。

江苏省第五届紫金山文学奖获奖名单

1、长篇小说奖(5部)

《远东来信》                                (作者:张新科)

《依偎》                                       (作者:丁    捷)

《乱世》                                       (作者:黄孝阳)

《浮城》                                       (作者:刘仁前)

《漫长的惊悚》                            (作者:姜琍敏)

2、中篇小说奖(6篇)

《愤怒的小鸟》                            (作者:余一鸣)

《塘村概略》                                (作者:曹   寇)

《嘟嘟的呼号》                            (作者:李其珠)

《倒影》                                       (作者:朱文颖)

《不食》                                       (作者:鲁   敏)

《魑魅之舞》                                (作者:李洁冰)

3、短篇小说奖(含微型小说集)(7篇<部>)

《渡过等待》                                (作者:储福金)

《逃票》                                       (作者:叶    弥)

《城里的月光》                            (作者:顾    前)

《一根细麻绳》                            (作者:庞余亮)

《软座包厢》                                (作者:汤成难)

《大厨》                                       (作者:王大进)

《初恋》(微型小说集)             (作者:邓洪卫)

4、散文奖(5部)

《弟弟最后的日子》                  (作者:周国忠)

《木瓜玩》                              (作者:车前子)

《漆蓝书简》                           (作者:黑   陶)

《敲得响的风景》                     (作者:王   川)

《金陵小巷人物志》                  (作者:谷以成)

5、报告文学(含纪实文学)奖(5部)

《姥娘》                                 (作者:刘剑波)

《花落春仍在》                        (作者:李风宇)

《抗日山———一个民族的魂魄》  (作者:王成章)

《此岸,彼岸》                        (作者:傅宁军)

《水晶时代》                           (作者:张文宝)6、诗歌奖(5部)

《数行诗》                              (作者:庞  培)

《纪念日》                              (作者:姜  桦)

《有样东西飞得最高》               (作者:沙  克)

《虚拟的往事》                         (作者:子  川)

《影子之歌》                            (作者:小  海)

7、儿童文学奖(6部)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作者:王巨成)

《少年周小舟的月亮》               (作者:赵  菱)

《让谁去过好日子》                  (作者:胡继风)

《小红人与乌鸦》                     (作者:王一梅)

《就算你遇到大灰狼》               (作者:杨海林)

《爱旅行的耳朵———任小霞童诗集》(作者:任小霞)8、文学评论奖(5部<篇>)

《散文说》                               (作者:何  平)

《网络文学边缘性主体解析》       (作者:马  季)

《“虚伪的形式”———论余华小说的象征世界》     (作者:施  军)

《新诗与汉语智慧》         (作者:姜耕玉)

《论散文的三重境界》      (作者:范培松、张颖)

9、网络文学奖(1部)

《燃犀奇谈》                    (作者:迦楼罗火翼)

10、影视剧本奖(1部)

《民国屋檐下》                   (作者:徐  扬)

11、文学编辑奖(3人)

吴秀坤                              《钟山》杂志社

陶文瑜                              《苏州杂志》杂志社

严  苏                               《淮安文艺》杂志社12、文学新人奖(3人)

何同彬                          南京大学文学院

杜怀超                          自由撰稿人

张羊羊                          常州市武进文学研究所

相关新闻